趙國璽[趙國璽教授,雲南昆明人。]

趙國璽[趙國璽教授,雲南昆明人。]
趙國璽[趙國璽教授,雲南昆明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趙國璽,教授。雲南昆明人。1949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學系。歷任北京大學講師、副教授、教授、膠體化學教研室主任,北京日用化學工業學會第一、二屆副理事長。長期從事表面活性劑的物理化學研究,特別是高效表面活性劑混合體系分子相互作用和復配規律及其套用的探索。著有《表面活性劑物理化學》,撰有《正離子表面活性劑與負離子表面活性劑在水溶液中的相互作用》、《碳氟表面活性劑與碳氫表面活性劑混合水溶液的表面吸附和膠團形成》等論文。

基本信息

北京日用化學工業學會副理事長

人物經歷

1927年3月24日 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

1945-1946年 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學習。

1946-1949年 清華大學化學系學習,獲理學士學位。

1949-1952年 清華大學化學系助教。

1952-1996年 歷任北京大學化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以及教研室秘書、副主任,主任。

1982-1990年 中國化學會第廿一、廿二屆理事會理事。

1984-1995年 全國日用化學工業信息中心刊物(主要是《日用化學工業》)編委會常委(第三屆至五屆;任第六屆顧問〔1995-〕)。

1980-1994年 北京日用化學工業學會。第一屆至三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副理事長。

1983-1996年 中國化學會膠體化學及界面化學學科組組長。

趙國璽,1927年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自幼愛幻想,中學時代後期接觸到一些科學知識和看到舊社會的一些醜惡現象後,遂熱衷於當時遠未了解的自然奧秘探索而疏遠社會。他常在靜夜仰望星空,竟生人類渺小與宇宙無窮之感,對各種物質運動與變化現象饒有興趣,常將廢舊燈泡製成燒瓶和用陶器作為坩堝進行一些化學實驗。他一面自學當時可能找到的資料,一面實踐以驗證所學資料,舉凡中學所知的一些簡單的電、磁、光、化學、生物等方面皆有所涉獵。於是為中學壁報寫稿時即以“AECP”(天文、電磁、化學、物理)為筆名,以示其志向。中學四年級(高一)時,他在試驗炸藥時不慎,炸傷左目,終致失明。父親病故後,家庭經濟日趨沒落;但趙國璽為了自己熱愛的科學,克服一切困難,繼續就讀於西南聯大化學系。1946年按志願分配至清華大學化學系學習,於1949年7月畢業。趙國璽在1949~1952年間受聘為清華大學化學系助教,擔任普通化學、定性分析、有機分析及物理化學等課程的實驗和輔導工作,1952~1953年轉任院系調整後的北京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課助教。

1954年趙國璽協助傅鷹教授建立全國第一個膠體化學教研室。1956年以來,他講授膠體化學、物理化學及膠體化學理論課和實驗課,在中國率先開設表面吸附現象、膠體電解質、界面電現象、膠體化學選讀、表面活性劑物理化學等專業課和研究生課程,培養研究生、進修教師近30人,其中博士研究生9人。

研究工作

趙國璽長期從事膠體及界面化學研究,50年代中就開始研究其中一重要領域:表面活性劑溶液。表面活性劑除了在日用化學工業中大量套用外,也廣泛套用於石油、煤炭、礦冶、機械、紡織、醫藥等工業生產及農業生產中,起著關鍵作用,表面活性劑與生命科學、能源科學、材料科學、環境科學,以及化學學科的各個分支有密切關係和廣泛套用。特別是由於表面活性劑是在界面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物質,其分子有序組合體溶液又是一類極有特色的膠體,即締合膠體。因此,表面活性劑物理化學是膠體及界面科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可以說是研究膠體科學和界面科學的橋樑。

膠體化學 膠體化學

趙國璽較早認識到表面活性劑體系的重要意義,從1954年便開始研究。60年代初即進行了混合表面活性劑體系的物理化學研究。此工作不僅在中國,就是從國際上看,也具有起步早、積累時間長和基礎紮實等特點。首次發表於1964年的關於正、負離子表面活性劑混合體系物理化學研究成果,受到國外關注,很快就收到法、日等國學者的索文卡。當時,全世界發表有關混合表面活性劑體系的論文約每年5~6篇,而到1989年則增加到60~70篇。在表面活性劑研究和套用迅速而廣泛發展的形勢下,趙國璽始終堅持表面活性劑物理化學基礎研究。他的主導思想是:①無論何種套用都必然以具有適當結構與性能的表面活性劑體系為前提。②對表面活性劑體系的結構和物理化學性質的規律性認識是創造性套用的基礎。若不以規律性認識為基礎,便只能跟在別人後面,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③基礎性研究雖在當前遇到種種困難和壓力,但從國家科技發展的長遠計畫卻是不可缺少的。

雖然趙國璽所在實驗室的研究工作條件與國外同行有很大差距,就是比之中國的兄弟單位也並無優勢。但是,趙國璽憑藉研究思想上的特色和不懈努力,工作上不斷取得進展,在所研究的問題上不僅跟上國際迅速發展的形勢,而且可以說始終居於前沿位置。雖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工作陷於停頓,但1980年以來仍發表論文約120篇,其中以外文撰寫的約40篇,在國外刊物上發表23 篇,出版了專著《表面活性劑物理化學》。此書全面介紹了表面活性劑的各種物理化學性質、規律及原理,是中國迄今唯一的表面活性劑物理化學論著,在中國從事有關教學、研究和開發的人員和化工、輕工、石油工業中的工程技術人員中有廣泛影響。此書頗具特色,書中第五章論述混合表面活性劑溶液的特性和原理,是以他自己的研究成果為基礎,收集大量材料並加以分析、整理後寫成的。在此書之前國外出版書籍均未對此有足夠重視,也無一書作專章介紹;只是在此書出版兩年以後,才有ACS文集“Phenomena in Mixed Surfactant Systems”(311卷,1986)和“Mixed Surfactant Systems”(501卷,1992),以及表面活性劑科學叢書第46卷“Mixed Surfactant System”(1993)三本專著出版。其中,第一本書的24篇文章中有趙國璽的論文2篇,第二三本書中則引用了趙國璽的文章38篇次。

