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玉文[中國刑警學院教授]

賈玉文[中國刑警學院教授]
賈玉文[中國刑警學院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賈玉文 男,漢族,中共黨員,1936年9月出生於遼寧錦西市高橋鎮,刑事科學技術系檔案檢驗專業教授、物證技術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長期任職於中國刑警學院,專業技術一級警監,享受國家政府特殊津貼。2016年10月27日,賈玉文教授逝世,享年80歲。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1959年畢業於法務部司法鑑定科學研究所研究生班。歷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現任中國刑事技術協會理事兼檔案檢驗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警察學會刑事現場統計研究會常務理事,遼寧省防偽協會副會長。主攻檔案檢驗專業,長期從事司法鑑定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和檔案檢驗教學與檔案鑑定工作。

成就及榮譽

經他直接傳授培養的學生,已遍布全國各地。他在本科文檢專業的課程設定、師資隊伍的培養、教學科研辦案三結合模式的建立、具有我國特色的現代文檢學內容體系的形成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曾榮獲公安部優秀教材一等獎、二等獎,遼寧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曾兩次評為瀋陽市優秀教師;1992年被國家授予有突出貢獻的專家稱號;1994年榮獲公安部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稱號。賈玉文教授與西南政法大學的鄒明理教授合稱“南鄒北賈”。

賈玉文主編或參編教材、著作30多部;承辦重大疑難檔案鑑定三千餘件;發表科研論文30多篇。

東方時空報導

龔如心遺產糾紛案

1999年9月香港發生了一起震驚全港、高達400億港幣的巨額遺產糾紛案。號稱亞洲第一富婆的龔如心被推上被告席,狀告她的人是她86歲公公王廷歆。公公為什麼要狀告自己的兒媳婦?早在1990年,龔如心的丈夫王德輝被綁架之後就生死不明。9年後,香港高等法院宣布王德輝法律死亡。根據王德輝1968年所立遺囑,他的父親王廷歆將繼承他的400億港幣遺產,就在這個時候,王德輝的妻子龔如心拿出了一份號稱是王德輝在1990年簽署的遺囑,而這份遺囑的繼承人卻是龔如心。到底誰是真正的遺產繼承人?誰拿的才是真正的遺囑?於是,一場世紀遺產爭奪案拉開了序幕。此案最大的焦點集中在龔如心所提供的遺囑上王德輝這三個字。如果被告龔如心不能證明遺囑上的簽名是真的,那么,她不僅得不到400億遺產,還要面臨因涉嫌偽造假遺囑的14年牢獄之災。於是,2000年,龔如心找到了三位內地權威筆跡檢驗專家,中國刑警學院賈玉文、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詹楚材和中國人民大學徐立根,請他們來鑑定遺囑簽名的真假。

賈玉文:用顯微鏡進行檢驗的時候,我們發現這個簽名沒有足以說明是一個抖動或者彎曲遲疑的這種現象。比如說,這四個簽名裡頭都有輝字然而這四個輝字呢在細節上都有一些區別,這就是一種自然變化的表現。而這樣幾種式樣的簽名在它的樣本當中你看一一對應相符自然變化匹配相符的這種特徵還有很多。

龔如心為何找賈玉文

為什麼龔如心會找到賈玉文?賈玉文又是誰?賈玉文,中國檔案檢驗專家,從事檔案檢驗工作50年,幾十年來,由他經手辦理的3000多起案件中沒有一件是看走了眼的,所以龔如心把希望寄托在了他的身上。經過幾輪的仔細鑑定、分析研究,賈玉文等三位專家一致認為龔如心所持遺囑上王德輝的簽名是他本人真實的簽名。但是僅僅出具一份鑑定結論是不夠的,按照香港的法律體系要求,出具鑑定結果的專家必須出庭作證。

賈玉文欲挑戰國際權威

賈玉文:我根本就沒有這樣的經歷,出庭作證對我來說我是既沒有實踐的體會也可以說也沒有理性的一些準備。

賈玉文他們在開庭前一個月前往香港做準備。然而,當他們一踏上香港,就被當地的輿論稱之為“來著不善的鐵三角”。與此同時,龔如心的公公王廷歆花巨資請來了國際權威筆跡鑑定專家雷斯涅維奇進行鑑定。雷斯涅維奇,從事筆跡鑑定工作30多年(國際筆跡鑑定泰斗人物),曾參與多宗大型案件。其中包括拳王阿里案、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被恐嚇案、紐約市隧道爆炸案等。他認為王德輝自1967年起,書寫技能已衰退,字型也有所改變,而且遺囑上的簽名有十多處不同,決不可能是王德輝本人所寫。雙方意見針鋒相對。到底誰的鑑定結果才是真的?

