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頌祺

賴頌祺,原名丙麟,廣東興寧福興區神光鄉人。粵軍總司令陳炯明部任中校軍醫。後投身於海陸豐農民運動。民國13年,被委派為潮梅農運特派員。成立“興寧縣農民運動籌備委員會”,並舉辦“農運講習班”。同時,經常下鄉宣傳發動,組織農民參加農協。“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突被6個便衣特務圍捕。

人物簡介

賴頌祺(1893—1927年),原名丙麟,廣東興寧福興區神光鄉人。民國元年(1912年)考入縣立中學,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進上海醫學院攻讀。就讀3年後因經濟不支輟學回粵。民國10年,在粵軍總司令陳炯明部任中校軍醫。後目睹陳扼殺農民運動的罪行,極為憤慨,毅然出走,投身於海陸豐農民運動。民國13年,被委派為潮梅農運特派員。
民國13年(1924年)冬,賴回興與盧驚濤一起致力於農運工作。年底,在縣城西河背潮州會館成立“興寧縣農民運動籌備委員會”,並舉辦“農運講習班”。同時,經常下鄉宣傳發動,組織農民參加農協。次年2月,成立第一區小洋鄉農民協會。不久發展鄰近幾個鄉村農民入會,會員增至1000多人。3月間,在城郊刁屋壩舉行全縣農民代表大會,成立縣農民協會,盧任主席,賴為秘書。民國14年3月,蔣介石、周恩來率領東征軍討伐陳炯明叛軍抵興寧,賴、盧組織農會為東征軍送茶水、帶路、偵察敵情。周恩來親臨縣農協所在地召開農運骨幹會,作了重要指示,賴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鼓舞。5月下旬,東征軍回廣州後,陳炯明部屬林虎捲土重來,占據興寧,縣農協被迫解散。賴帶領其他成員秘密轉入鄉村,堅持農運工作。同年11月,第二次東征勝利後,他與盧迅速重建縣農民協會。民國15年2月,中共興寧小組成立,頌祺為成員之一。八月,成立中共興寧特支,頌祺為特支成員。民國16年(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反動當局下令解散農會和工會。有人勸賴暫時離興躲避,但他堅決地回答說:“工作需要我留下,決不能走!”4月24日,賴從農協開完會外出,突被6個便衣特務圍捕。在獄中,經受嚴刑拷打,始終堅貞不屈。黨組織決定劫獄營救,後因事泄,反動當局提前於4月28日將賴殺害。1984年,興寧縣人民政府於神光山建有賴頌祺烈士墓。

人物生平

1893年生於興寧刁坊土圍里。父賴新輝、母親陳四娘,生有五子,頌祺最小,十五歲時被賣給福興下賴尾賴坤賢為子。頌祺之妻陳氏,生一子(賴仁芳)一女,賴仁芳(其妻曾氏即頌祺之兒媳,仍健在)育有六子四女。 頌祺自幼聰明好學...
頌祺自幼聰明好學、追求進步。1909年,由養父送到本村“廣智學堂”讀書,1912年高小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入興寧縣立中學,至1916年畢業。受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他立志掌握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救國救民,後赴上海學醫三年。1921年到粵軍總司令陳炯明部任中校軍醫。
1923年,鑒於陳炯明叛亂,鎮壓海陸豐農民運動, 頌祺憤而棄官,投身於偉大的農民革命運動,深得彭湃的賞識。在彭湃的直接培養教育下,頌祺於192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興寧第一位中共黨員。同年十月,被彭湃委派為潮梅農運特派員,回興寧開展農民運動工作。
1924年,頌祺回到興寧後,致力於農民運動。年底,在興城西河背潮洲會館成立了“興寧農民運動籌備委員會”,身兼“籌委會”主任和興寧、梅縣、五華三縣農協會主任;舉辦了首次“農民講習班”,並親自講課,培養了第一批農運骨幹。
為了廣泛宣傳動員農民入會,他深入到各鄉村、圩鎮進行宣傳。他身穿白粗布中山裝,肩扛“農民協會籌備委員會宣傳隊”的長方形旗子,手拿銅鈴,步行十幾里到圩場上宣傳,使興寧農民運動很快發展到有三十多個鄉農會,擁有會員一萬多人,各鄉農會還建立赤衛隊。這是一支黨領導下的革命隊伍,帶領農民召開鬥爭大會,實行減租減息。
1925年3月,蔣介石、周恩來率東征軍討伐陳炯明叛軍抵達興寧。賴頌祺和盧驚濤積極組織和帶領農會會員到圩鎮宣傳東征的意義,號召各界民眾支持東征軍,為東征軍送茶水、帶路、偵察敵情,深得周恩來讚賞。周恩來還親臨“農協”所在地了解興寧農運情況,召開了農運骨幹會議,為農運工作作了重要指示。
1926年春,賴頌祺親赴廣州向周恩來請示匯報工作。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肆搜捕屠殺共產黨人。由於歹徒的告發,同年農曆三月二十三日,頌祺在興寧“農協”開完會後,於河背街突遭便衣特務的圍捕。同年四月二十三日在興寧南門外被反動派殺害,行刑前他一路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農會萬歲!”身中三彈仍轉身怒視儈子手,犧牲時年僅三十四歲。
賴頌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早期從事農民運動的領導人。他為興寧黨組織的建立、農民運動的興起和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解放後,為紀念賴頌祺烈士,興寧縣政府把“廣智學堂”更名為“頌祺國小”;1984年,葉選平(時任廣東省長)為其親筆書寫校名,陳開枝(時任省委秘書長)派人用花崗石材料刻成校牌贈予學校;2002年秋,時值重修烈士紀念碑之際,省長黃華華也親筆揮毫:“賴頌祺烈士永垂不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