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赤溪行政村駐地下赤溪村,為革命老區根據地,森林資源豐富。下赤溪為唐末太和年間(約公元829年)由顏真卿之-顏十郎從山東遷永春後再分支遷移此地開基。上、下赤溪原合稱百步洋,後改稱赤溪,此地曾以軍事要地和交通要道。設定赤溪隘。
發展歷程
1984年6月間,一封《窮山村希望實行特殊政策治窮致富》的來信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反映了赤溪村下山溪自然村22戶畲民貧困的生活狀況。由此,貧困地區引發社會的廣泛關注,官方啟動全國規模的扶貧工作,赤溪村也被譽為“中國扶貧第一村”。
1995年5月,下山溪22戶畲民成為福建省第一批“造福工程”實施對象,告別了山上低矮破舊的茅草房,整村遷到處於赤溪村中心地帶的磚混結構兩層新樓房。此後的20年,12個自然村350多戶畲民陸續遷至赤溪行政村所在地,住進寬敞明亮的新居,徹底告別窮山惡水。
“造福工程”的實施,成為赤溪村從根本上擺脫貧困、改變命運的開始。數據顯示,2014年,赤溪村農民人均純收入11674元,是1984年166元的70.3倍。
歷經30年來的扶貧開發,赤溪村實現了由深山窮村到美麗畲寨的幸福嬗變。官方稱,正是生態旅遊的開發,讓赤溪村走出了一條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態美的“美麗鄉村”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