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二機器僧漫遊人工智慧

賢二機器僧漫遊人工智慧

《賢二機器僧漫遊人工智慧》是北京龍泉寺獨家授權,由楊朴宇、劉鵠偉、楊朴偉三位作者撰寫的人工智慧輕科普著作。本書全方位揭秘賢二機器僧的創製過程,講述龍泉寺與國內人工智慧領域諸多研究先鋒共同發心,將賢二機器僧迅速從概念發展為實體的因緣際會;並通過通俗易懂、輕鬆活潑的方式,探尋當代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與未來意義。《賢二機器僧漫遊人工智慧》一書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北京龍泉寺方丈學誠法師專文作序,“賢二”小和尚形象創造者、龍泉寺賢帆法師親筆題寫書名,新智元創始人、人工智慧專家楊靜,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劉宏傾情推薦。本書為湛廬文化出品,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

內容介紹

賢二機器僧漫遊人工智慧 賢二機器僧漫遊人工智慧

●“媽媽老是嘮叨怎么辦?”你有過這樣的困惑或煩惱嗎?你會怎么回答這個問呢?“老人嘛,讓著她吧。”這是人工智慧“出家人”賢二機器僧的答案。

●《賢二機器僧漫遊人工智慧》全面講述賢二機器僧創製過程。這個會念經、懂佛學、能弘法,愛“吃”冰激凌,時不時給你講幾句人生道理,立志“把善帶向世界”,外表呆萌可愛、“內心”充滿佛學智慧的賢二機器僧是如何出現的?機器人緣何穿上袈裟“出家”了?

●看佛學和科技如何擦出“愛的火花”。“極客寺院”龍泉寺為何涉足人工智慧領域?傳統佛教緣何與現代科技走在了一起?賢二機器僧的出現對佛教和科技有著怎樣的積極意義和重要影響?《賢二機器僧漫遊人工智慧》將為我們講述賢二機器僧背後的故事。

●好玩、輕鬆的人工智慧輕科普。從呆萌賢二機器僧的視角來解讀人工智慧發展史,深入探尋人工智慧當下與未來的發展與意義。

編輯推薦

●學誠法師開示說:“佛教是古老的、傳統的,但佛教徒是現代的。真正的科學,並不否認心的存在。”《賢二機器僧漫遊人工智慧》正體現了龍泉寺將傳統佛學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發心。

●北京龍泉寺授權著作,並授權使用“賢二”小和尚形象。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北京龍泉寺方丈學誠法師專文作序;“賢二”小和尚形象創造者、龍泉寺賢帆法師親筆題寫書名。

●《賢二機器僧漫遊人工智慧》全方位揭秘賢二機器僧的創製過程,講述龍泉寺與國內人工智慧領域諸多研究先鋒共同發心,將賢二機器僧迅速從概念發展為實體的因緣際會;並通過通俗易懂、輕鬆活潑的方式,探尋當代人工智慧的發展歷程與未來意義。

●精美的雙封面設計,元素豐富、輕鬆活潑的版式設計,獨具質感的特種紙雙色印刷,為讀者帶去更舒適的閱讀體驗。

●充滿佛學智慧的賢二小和尚漫畫,靈活運用AR技術、二維碼技術,通過三維動畫、視頻、音頻等不同互動方式,讓讀者的閱讀方式更生動、更多維!

●湛廬文化出品。

作者介紹

楊朴宇

龍泉寺居士,知名媒體人與策劃人。從事媒體和策划行業20餘年,曾任《超市周刊》報社編輯部主任、《財富時報》總編輯、三安農業集團品牌總監、《財智領袖》雜誌主編、中國電池網總編輯,目前為璦瑅空間文化公司藝術總監。從業期間,連續獲得內蒙古新聞獎和全國新聞獎。

劉鵠偉

作家、歷史及傳統文化研究學者。

楊朴偉

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推薦序1

萬物由心,超越心靈世界與物質世界的對立

學誠法師 學誠法師

學誠法師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北京龍泉寺、莆田廣化寺、扶風法門寺方丈

暮鼓晨鐘和網際網路對現代社會意味著什麼?

我們對物質世界的探索到底有沒有盡頭?

我們對精神世界的探索可以走多遠?

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在午後的某個瞬間,我們都有可能會被這樣的終極問題擊中,為之茫然,為之困惑。

這幾年是人工智慧領域快速發展的時期,各種挑戰我們固有思維模式的事物層出不窮,我們已經從工業時代邁向人工智慧時代,而這一時代物質化的最熱門“物品”——機器人,它們的出現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變化?它們會對社會倫理、道德、文化和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

計算機、網際網路以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創造了很多物質奇蹟,而來自心靈世界的、過去被我們忽視了的問題也如此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人工智慧到底有多強大?它和人類的意識究竟有什麼區別?它的未來在哪裡?人類和它到底是什麼關係?