賈玉文: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所以我們這口氣是一定要爭,一定把那個根本不懂得中國字怎么寫的人所做的鑑定結論,這個錯誤的鑑定結論一定給它打敗。

賈玉文出庭作證

與此同時,龔如心與她的律師也在做著積極的準備。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紕漏,龔如心決定在三位專家中選擇一位作為專家代表出庭作證。讓賈玉文沒有想到的是,龔如心選擇了他出庭作證。2001年11月29日,賈玉文作為內地檔案檢驗專家第一次出現在香港法庭上。法庭辯論一直持續了173天,創下了香港法院審理期限的紀錄。雖然在開庭前,他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但還是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

賈玉文:對方拿出了一張照片,是藍的。我看他可能是數位相機拍下來後呢放大經過處理把這色調變了,這個藍色的濃淡層次的差別比較明顯,它這個豎劃呢,顯得很濃。而往上的這一筆劃呢,顯得很淡,那么一個濃的筆劃和一個淡的筆劃相交叉你就很容易感覺到這個濃的筆劃好像在這個交叉的上面它覆蓋了輕的,那個筆劃就會產生一個錯覺,就覺得好像這個濃的筆劃是後描過。我也看到了這個現象但是我為什麼不同意他的那種說法呢,你寫的時候,這個粗的筆劃墨水本身就會下來的比較多,所以這個筆劃自然會形成很濃。而往上走的這個筆劃呢它是比較細的,又是比較輕的比較快的一個筆劃,它流下的墨水就很少,所以它很自然就很淡。當時我在法庭上我也給他講了,但是我沒有用光學錯覺這個概念,我也沒敢大膽地說法官你小心別讓你的眼睛騙了你。

龔如心敗訴賈玉文被指認為槍手

如此的答辯在當時看來非常完美,完全能夠解釋對方的質疑,但是誰也沒有想到,三個月後,世紀遺產案龔如心敗訴。原審法官不僅全盤否定了賈玉文他們的鑑定結果,還在判決辭中說三位專家是“被人僱傭的槍手”,而賈玉文是火力最強的一個。

賈玉文:我絕對沒想到輸得這么慘,所以腦子轟的一下當時真的很難形容當時一個什麼滋味。我專家不能強制法庭一定要聽我的意見,但是你不能在你的判詞里對我們和我個人進行人身攻擊。

龔如心二審的敗訴

如此巨大的打擊對於賈玉文這位從事檔案檢驗工作50年,經手3000多起案件從來就沒有出過錯的老人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雖然他堅信自己的鑑定結果沒有錯,但是在法律面前,賈玉文無力改變結果。在香港,龔如心立即向香港高等法院提出抗訴。當身在瀋陽的賈玉文得知龔如心要求抗訴的訊息時,他高興得睡不著覺。然而,等待他們的卻是香港高等法院抗訴庭以2:1裁定龔如心再次敗訴。對於二審的敗訴,賈玉文卻有著自己的想法。

龔如心決定終審法院抗訴

賈玉文:我在乎那一,因為這個一給了我一個新的希望讓我看到了曙光也增添了我的信心。

正因為如此,龔如心決定向香港終審法院抗訴,這是他們最後的一次機會。如果這次敗訴,那將意味著六十八歲的龔如心不僅要失去華懋集團的控制權,拿不到四百億的遺產,還要面臨十四年監禁的可能。而對於賈玉文來說,他將永遠背負上做虛假偽證的罪名。2005年7月,香港終審法院開庭。此時的賈玉文無法預知判決結果,他所能做的只有等待。在那些等待的日子裡,賈玉文偶爾會翻開終審聆訊筆錄的摘錄本,重溫那些辯辭。

賈玉文:判決的結果誰也沒辦法,我將來可以用這些記錄告訴我的學生,告訴我的同事們這個事情的真相怎么樣,我把這個事情的真相擺出來究竟相信誰,究竟我們對還是錯。

龔如心勝訴

2005年9月16日,這一天是世紀遺產大案終審宣判的日子,同時也是賈玉文70歲的生日。

賈玉文:我並沒有再準備迎接再一次失敗。我沒有那個心情,好像我在等著來之不易的一個一場勝利。

下午3點,焦急等待中的賈玉文接到了來自香港的電話。香港終審法院以5:0的絕對優勢裁定龔如心勝訴,長達八年,耗費兩億港幣巨額律師費的世紀爭產案終於塵埃落定。王德輝400億港幣的巨額遺產歸龔如心所有,而賈玉文也終於等到了遲到8年的法庭肯定。在那天晚上的生日宴會上,從不喝酒的賈玉文提議和老伴喝交杯酒,周圍的同事輕聲說,賈老喝多了,看來是真高興。

