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歷史
宋《會稽志》云:“勾乘山:舊經云:勾踐所都也。”據傳:夫椒之戰,越軍被吳軍打敗,勾踐統率殘部,且戰且退,見勾乘山山勢險峻,易守難攻,偃旗息鼓,隱匿山中,自己乘馬倒退上山。翌日吳兵趕來,見馬蹄印朝山下,誤以為越軍已下山逃遁,遂另向追捕,使越軍暫有喘息之機。後來仍被吳兵圍山,斷糧半載,勾踐迫與大夫范蠡入吳為仆,大夫文種在此守國三年。勾踐歸國後封此山為勾乘山,封側山為越山。勾乘山尚存退馬坡、刀劈石和射箭岩遺址。當地盛傳勾踐及王墳崗傳說,可見勾乘山在於越時期的重要地位。清光緒《諸暨山水志》卷五記載:“相傳越王句踐曾棲於此。今崗上有古墳遺址,俗名越王墓。”崗上墳墓,傳說是勾踐之父允常之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