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隱居敲月 韓愈一字為師
唐代著名詩人賈島,在清涼寺隱居為僧時,經常騎驢吟詩。一天晚上,島外出歸來,偶得詩句:鳥宿池邊樹
僧推月下門
當時覺得用“推”字不妥,想用敲字,又拿不定注意。後來,賈島去到京師洛陽,一日,又為此事騎驢冥思,伸手作出推敲之勢,不料碰上韓愈,便以實驗相告,並請指教。韓愈想了一會說:“以敲字為佳。”他不但沒有怪罪賈島,而且又收島為弟子,教以為文。從此後人對反覆琢磨的事就用“推敲”一詞比喻斟酌字句。
吳大腳占寺稱王 華百頃發家致富
清涼寺三面臨水,四周寨垣環繞,荊兢滿牆,易守難攻,堪稱天險,可謂一夫守寨,萬夫無奈。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宋朝年間,當地有一武士,人稱吳大腳,統帥數千精兵良馬,在此占寺為王。寺與朝廷作對,常有打富濟貧之舉。吳大腳武藝高群,還嚴格要求部下,晝夜苦練。夜間練武時,讓兵士用棉花纏住刀刃澆上墨水。當到天明,之間弟兄們各個都成了黑脖子,只有吳大腳頸向五墨。當時,寺東里許伍劉村北,灰河城裡有一古桑,高數丈,粗數圍,照地數畝。樹幹已空,樹幹頂部有一洞口,此事只有吳大腳一人知道,他經常把多餘的銀兩秘密放進這個樹洞裡,神不知,鬼不覺。
吳大腳成了地方一霸,屢次影響朝廷欽差執行公務,皇上龍顏大怒,即命楊六郎(延景)帶領人馬,前來平剿。可是,兩軍交戰數次,難分勝負,攪得周圍莊鄰無法務農,不得安寧。有幾位好事的老者,冒死相約來到寺中,勸說吳大腳早受招安,以保父老鄉親安居樂業。吳大腳聽後,覺得自己連累家鄉父老深感不安,遂答應招安,但向官軍提出連個條件:一、本部兄弟願隨官兵謀生者,一律不得歧視,願還鄉歸田者要發給足夠的路費;二、本王自願投河而死。官軍首領楊延景忙奏聖上,獲得恩準,答應照辦。吳大腳就同著官軍和弟兄的面,一頭扎入河水中,誰知吳大腳還有一身好水性,他一直游到灰河盡頭,兒經輾轉,去到漯河經商。
若干年後,伍劉人把那棵老桑樹賣給了丁華村一家姓華的,這家央了幾十個人才把樹伐倒,又用了幾輛牛車,拉回家中,請來木匠,截樹解板,製作農具。一日,附近的留侯店有會,木匠師傅到會上買東西去了,剩下連個徒弟在家拉鋸截樹,他倆拉著拉著,只覺得越拉約費勁,怎么也拉不動,只好報告主任。主任抓起一把鋸末,仔細一看,原來裡邊夾有星星點點的銀沫,斷想書中必有銀子,於是就改變了注意。他分別給連個小木匠一些零花錢,讓他們去趕會,並囑託他們告訴老木匠,這活暫時不做了。主任打法走小木匠,又集合家人,將樹打開,果然裡邊有許多白花花的銀子。後來,他用這些銀子置了一百頃田地,人們就稱這一家為“華百頃”
明太祖私訪張莊村 張百萬避難清涼寺
灰河南岸有個村莊,張姓建村,故名張莊,此村與清涼寺隔河相望。明朝初年,該村有個大財主,人稱張百萬。有兩天千頃,財產萬貫,並有亭台樓閣,方圓數十里,均有他的佃戶。他命佃農在村南挖一條八溝河,該河西起蔣莊,東到赫溝,全長12里,從上游引昆水灌溉兩岸800畝農田,並在蔣莊灰河上建了七盤水打磨,從此名聲大振。他曾在自家門樓上題詩:
七盤龍拽磨,
八頃不靠天;
要想餓死張百萬,
除非天塌龍叫喚。
後來,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訪,來到張莊,他看到這首詩後,覺得作者說話口滿過天,不知天高地厚,便揮筆將詩文改為:三年兩頭遭天禍,
人命官司打不完。
天不塌來龍不叫,
一定餓死張百萬。
事後,一個討飯的因飢餓難忍,走投無路,便在張百萬門前上吊自縊,張百萬因此吃了官司,並出錢埋葬死者。再後,張百萬家中辦喜事,他家養的一隻大花貓噙住一隻用油炸過的鯉魚就跑,廚師一見,忙從鍋里抽出燒火棍就打,不料火星燃著了柴草,頓時狼煙四起,大火漫天,萬貫家產,化為灰燼,張百萬隻好住進清涼寺避難。大火過後,天又連降暴雨,灰河滿溢,張家田地多被沖毀,清涼寺周圍皆成汪洋。張百萬在寺中腹無充飢之米,身無禦寒之衣,親友想搭救他,把蒸饃串在箭頭上,從對岸往寺中射,想讓他充飢,誰知,帶饃的箭都落在了河水之中,怎么也落不到對岸,張百萬可望而不可及,最後活活餓死在清涼寺內。
此寺的平台樓閣雖已不存,但現在還有土丘,土丘高約10米,面積2500平方米,從地層結構來看,台基為人工所造。
如今的遺址
以上所說的都是歷史上的情況,現在的法雲寺已經不復存在了。根據葉縣縣誌記載,法雲寺原來的亭台樓閣於民國時期毀於戰火。今天的法雲寺遺址上存有村民集資修建的三間瓦房,裡面供奉著古典神話里的泥塑形象,和本來法雲寺的佛教已經不相干了。如今的遺址依然綠樹環繞,清風陣陣。遺址空地上殘存有四塊碑石,記載了清朝某一善人為昆水修橋便民的故事,字跡多已模糊,難以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