賈玉文:一個人的一生當中能遇到這樣的案子機會難得啊,儘管我為它付出了很多艱辛,也可以說受了一些折磨但是我覺得值。

人物採訪

文檢界從業50年,辦案逾3000起無一失手;出任涉資400億港幣“世紀爭產案”龔如心一方筆跡鑑定專家,歷經兩次敗訴終於9月16日獲香港特區終審法院裁定,反敗為勝。

此人就是中國刑警學院文檢專家賈玉文教授。想用寥寥數語勾勒出賈玉文教授的顯赫事跡,挖空心思卻也只能是星星點點,不及全貌。10月22日上午,在中國刑警學院一間灑滿陽光的辦公室里,記者占用賈玉文教授兩個多小時寶貴時間,試圖更進一步走近這位中國文檢界泰斗級人物,更多了解這位70歲老人的所思所想。

與“宋慈”失之交臂

歷時8年、在香港華懋集團主席龔如心與其公公王廷歆之間展開的“世紀爭產案”,日前終於有了最後結果。終審判決書中認定:龔如心丈夫王德輝於1990年3月12日立下的遺囑是最後的遺囑,遺囑有效。這一訊息的傳出,讓以中國刑警學院教授賈玉文為首的三位內地鑑定專家,一時間成為眾多媒體關注和追逐的焦點。但很多人都還不知道,這位在中國文檢界聲名顯赫的人物,曾經走過怎樣充滿機遇和變數的成長道路。

1936年,賈玉文出生在葫蘆島一個普通農民家庭。作為這個有著8個兄弟姐妹大家庭中的長子,賈玉文最大的願望是可以念上不用花錢的書,減輕家裡的負擔。國中三年級的時候,學校要選送100名學生承擔抗美援朝衛生防疫任務,賈玉文被選中了。當已經70歲的他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時,記者看到的還是年輕人的興奮和躊躇滿志,“我們那時就唱著共青團之歌出發,一心想到戰鬥一線去,報效祖國。”

但在結束防疫學習、完成階段性地區鼠疫防控任務之後,賈玉文和他的同學們還是因為年紀太小而赴前線無望。1955年賈玉文從大連醫專畢業時,正趕上法務部法醫研究所在全國範圍內選拔200名學生作為第三期學員,賈玉文被選中了。當時中國的法醫工作者人數少、年齡大、專業知識薄弱。醫專的校長在為他們送行時說:“以後哪裡有了大案,你們都得到場,背個照相機可神氣呢!”但到上海的培訓基地開始學習後,賈玉文才知道,當法醫根本沒機會“咔咔咔”在現場照相。雖然有些失望,賈玉文還是很快喜愛上了法醫專業,甚至由於太專心研究還發生過抱著死人骨頭睡著的事,在學校里傳為佳話。

賈玉文說話十分嚴謹,他說他的特點是適應性還不錯,基本上能夠乾一行愛一行。經過在上海一年時間的法醫學學習,賈玉文已經做好充分準備到基層去當一名“宋慈”一樣的法醫。可在隆重的畢業大會上,校長挨個兒宣讀學員的分配去向,賈玉文卻沒有聽到自己的名字。原來,法務部司法鑑定科學研究所成立第一期研究生班,他又一次被選中了,機遇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又畫上了一道轉折線。

辦案3000無一偏差

在法務部司法鑑定科學研究所,賈玉文學的是文檢專業。文檢全稱檔案檢驗,是指運用檔案檢驗學的理論和方法,檢驗各種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中的檔案物證,確定檔案與案件事實、與當事人或嫌疑人的關係的一種偵查和司法鑑定手段。檔案檢驗與法醫檢驗、痕跡檢驗、物證化驗等一樣,均屬司法鑑定範疇。賈玉文教授介紹說,文檢的對象包括手寫字、印刷字、印章、言語識別等等,內容豐富,越研究越有意思越有興趣。

處心積慮造假的人,千慮卻總要有一失。賈玉文教授相信一句話: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1960年,賈玉文正式赴當時的公安部第一民警幹校(中國刑警學院前身)執教,坐著運送設備的貨車一個星期才回到家鄉。作為我國第一批文檢專業研究生,教課的同時,賈玉文還要參與一些重要案件的鑑定工作。

