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陳紀·楊堅篡周

資治通鑑·陳紀·楊堅篡周

周楊後①性柔婉,不妒忌,四皇后②及嬪、御等,鹹愛而仰之。天元昏暴滋甚③,喜怒乖度④,嘗譴後,欲加之罪。後進止詳閒,辭色不撓⑤,天元大怒,遂賜後死,逼令引訣⑥,後母獨孤氏詣閣陳謝⑦,叩頭流血,然後得免。

原文

後父大前疑楊堅①,位望隆重,天元忌之,嘗因忿謂後曰:“必族滅爾家!”因召堅,謂左右曰:“色動,即殺之。”堅至,神色自若,乃止。內史上大夫鄭譯②,與堅少同學,奇堅相表,傾心相結。堅既為帝所忌,情不自安,嘗在永巷③,私於譯曰:“久願出藩④,公所悉也,願少留意!”譯曰:“以公德望,天下歸心。欲求多福,豈敢忘也!謹即言之。”

天元將遣譯入寇①,譯請元帥。天元曰:“卿意如何?”對曰:“若定江東,自非懿戚②重臣,無以鎮撫。可令隨公行,且為壽陽總管以督軍事。”天元從之。己丑,以堅為揚州總管,使譯發兵會壽陽。將行,會堅暴有足疾③,不果行。

甲午夜,天元備法駕,幸天興宮。乙未,不豫而還。小御正博陵劉昉①,素以狡諂②得幸於天元,與御正中大夫③顏之儀並見親信。天元召昉、之儀入臥內,欲屬④以後事,天元喑⑤,不復能言。昉見靜帝⑥幼沖,以楊堅後父,有重名,遂與領內史鄭譯、御飾大夫柳裘、內史大夫杜陵韋謩、御正下士朝那⑦皇甫績謀引堅輔政。堅固辭,不敢當。昉曰:“公若為,速為之;不為,昉自為也。”堅乃從之,稱受詔居中侍疾。

是日,帝殂①,秘不發喪。昉、譯矯詔以堅總知中外兵馬事。顏之儀知非帝旨,拒而不從。昉等草詔署訖②,逼之儀連署③,之儀厲聲曰:“主上升遐④,嗣子沖幼,阿衡⑤之任,宜在宗英。方今趙王最長,以親以德,合膺⑥重寄。公等備受朝恩,當思盡忠報國,奈何一旦欲以神器⑦假人!之儀有死而已,不能誣罔先帝。”昉等知不可屈,乃代之儀署而行之。諸衛⑧既受敕,並受堅節度⑨。

堅恐諸王在外作亂,以千金公主將適①突厥為辭,征趙、陳、越、代、滕五王②入朝。堅索符璽,顏之儀正色曰:“此天子之物,自有主者,宰相何故索之!”堅大怒,命引出,將殺之;以其民望,出為西邊郡守。

丁未,發喪。靜帝入居天台。罷正陽宮①。大赦,停洛陽宮作。其陳後、元後、尉遲後並為尼。以漢王贊為上柱國、右大丞相,尊以虛名,實無所綜理。以楊堅為假黃鉞、左大丞相,秦王贄為上柱國。百官總已②以聽於左丞相。

堅初受顧命①,使邗國公楊惠謂御正下大夫李德林②曰:“朝廷賜令總文武事,經國任重。今欲與公共事,必不得辭。”德林曰:“願以死奉公。”堅大喜。始,劉昉、鄭譯議以堅為大冢宰③,譯自攝大司馬④,昉又求小冢宰⑤。堅私問德林曰:“欲何以見處?”德林曰:“宜作大丞相、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不爾,無以壓眾心。”及發喪,即依此行之。以正陽宮為丞相府。

