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劍
1965年,考古人員在湖北荊州發掘了一座有著2400年歷史的楚國古墓,古墓主人的屍首旁,躺著一把未出鞘的寶劍,然而,當考古人員將劍拔出鞘時,接下來的一幕讓所有人都驚呆了,只見劍身寒光四射,全然沒有一點生鏽的痕跡,要知道一把青銅劍放置2400年而不生鏽,這是一件多么令人震驚的事情。要知道,就出土的同一時期的青銅器,無一不是銹跡斑斑、原型難辨。
考古人員通過劍身上刻著的8個字“越王勾踐,自作用劍”,了解到這把青銅劍原來是君王的配劍,難怪經考古人員研究發現,這把劍的做工精緻程度前所未見。勾踐劍劍身鑲嵌寶石,劍首11道同心圓,再加上這把劍存放千年毫無銹跡,連考古專家都百思不得其解,甚至還有人懷疑這是外星文明的痕跡。然而研究人員對勾踐劍的成分進行了分析,發現其組成成分和一般的青銅器沒有區別,於是考古學家將原因鎖定在了劍的存放條件下。
與這座古墓里出土的其他青銅器想比,勾踐劍劍身被一把黑漆劍鞘包裹著,要知道,塗有黑漆的劍鞘具有耐高溫、耐潮、耐腐蝕的作用,這就為勾踐劍的保存提供了第一道保障。
另外就是勾踐劍所處的的棺槨環境,層層包裹的棺槨,加上四周填塞的白膏泥,為棺槨內室斷絕了外界的空氣,為勾踐劍提供了第二道保障,而將整座墓室隔離在其中的地下水,就成了第三道屏障。三道保護,構成了隔絕氧氣的穩定條件,這就是勾踐劍存放2400多年不朽的秘密。
越王鹿郢劍
越王鹿郢佩劍1988年在荊州紀南城北垣外楚墓出土,全長65厘米,寬5.3厘米,格寬1.2厘米。劍的形制與越王勾踐佩劍相似,劍首7個同心圓,劍格鑲嵌有綠松石,並有鳥篆銘文:“戉(越)王戉(越)王,者旨於賜”。據考證“者旨於”為越王勾踐之子,又名鹿郢,公元前454-459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