主要成果

趙國璽的研究工作可概括為從實驗和理論兩方面研究各類表面活性劑混合體系的物理化學特性,尋求其中的規律、原理和功能。其主要成果為:

1.系統地研究了不同類型碳氫鍊表面活性劑及其混合溶液的性質,以及各種環境因素的影響,得出通過混配達到顯著提高表面活性及使用效率的規律。特別是對正、負離子表面活性劑混合體系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正、負離子表面活性劑混合體系具有大大高於單一品種的表面活性及起泡、乳化、鋪展、潤濕等一系列套用功能。找到混合物溶度與表面活性劑結構的關係,發展出採用混合型親水基、大親水基的增溶措施,可克服正、負離子表面活性劑混合體系混勻性及溶度差的致命缺點,解決了套用上的難題,打破了正離子表面活性劑與負離子表面活性劑不能混配的傳統禁忌,大大提高表面活性劑的使用效果與效率。

2.系統地研究了各類碳氫鍊表面活性劑與碳氟鍊表面活性劑混合體系的性質。根據同電性混合溶液中膠團形成的結果,提出在同一溶液中存在兩種基本上分別由兩單一組分構成的膠團的觀點。在混合不溶膜的研究中,又發現同電性混合膜的π-A曲線顯示理想混合特性的奇異現象。根據分子相互作用特性的分析,推斷此混合不溶膜應發生二維相分離;以後用原子力顯微鏡對LB膜的觀察證實了這一論斷。對於不同電性的混合體系,碳氟鍊表面活性劑含量很少時(3‰)即可達到其純物的表面活性水平,而且對油(液烴)的界面張力很低,其稀水溶液可在油麵上鋪展,或可用作高效、低成本的“輕水”滅火劑。此工作引起國際同行的很大興趣,多次被引用。關於碳氟、碳氫鍊表面活性劑混合體系的工作,在表面活性劑科學叢書第50卷,“Fluorinated Surfactants”的專著中有十餘處被加以引用。

3.合成表面活性劑形成囊泡。長期以來,囊泡只能由天然磷脂或與其分子形狀相似的雙烴鍊表面活性劑形成。80年代末,膠體化學研究室開始了正、負離子表面活性劑混合體系中形成囊泡的研究,於90年代初在脂肪酸鹽與季銨鹽混合體系中成功地獲得穩定的囊泡分散體,並套用囊泡作為一種微環境製備納米材料。最近,將形成合成囊泡的工作擴展到非水體系,不僅在乙醇—水混合溶劑中製得囊泡,而且在純乙醇中,以及在乙醇—庚烷混合溶劑、甚至在庚烷中,製成囊泡。這就開闢了一個有特色的非水體系囊泡研究的新領域。

4.關於雙水相和有序溶液中的二級結構。在研究工作中發現,正、負離子表面活性劑混合體系中能形成多種超分子結構,包括球狀、棒狀、層狀膠團,各種液晶,以及單室、多室囊泡。還發現混合體系外觀、相組成及流變性等隨兩組分比例及濃度的變化有許多特異之處;在適當條件下可形成互不混溶的、共存的兩個稀水溶液相,兩相顯示出許多有趣又有價值的特性,是未見報導過的;又發現雙水相有兩種結構,一種由絮凝膠團相和分散膠團相構成,另一種由絮凝囊泡相和分散囊泡相構成。從絮凝膠團及絮凝囊泡的結構與性質可認識到,兩親物溶液中不僅存在由兩親分子聚集形成的分子有序組合體,而且在適當條件下,分子有序組合體又可進一步聚集,形成高層次的結構——二級結構,其結構與性能的規律值得深入探索。

5.發展了混合體系膠團及吸附層中分子相互作用理論;首次提供兩組分分子相互作用參數顯示正值(互疏作用)的體系。提出水溶液表面的最外層原子或基團本性是表面張力的決定因素之觀點和表面活性劑碳氫鏈在水中為自捲曲構象之觀點。這些工作為深入認識表面活性劑膠團及表面層結構提供了規律性基礎。

綜觀50餘年的科學實踐,趙國璽認為,科學研究必須有正確的科學思想,並且學貴專一,鍥而不捨,要有“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精神境界,才能提煉出有特色的研究課題;在研究中要以正確科學思想為指導,結合現代先進儀器、方法,對“具體事物作具體分析”,切忌教條。這是他取得有意義成果的主要經驗。

《駝鈴》雜誌社編輯、副編審

趙國璽,男,漢族,1939年生,漳縣三岔人。副編審。1965年畢業於西北民族學院藏語系,並分配到省政法部門工作。後調入甘肅省民眾文藝館工作,任《駝鈴》雜誌社編輯、副編審。系甘肅省作家協會、翻譯工作者協會會員,甘肅省外國文學學會常務理事。主要譯著有《一見鍾情》、《幽默大作》、《世界童話故事精選》、《趙國璽散文集》,主編了《詩文話漳縣》。生平事跡載入《中國文藝家傳集》、《中國當代著名編輯、記者傳集》、《中國當代文藝界名人錄》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