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潛心讀一部好的文學家傳記就如同與文學家進行一次心靈對話和思想交鋒。優秀的文學家傳記作品具有無可替代的審美意義和教育價值,處於人生觀、世界觀形成階段的青少年應該讀一讀文學家傳記。閱讀文學家傳記,我們可以回溯他們的生命歷程,走進他們的情感世界,我們可以在與文學家的真情對話中體味人生真諦,提升自我的思想境界,從而引導我們對人生、對歷史做出更廣闊更深刻的思考。
本書《閱讀李清照》由大學者曹麗芳編寫,記錄了宋代婉約派女詞人李清照的生活歷程和生命軌跡。
走近李清照
第一章 少年才女
第二章 佳偶天成
第三章 風波迭起
第四章 青州屏居
第五章 靖康之難
第六章 吹簫人去
第七章 顛沛流離
第八章 夕陽歲月
第九章 清輝照世
走進作品
如夢令二首
聲聲慢
武陵春
漁家傲
醉花陰
永遇樂
名家視角
夏承燾《李清照詞的藝術特色》
唐圭璋、潘君昭《唐宋詞學論集·李清照評傳》
黃盛璋《論李清照詞的風格與藝術成就》
李清照年譜
李清照年譜
文摘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李格非考中了進士。出仕後的李格非擔任過冀州司戶參軍、鄆州教授等地方官。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九月,大約是李格非鄆州教授任滿後,他回到故里明水鎮,撰寫了前面提到的《廉先生序》。這時候的李清照大約一歲左右。宋哲宗元{右元年(1086年),李格非入太學作太學錄,這是太學裡比較低級的學官。三年後,升為太學正,成為中級學官。這時候,他已經在汴京購置了房屋,命名為“有竹堂”,閒暇之時,與同鄉好友、“蘇門四學士”之一的晁補之等人在“有竹堂”中置酒傾談、品茗賞竹成為他最大的生活樂趣。元祜六年(1091年)左右,李格非轉太學博士。李格非在太學任職期間,“以文章受知於蘇軾”,名列“蘇門後四學士”。此後,無論在政治上還是文學上,李格非都終身服膺、追隨蘇軾,他的人生境遇也就與以蘇軾為代表的所謂“元祜黨人”密切地關聯在了一起。
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親睦舊黨人物的高太后去世,哲宗親政,將年號改為“紹聖”的意思就是要繼承宋神宗在熙寧、元豐年間所實行的政治措施,人事上重用新黨,排擠、打擊舊黨。此時,蘇軾、秦觀、黃庭堅、張耒等人紛紛被貶謫出朝,已經去世的司馬光則被新黨一派小人砸了墓碑。新黨的章悖被任命為宰相,朝廷設立了專門機構來編輯《元祜諸臣章疏》,此項舉措就是要整理元祜年間當政的蘇軾等人的罪狀,為給予他們更嚴厲的打擊作準備。也許因為當時的李格非位卑官小,沒有引起政敵太多的忌恨,他不僅沒有被當做蘇門人物遭到貶斥,反而被召為編纂局的檢討官。李格非毫不猶豫地拒絕接受這個差事,明確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因而就得罪了當政者,被外放為廣信軍(治在今河北徐水縣)通判。但是第二年又被召回,歷任校書郎、著作佐郎、禮部員外郎等職。禮部員外郎是李格非政治生涯的頂峰,正六品,掌管朝廷的禮儀、祭享、貢舉等職事。
到了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蔡京為相,嚴厲打擊元祜黨人,新黨和舊黨之間長期以來由於政見不同所造成的政治積怨,此時已經降格為是非顛倒的肆意迫害。李格非沒有逃過這一劫,七月份被降為京東提刑。九月,宋徽宗親自書寫了一百二十人的所謂“奸黨”名單,其中包括文臣執政官文彥博、呂公著、司馬光等二十二人,待制以上官蘇軾、范祖禹、晁補之、黃庭堅、程頤等四十八人,余官秦觀等三十八人,內臣張士良等八人,武臣王獻可等四人,定其罪狀,刻於石上,豎於端禮門外,稱之為“元祐黨人碑”。李格非名列余官第二十六人,被罷免了提點京東刑獄之職。