時眾情未一,堅引司武上士①盧賁置左右。將之東宮,百官皆不知所從。堅潛令賁部伍仗衛②,因召公卿,謂曰:“欲求富貴者宜相隨。”往往偶語③,欲有去就④。賁嚴兵而至,眾莫敢動。出崇陽門,至東宮,門者拒不納,賁諭之,不去;瞋目叱⑤之,門者遂卻,堅入。賁遂典⑥丞相府宿衛。以鄭譯為丞相府長史,劉昉為司馬,李德林為府屬,二人由是怨德林。

內史下大夫勃海高熲明敏有器局①,習兵事,多計略,堅欲引之入府,遣楊惠諭意。熲承旨,欣然曰:“願受驅馳②。縱令公事不成,熲亦不辭滅族。”乃以為相府司錄③。

時漢王贊居禁中,每與靜帝①同帳而坐。劉昉飾美妓進贊,贊甚悅之。昉因說贊曰:“大王,先帝之弟,時望所歸。孺子幼沖②,豈堪大事!今先帝初崩,人情尚擾。王且歸第,待事寧後,入為天子,此萬全計也。”贊年少,性識庸下,以為信然③,遂從之。

堅革宣帝苛酷之政,更為寬大,刪略舊律,作《刑書要制》,奏而行之;躬履①節儉,中外悅之。

注釋

①周楊後:北周宣帝宇文贇的正室楊皇后,楊堅之女。

②四皇后:周宣帝立五位皇后,除了楊後外,還有朱氏、陳氏、元氏、尉遲氏。

③天元:即周宣帝,稱天元皇帝。滋甚:更加厲害。

④乖度:背離常理。

⑤不撓(náo):不屈。

⑥引訣:自殺。

⑦獨孤氏:楊堅之妻,楊皇后母親。詣(yì)閣陳謝:到皇宮請罪。詣,前往。

①大前疑:古官名。四輔之一。楊堅:隋朝的開國君主。②內史上大夫:北周官名,相當於統治者的輔佐。鄭譯:仕北周,官內史上大夫,參決朝政。與楊堅為同學,輔佐其代周建隋。

③永巷:後宮。

④出藩:出任地方長官。

①入寇:南征陳朝。

②懿戚:皇親國戚。

③暴:突然。

①小御正:官名。北周所置。博陵:今河北安平。劉昉(fǎnɡ):和鄭譯一起都是楊堅代周的重要幫手。

②狡諂:狡猾,善於奉承。

③御正中大夫:官名。北周所置。

④屬:同“囑”,囑託。

⑤喑(yīn):啞,不能說話。

⑥靜帝:宇文闡,宣帝之子,其時八歲。

⑦領內史:即內史上大夫。御飾大夫:掌管皇宮首飾的官員。內史大夫:官名,北周置。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謩:(mó)。御正下士:官名。北周所置。朝那:今甘肅平涼西北。

①殂(cú):去世。

②訖:完畢,結束。

③連署:共同署名。

④升遐:帝王去世的婉稱。

⑤阿衡:指國家輔弼之任,宰相之職。

⑥膺(yīnɡ):承當,接受。

⑦神器:比喻皇權。

⑧諸衛:各禁衛軍。

⑨節度:節制,指揮。

①千金公主:北周武帝的弟弟、趙王宇文招的女兒。適:嫁。②趙、陳、越、代、滕五王:趙王宇文招、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達、滕王宇文逌。

