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復興的道路

走向復興的道路

本書對中國近代以來走向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道路做了全方位、大跨度的描述和探討,圍繞中華民族的復興之路這一主題,從歷史到現實,從理論到實踐,從正面到反面,從政治、經濟、文化到社會、軍事、外交等各個方面都做了充分的論述,在以往研究的基礎上有新的拓展和深化。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走向復興的道路》由商務印書館出版。

作者簡介

1、第一作者:李樂剛,1952年10月生於湖南長沙,先後畢業於江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和中共中央黨校理論部,獲文學學士和法學碩士學位。1992年4月任江漢論壇雜誌社社長、常務副主編。1995年1月被評聘為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現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二級研究員、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湖北省社科研究系列高評審委員、湖北省期刊協會副會長、湖北省監察學會副會長。主持國家社科基金資助項目“愛國主義與中國的現代化問題研究” (1998年,立項號:98BKS022)、“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研究” (2004年,立項號:04BKS034)等八個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出版《愛國主義理論講座》(中央黨校出版社1997年)、《黨內法制與反腐倡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等著作八部;發表《只有推進政治民主化進程,才能打通通向現代化之路》(1986年11月3日《世界經濟導報》)、《對民主集中制原則的再探討》(1987年第1期《社會主義研究》)、《論中國近代以來的現代化進程與愛國主義》(2000年第3期《社會科學研究》)、《論社會主義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2004年第1期《江漢論壇》)等文章一百餘篇。
2、其他參與人:(1)陳金清,先後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系和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獲哲學學士和碩士學位,現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2)陳孝兵,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現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三級研究員;(3)劉龍伏,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學位,現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4)張衛東,先後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歷史系和西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和碩士學位,現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5)劉保昌,先後畢業於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楚史所和武漢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6)楊樂強,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現任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7)傅汴玲,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政教系,獲法學學士學位,現任中共湖北省直屬機關黨校教授;(8)劉森,畢業於河南師範大學政治系和湖北省社會科學院政法所,獲法學學士和碩士學位,現任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講師。

圖書目錄

緒言
第一章 古代的輝煌和近代的落伍
第一節 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
一、中華民族形成、發展的歷史演進過程
二、“中華民族”概念的提出及其科學內涵
第二節 古代中華民族曾經的輝煌
一、領先世界的社會生產力
二、輝煌燦爛的科技成就
三、豐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
四、彪炳史冊的盛世輝煌
五、上古諸種文明中的僅存碩果
六、對人類文明進步的巨大影響
第三節 近代中華民族的落伍和衰敗
一、近代中華民族走向衰敗的世界歷史背景
二、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第二章 救亡圖存和民族復興的追求
第一節 對民族復興道路的探索
一、近代以來中華民族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
二、實現民族復興: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夢想和追求
三、洋務派的救國主張和實踐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四、中日甲午戰爭:具有群體意義的覺醒的開始
五、戊戌維新派救國主張和實踐的價值與局限
六、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和義和團運動的歷史局限
七、清政府的憲政改革不能挽救民族危亡
八、孫中山民族復興思想和實踐及其重大歷史意義
九、辛亥革命:民族復興進程中一個重要轉折點
十、五四運動:近代中華民族全面覺醒的重要里程碑
十一、抗日戰爭的勝利對民族復興的重大意義
十二、走資本主義道路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
第二節 中國共產黨是民族復興的中流砥柱
一、中國共產黨:一個以復興中華民族為己任的黨
二、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
三、中國共產黨為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節 中國近代以來的現代化進程與愛國主義
一、愛國主義是啟動中國現代化進程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動因
二、現代化:近代以來一切開明的愛國者夢寐以求的奮鬥目標
三、愛國主義是推動現代化運動不斷向前發展的巨大精神動力
四、在愛國主義激勵下終於找到了一條通向現代化的正確道路
第三章 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和探索
第一節 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
一、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二、邁出了中華民族復興的關鍵一步
三、“告別革命論”:對近代以來歷史發展道路的誤讀或歪曲
第二節 對社會主義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成就
一、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為建設社會主義所做的有益探索
二、新中國成立後的前三十年中民族復興事業取得了重大成就
三、新中國成立後的前三十年中民族復興事業遇到的重大挫折
四、新中國成立後的前三十年中值得認真總結、牢記的教訓
五、毛澤東民族復興思想和實踐及其重大歷史意義
第四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闢
第一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成功開闢
一、十一屆三中全會:一個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二、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建立及其重大意義
四、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
五、中國共產黨已經成功地開闢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第二節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唯一正確道路
一、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旗幟
二、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
三、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
四、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
五、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六、有必要重新認識社會主義、重新認識資本主義
七、“全盤西化論”和“儒學復興論”不能指引中華民族走向復興
八、走民主社會主義的道路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九、“中國變色論”:對中國發展道路的誤讀或歪曲
第五章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提出
第一節 國內外學者對中國現代化問題的研究和探討
一、中外學者對中國現代化問題的探討
二、羅榮渠的現代化理論以及對中國現代化問題的研究
三、錢乘旦的現代化理論及其對中國現代化道路的啟示
四、費正清的“衝擊一回應”模式及其重要影響
第二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思想的提出和不斷豐富
二、鄧小平民族復興思想和實踐及其重大意義
三、江澤民民族復興思想和實踐及其重大意義
四、胡錦濤民族復興思想和實踐及其重大意義
第三節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科學內涵及重大意義
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實現的主要目標
二、改革開放以來黨為實現民族復興制定的重大發展戰略
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民族復興的一個必經發展階段
四、實現中華民族的復興必須始終不渝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五、“中國威脅論”:對中國發展道路的誤讀或歪曲
六、“中國崩潰論”:對中國發展道路的誤讀或歪曲
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界歷史意義
第六章 艱巨的任務和光榮的使命
第一節 歷史和時代賦予中國共產黨的莊嚴使命
一、一個世紀以來先後發生的三次歷史性巨變
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三、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的莊嚴使命
四、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愛國主義的最高風範
五、黨有資格、有能力擔負起領導民族復興的莊嚴使命
六、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中國共產黨
第二節 當代愛國主義與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一、社會主義現代化是當代愛國主義的核心內容
二、愛國主義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精神動力
第三節 實現民族復興歷史使命任務極其艱巨
一、我們所肩負的任務的艱巨性和繁重性世所罕見
二、我們所面臨的矛盾和問題的規模和複雜性世所罕見
三、我們在前進道路上所面對的困難和風險世所罕見
四、妥善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戰勝各種困難和風險
第四節 努力開創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
一、新世紀、新階段推進改革開放的主要任務和基本要求
二、圍繞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
三、繼續加快發展,不斷增強中國的綜合國力
四、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五、科教興國:加快推進民族復興的重大戰略舉措
六、解決台灣問題: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
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八、大力弘揚和培育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九、大力弘揚和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第七章 輝煌的業績和光明的前景
第一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輝煌成就
一、新時期最顯著的成就是實現了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二、實現了從計畫經濟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偉大歷史轉折
三、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
四、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實現了由弱到強的歷史性巨變
五、人民生活實現了總體小康並正在向全面小康邁進
六、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七、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
八、社會事業發展由相對滯後向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轉變
九、國防和軍隊建設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十、祖國和平統一大業邁出了重大步伐
十一、全方位外交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十二、黨的執政能力、拒腐防變和抵禦風險能力明顯提高
第二節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堅持既定道路不動搖
一、必須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二、必須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三、堅持著力構建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的體制機制
四、堅持抓好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五、堅持戒驕戒躁、艱苦奮鬥,不斷開創新局面
六、堅持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