免官之後的李格非究竟去了哪裡,史料沒有明確記載。有人猜測他可能攜家眷返回了章丘原籍,也有人根據南宋劉克莊《後村詩話》續集卷三里收錄有李格非的一組詩《初至象郡》,認為他被貶謫到了遙遠的象郡,即今天廣東省北部的韶州一帶。直到崇寧五年(1106年)正月,因為天上有彗星出現,這在古代通常被認為是上天以反常的天象來警告做錯了事的人間帝王的,宋徽宗趕緊反躬自省,覺得對元祜黨人的處置有點過了頭,他採納了言官的意見,銷毀了元祜黨人碑,對元祜黨人的禁令也有所鬆緩,李格非與晁補之等人都得到了“監廟差遣”的閒職。所謂“監廟”,就是一個空頭職銜,在宋代,往往是為了解決退休官員的食祿問題而設定的,這也就是說,李格非從此就結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不久以後,就正式退休了。
退休後的李格非可能選擇了家鄉齊州的首府(今山東濟南市歷城區)作為自己的終老之地。大觀二年(1108年)三月八日,他曾陪同齊州知州梁彥深到濟南東側的佛慧山去遊覽,並在山下開元寺秋棠池旁的石壁上留下了題名:“朝請郎李格非文叔”。朝請郎是六品的文散官,與他曾擔任過的禮部員外郎職事官是一個級別,應該是他退休時所保留的官階。李格非具體卒年不詳,《宋史》只說他享年六十一歲。
從對李清照性格的形成產生影響這一角度來看她的父親李格非,有幾點值得我們注意。
第一是這個詩禮傳家的家庭對子女的道德品質修養是非常重視的。李格非在研習經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把儒家思想滲透到了自己的血液里,加強了自己人格的獨立和完善。在做鄆州教授的時候,他的俸祿很低,家境清寒,連郡守都非常同情他的貧苦,就建議他再去兼任一個其他的職位,以便多些收入。但這個建議卻被李格非婉言謝絕了。他認為在朝廷授予的官職以外私自再去兼職是不合適的,與他一貫堅持的廉潔自守的人格操守不符。紹聖初年,他敢於拒絕當政者給他安排的檢討職位也足以證明他的剛直不阿。
P8-11
序言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最傑出的女作家之一,據史料記載,她少有文名,十幾歲時就得到當時的著名文學家晁補之等人的欣賞。她的詩文作品在士大夫中廣泛傳揚,當時知道她、評論她的人不在少數。在那個女性根本沒有社會地位的時代,這樣的關注對於一個女孩子來說是十分難得的。可惜的是,李清照的詩文作品散佚嚴重,現在只傳下來十幾首詩和幾篇文章。就現存作品來看,李清照主要的文學成就在詞,她有五十多首詞作傳世,雖然數量不多,但每首都是精品,所以李清照一向被認為是宋代婉約詞派的代表作家,她的許多名篇、名句流布廣遠。自宋至清,人們對她的詞一直有很高的評價,有人說“墮情者醉其芬馨,飛想者賞其神駿”(沈曾植《茵閣瑣談》);又有人說詞體大略有二,一日婉約,一日豪放,“婉約以易安為宗,豪放惟幼安(辛棄疾)稱首”(王士禎《花草蒙拾》);還有人乾脆說她的詞“不徒俯視巾幗,直欲壓倒鬚眉”(李調元《雨村詞話》)。進入現代社會以來,李清照的詞不僅獲得了我們中國人更為深刻的認識,更憑藉著高超的藝術性和感染力,被翻譯成英、俄、法、德等多國語言,在國際上也享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和崇高的聲譽。1987年,李清照的名字還被國際天文學界用來命名水星上的一座環形山。 然而,這位成就卓著、受人景仰的女作家的一生,卻並不像人們所希望的那樣平和順利,而是充滿了坎坷艱辛,尤其是她晚年的處境更加令人唏噓。也許正應了清人趙翼的一句詩:“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她晚年的作品也更具有現實感與動人的力量。可以說,李清照是優秀的天性稟賦、優厚的家庭薰陶與坎坷不平的生存際遇所共同鑄造而成的一代詞宗。她的識見、她的勇氣、她的才情不僅超越了同時代一般的能文女子,也超越了當時一般的士大夫。毫無疑問,李清照是時代歌手中的翹楚,是後人文化視野中一顆閃爍著熠熠清輝的永久的明星。
讓我們走進九百年前的宋代社會,去探尋一代詞宗李清照的人生軌跡和她的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