說起案子,賈玉文燃起一隻香菸,把那些沉積在記憶深處的故事一一喚起。吉林敦化曾經發生一起綁架殺人案,一名11歲的小女孩被人從學校騙走,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真兇就在警方列出的嫌疑人當中,但卻苦無證據無法令其服法。案發半年後,真兇見風聲漸小越發囂張起來,寫了一封匿名信勒索女孩父母,甚至聲稱如果他們再生孩子還會被他弄死。但兇手沒料到,就是他在這信上用左手寫下的罪惡文字,讓賈玉文找到了破案的希望。賈玉文找來有嫌疑人真實筆跡的檔案檔案,閉門兩天兩夜,從運筆習慣、力度、文字結構等細節逐一分析,最終得出鑑定結論。在無可辯駁的科學論證面前,狡猾的罪犯終於坦陳了自己的罪行。

交談過程中,記者產生了一個疑問:電腦如此普及,列印檔案如何檢驗鑑定呢?賈玉文教授卻並不以此為難,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對於賈玉文來說,每張紙、每盒墨、每隻硒鼓都是有區別的,特定情況下的句式、語氣都能反映出特定人物的性格特點以及心態、情緒等特徵。文檢並不是簡單的識字辨字,還要綜合文化、歷史、物理、化學等多方面科學知識,進行全面的檢驗。

從0∶1到1∶2再到5∶0

談話進行了近兩個小時,對“世紀爭產案”賈玉文教授始終隻字不提。也許是因為社會各界關注得太多,賈老才不願多提及,他只是說:“我就一直不甘心,為什麼我們是對的,卻偏要被說成是錯的。前不久得知終審結果,我也就放心了。”

2000年8月,賈玉文接到中國人民大學物證鑑定中心徐立根教授的邀請,和公安部物證鑑定中心研究員詹楚材一起出任龔如心一方的筆跡鑑定專家,負責鑑定遺囑上籤名的真偽。這三位國內文檢界首屈一指的權威專家組合,被港台媒體譽為“鐵三角”。而對方鑑定專家組三名成員分別來自香港、美國和加拿大。和這樣的對手一起較量鑑定遺囑上8箇中文繁體字簽名的真偽,賈玉文教授說:“案子是小,榮譽是大。個人榮譽是小,國內文檢界的榮譽是大。”

賈玉文、徐立根、詹楚材三位專家經過仔細分析得出鑑定結論,認為王德輝於1990年3月12日立下遺囑上的個人簽名和證人簽名均為真實。2001年8月,香港法院正式開庭審理此案。賈玉文代表專家鑑定組出庭。一審聆訊時間長達173天,創香港法院審理期限的記錄,其間僅簽名真偽的辯論就有37天之多,僅一個筆畫就要辯論幾個回合。雖然是第一次出庭,但賈老對自己在庭上的表現十分滿意,本方大律師在庭下激動地對賈玉文說:“我做律師工作這么久,您是我見到的最好的一位。”甚至有訊息說,對方的大律師也深為賈老的學識風度所折服,想邀請他為另一案件做鑑定。

但初審結果出乎賈老預料,龔如心被判敗訴,初審法官將鑑定結果全盤否定。“鐵三角”首輪0∶1落敗。在隨後的二審中,賈玉文再次赴港,進一步堅定專家組的鑑定結果。但二審法院又判龔如心敗訴,3位二審法官中兩位認為維持原判,一位法官認為龔如心勝訴或發回重審。1∶2的二審結果讓賈玉文看到了得勝的希望。回想起當時的心情,賈老說最讓他著急的是:我們這三個國內文檢界的“老傢伙”有那么多學生,怎么和學生交待?香港實行的法律屬英美法系,是判例法而非實體法,“世紀爭產案”案值大、影響大,將來極有可能作為判例用,那樣的話我幾輩子都閉不上眼的!

針對對方完全相反的鑑定結論,賈老指出兩大硬傷:一是先有結論後找證據,犯了先入為主的大忌。二是一個人同時寫的兩個相同字也不會完全一樣,對方在文檢過程中犯了機械比對的大忌。2005年9月16日下午,在兩輪聆訊之後,香港特區終審法院5位法官作出一致裁決,認為“抗訴人抗訴得直。1990年3月12日所立遺囑為王德輝生前之最後遺囑。”在賈老的辦公室里,記者見到了這份厚達兩厘米的終審判決書。首頁上“得直”二字下方,有賈老用紅筆重重畫下的直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