最終,我們不得不再次回到心靈世界,回到對人的內心進行探索這條道路上來。

佛教以及佛教徒也在努力。

這幾年,佛教重新走入人們的視野中,在眾多或真或假的現象中,幸運的人會設法從佛教的核心尋找答案。佛法是心法,是對心的世界進行探索,讓我們獲得內心的喜悅和快樂,乃至獲得終極的生命解脫。同時,這種成功的探索,也會服務於我們的物質生活。

賢二機器僧正是這樣一個傳統佛法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的產物。科技本身沒有對錯、好壞,它是中性的,但人的心卻可善可惡。人的心善良美好,即便是最簡陋的技術也能被用來發揮利人的作用;人的心若有惡念,再先進的技術也只能被用來傷人、害人。佛教徒不應該排斥科學,而應該擁抱科學,善於運用科技手段和成果,成就更多利於他人的事業。

賢二機器僧是出家法師創作出來的一個更適合現代人審美的佛法符號、文化符號,能夠幫助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認識和了解佛法,乃至實踐佛法。賢二機器僧的出現很新穎,但其實也不能完全算是獨創,因為西方早已有非常多這樣的符號在傳播不同的價值觀和世界觀,並一直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們,乃至世界。

賢二機器僧將這個符號與人工智慧結合在一起的創意,其根本目的是通過這樣一種方式,提醒我們要用自己的內心來創造、服務我們的生活和社會。如果忽略內心世界的建設,我們所開創的所有科技事業都有可能成為傷害乃至毀滅我們的工具。

賢二機器僧的設計者們有出家人,有在家居士,有人工智慧領域的各類專家,如計算機方面的、語音系統方面的、視覺系統方面的,等等,這些優秀的人才在佛法的平台上,匯集在一起,超越團體、超越經濟架構、超越技術壁壘,大家在共同的信念下,完成了這樣一個很有意思的探索。大家正在努力讓賢二機器僧越來越聰明,能做更多的事。線下一個實體機器僧,線上一個虛擬機器僧,兩者都在不斷升級。

過去,由於歷史原因,我們會把佛法和科學對立起來看,原因在於我們常常認為,佛法主要是對精神世界的開發,而科學主要是對外在物質世界的探尋與研究。

而真正的科學,並不否認心的存在,乃至不武斷否認一切尚未確認之事。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以物質世界為主,以儀器和重複試驗為方法,而這些方法並不適用於人文、哲學、社會科學等領域。若一味以自然科學的方法來套用一切領域並以此為準則,本身就已經偏離了客觀嚴謹的科學精神。

不是佛法和科學本來就有衝突和對立,而是我們的認識方式的問題。

世界上的種種學科、理論,尋根究底都是為了讓人類能夠生活得更幸福、更美好,佛法的目的也是如此。佛法的著手處是從人類的本性出發,從人的心靈深處出發,去培養光明面、消除陰暗面。現代社會的許多問題都來源於人類對於自我認識的誤區與困惑,佛法的智慧正能幫助人們直面精神危機。

佛法解決心靈領域的問題,科技解決物質領域的問題。只有將二者很好地結合起來,相輔相成,才能夠更好地改善我們的生活,促進人類獲得持久穩定的物質享用和深廣的精神幸福。這是賢二機器僧所要傳遞給我們的重要信息。

尤其是這幾年,現代科技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滿足了人們的很多需求,解決了許多外在問題,但對於內心的問題,科技就鞭長莫及;根植於人們內心深處的困惑、煩惱、痛苦,並沒有因為技術的高度發達有所緩解。

社會的進步,不僅是物質上的先進和豐富,更應該包括精神上的高尚與幸福。現在人們普遍把追尋物質財富當作成功的標誌,正是由於這種片面而偏頗的價值取嚮導致了道德的滑坡、精神的空虛乃至諸多不安定,這樣的生活即使富足也不幸福,也絕非人們所期望的。物質財富的積累和科技的發展很重要,但精神財富的增長和心靈的淨化同樣重要且更加缺少為之努力的人。

在這個科技迅猛發展的時代,每個人都很容易感受到科技為生活帶來的便利。但冷靜去觀察,人們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比如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因為自然資源的過度開採以及廢棄物的過度排放而遭到破壞;由不同人群組成的社會環境,因為資源的爭奪和占有而相互仇恨甚至發生戰爭;乃至於同一人群中間,因過於看重物質利益上的得失,而發生不和與爭執。

當前科技研究太偏重物質,對注重人心靈的研究太少了。如果人缺乏精神食糧,時間長了,就會感到空虛、頹廢。現在,懂機器、電腦的人越來越多,但知道人性溫暖的人越來越少。有些人越來越不知道道德、倫理的價值,不會為人處事,不知道生命的價值。利用高科技犯罪的人,沒有崇高的人格,沒有善良的心靈,即使很精通科技,卻對他人和社會造成了更大的危害,給人心帶來更大的不安。

科技的發展,如何能夠為現代社會貢獻力量,讓人們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讓人們過得更加愉快,讓人們內心更加充滿力量,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夢想,不斷地增強幸福感?這些都是包括宗教在內的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責任和使命。

