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區劃
趙位鄉:轄村12個,耕地1.91萬畝,4255戶,1640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7人),農業林牧漁民業總產值3543萬元,財政收入421萬元,人均純收入3671元,人均住房15平方米。
趙魏鄉:駐地趙魏村,位於縣城西南4公里,西與蒿城毗鄰。轄12個行政村。
趙魏:南北朝至唐朝,趙、魏為縣內兩大姓,此村為唐大臣魏徵故里,故名趙魏。
龐表:原為龐召、表業兩自然村,表業系唐代魏徵的別業。民國23年(1934)合併得其名。
孫家莊:因孫氏建村而得名。
東子城:原與西子城為一村,名紫城。為隋朝廉平縣治所。後析為東、西紫城。後將“紫”簡為“子”。東子城有個寺廟,裡面供奉的是魏徵,張角等歷史人物。還有個風俗,就是每年到九月初九都會在寺廟裡舉行廟會!
西子城:無
南古底:原與北古底為一村,建於明朝前,因處滹沱河堤岸,取名固堤以示堤防豎固之意。至明正德年間,滹沱河遷徒改道,又稱故堤,表河堤舊址。後分南北兩村,改寫作南顧底、北顧底。後“顧”簡寫為“古”。居全縣地勢最高點。
北古底:原與北古底為一村,建於明朝前,因處滹沱河堤岸,取名固堤以示堤防豎固之意。至明正德年間,滹沱河遷徒改道,又稱故堤,表河堤舊址。後分南北兩村,改寫作南顧底、北顧底。後“顧”簡寫為“古”。居全縣地勢最高點。
高疃:無
趙八莊:無
茹家寨:傳說,明代靖難之役時,有河南郵州麝香村8名茹姓士兵定居,故名。
樓底:據傳,明代前,有婁氏兄弟定居,開荒種地,把所墾之地名為“婁地”,後人取婁氏奠基之意,改名樓底。
邵莊:據傳,明永樂年間,邵姓由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為東營。同時,一邵姓由河南邵家莊遷至東營西,名西營。兩營同姓,並稱邵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