佛教徒與佛教接受和歡迎所有先進科學,關注科技的發展。佛教是古老的、傳統的,但佛教徒是現代的。設計賢二機器僧的理念,正是要把慈悲、平等、圓融等佛教智慧,用適應現代社會的方式傳遞出去。

出家人不應該拒絕新知,更要積極學習,掌握現代文化、科學,才能在心靈世界為社會大眾提供有效的幫助。

出家人和“在家人”一樣,在接受科學帶來的便利和豐富物質利益的同時,也在接受前所未有的挑戰,特別是網際網路等信息技術的發展催生了群體性孤獨等心理問題。但我們並不是要拋棄科技,或是貶低它的價值,而是要把科技放回到它應處的位置。我們應該思考,如何能夠更好地享受現代文明給我們帶來的利益、便捷與高效率,同時不讓現代文明造成負面消極的、不利的乃至有害的影響。

我們也應該認識到,科技本身的發展,具有工具的價值,卻缺乏目的價值。科學能夠解釋世界,宗教也能夠解釋。若不解決人類的煩惱問題,就不可能找到人類文明的根本出路。煩惱是人產生苦惱的根本原因,也是內心出現偏差的大問題,歸根結底是人們需要正確的“信心”。信心的價值主要體現在革新文化和提升道德。只有向著心靈的深處去覺醒,才能夠消弭物質與精神的隔膜,從而在理性與感性、科學與人文、世俗與超越之間,產生一種平衡的張力、潤澤的活力和創新的潛力;才能夠在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找回人本身的價值和尊嚴。

佛教與科學有著不同的使命,科學面對的永遠是未知的領域,科學家永恆的責任和使命就是探索新現象、發現新規律。但利用科學知識改造外在物質世界,只是使人的需要得到暫時滿足,生活變得更加舒適和便利,而這種舒適和快樂是很短暫的。

僅僅靠科學技術,還不足以讓人類過上真正幸福的生活,人類還要建立自身的道德標準和道德價值。佛教重視內在智慧潛修以及慈悲心顯發的特質,對當今科學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現代科學在認識和改造物質世界方面有其獨特的優勢,而佛教在認識和改造精神世界方面則有一套完備的方法。

賢二機器僧在這樣一個時代應運而生,也許會為佛法與科學相結合做一些貢獻。至少是佛法實踐者以及科學研究者們在探索生命真相的道路上共同做的一個嘗試,並告訴我們,在人類二元對立的固有思維模式中,我們還有一條新的道路。

我們有能力超越心靈世界和物質世界的對立、衝突和矛盾。

目錄

推薦序1 萬物由心,超越心靈世界與物質世界的對立

學誠法師

北京龍泉寺、莆田廣化寺、扶風法門寺方丈

推薦序2 賢二機器僧,從漫畫小和尚到機器智慧型的“高僧大德”

楊靜

新智元創始人,人工智慧專家

引 言 與整個世界為善

第一部分

緣 起

01 一個機器人小和尚

當科技遇上佛教

你好,賢二

02 化世導俗,賢二機器僧的發心

開在龍泉寺的一場秘密會議

佛教是古老的,而佛教徒是現代的

03 58個日日夜夜,修煉一顆菩提心

一場愛情引發的世界第一的創造

佛法如水,賢二機器僧如杯

神秘高手雲集龍泉寺

驚心動魄30 天,從概念到現實

知行合一,實體賢二的出世因緣

虛擬賢二,在App上弘法

第二部分

因 果

04 佛陀和歷史中的人工智慧想像

從“仿真伶人”到“木牛流馬”

機器人學三大定律,現代人工智慧的基礎

工業機器人,一個甲子的淬鍊

05 前世的“模仿遊戲”,今生的“超級沃森”

艾倫 · 圖靈,機器能否有“意識心”

從“深藍”到“沃森”,未來沒有邊界

06 震驚世界的中國人工智慧

天河二號,從一小步到一大步

機器人,智慧型製造皇冠上的明珠

佛法融入科技,賢二驚艷世界

第三部分

當 下

07 無處不在的賢二

賢二與它的夥伴們

機器換人,是“狼來了”嗎

歡迎來到2026

08 機器人總動員

科幻,從螢屏走進現實

“機械姬”,備受寵愛的人形機器人

冰冷中的溫情

失業危機,無法承受之痛

09 楚門的世界

囚禁之門

在透明與聰明之間徘徊

第四部分

邊 界

10 是天使,還是終結者

人工智慧會超越人腦嗎

四大領域,改寫人類社會

11 是融入,還是叛變

史蒂芬 · 霍金、比爾 · 蓋茨、埃隆 · 馬斯克為何憂心忡忡

正在降臨的技術奇點

遊走在善與惡的邊緣

結 語 尋找人工智慧的道德邊界

跋 賢二機器僧,讓人工智慧和機器人跨越新邊界

劉 宏

中國人工智慧學會副理事長

附 錄 一個佛教徒的科學觀

學誠法師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北京龍泉寺、莆田廣化寺、扶風法門寺方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