①正陽宮:靜帝原來居住的宮殿,天台是宣帝住的宮殿。

②總已:全部,總體。

①顧命:帝王臨終前遺命。

②李德林:隋初名臣。 隋文帝

③大冢宰:周官名。為六卿之首,亦稱太宰。

④大司馬:官名,南北朝以大將軍、大司馬為二大。

⑤小冢宰:北周官名。

①司武上士:北周武官名。

②部伍仗衛:帶領手持武器的侍衛。

③偶語:相聚議論或竊竊私語。

④去就:取捨。

⑤瞋(chēn)目:睜大眼睛。叱(chì):大聲責罵。

⑥典:掌管。

①高熲(jiǒnɡ):隋代名相,楊堅最信任和器重的宰相。

②驅馳:比喻奔走效力。

③相府司錄:丞相府屬官。

①靜帝:《通鑑》誤記,應當為“楊堅”,當時楊堅為左丞相,漢王為右丞相。

②孺子:幼兒,兒童。幼沖:年幼。

③信然:信以為真。

①躬履:親身奉行。

譯文

北周宣帝的楊後性情柔婉,不妒忌。四皇后和後宮嬪御都敬愛和尊重她。宣帝日益昏暴,喜怒無常,曾經責備楊後,想治她的罪。楊後態度安詳,辭色不屈,宣帝大怒,就賜楊後死,逼著她自裁。楊後的母親獨孤氏到皇帝面前請罪自責,叩頭流血,楊後才得以倖免。

楊後的父親大前疑楊堅,地位高貴,聲望顯赫,宣帝猜忌他,曾經在發怒時對楊後說:“我一定將你家滅族!”於是召見楊堅,對左右說:“要是他神色變了,就馬上殺了他。”楊堅到了之後,神色自若,宣帝才暫時放過他。內史上大夫鄭譯與楊堅是少時同學,認為楊堅儀表堂堂,是了不起的人物,所以傾心與他結交。楊堅遭到宣帝猜忌,內心不安,有次在永巷悄悄地對鄭譯說:“我一直想要出任外官,你也是知道的,請多為我留意。”鄭譯說:“以你的德望可以令天下歸心。我還想為將來求多福,怎么敢忘記你的事呢?我會找機會為你進言的。”

宣帝準備派鄭譯南征,鄭譯請宣帝任命元帥。宣帝問:“你認為誰比較合適?”鄭譯答道:“要想南征成功,沒有皇親重臣,是無法鎮撫軍隊的。可讓隨公出行,同時任命他為壽陽總管以掌管軍事。”宣帝答應了。己丑,以楊堅為揚州總管,派鄭譯發兵南征。快出行的時候,楊堅突然患上了腳病,未能成行。

甲午夜,宣帝備好車馬往天興宮。乙未,宣帝身體不適回宮。小御正博陵人劉昉一向以狡猾善阿諛得到宣帝的寵信,他和御正中大夫顏之儀都為宣帝親近和信任。宣帝召劉昉、顏之儀二人入寢殿,想吩咐後事,當時宣帝嗓子啞了已經不能說話。劉昉見靜帝年幼,而楊堅是皇后之父,極有名望,於是和領內史鄭譯、御飾大夫柳裘、內史大夫杜陵韋謩、御正下士朝那人皇甫績商量以楊堅輔政。楊堅執意辭讓,不敢奉命。劉昉說:“您要是可以出任輔政,請立刻接受任命;如果不接受,我就自己出任此職。”楊堅這才答應了,對外宣稱是奉宣帝詔居宮中侍候宣帝的疾病。

當天宣帝駕崩,秘不發喪。劉昉、鄭譯假傳聖旨,任命楊堅總管中外兵馬事。顏之儀知道並非宣帝本意,拒絕奉命。劉昉等人草擬好詔書,各自署名,逼顏之儀共同簽署,顏之儀厲聲說:“主上駕崩,嗣子年幼,輔政的大任應該由宗室中有能力的人承擔,如今趙王年紀最長,無論是和皇室的親近程度或是德行,都應該承擔重任。你們備受朝恩,就當思盡忠報國,怎么能夠就這樣把國家權力交給別人!之儀寧可一死,也不能誣罔先帝。”劉昉等人知道他不會屈服,就代替他簽署了名字,然後頒行詔書。諸衛接受敕令,都聽從楊堅指揮。

楊堅擔心宗室諸王在外生變,就借著千金公主將要嫁到突厥為藉口,徵召趙、陳、越、代、滕五王入朝。楊堅索要符印和玉璽,顏之儀正色道:“符璽是天子之物,自然有人掌管,宰相為什麼索要?”楊堅大怒,命人將顏之儀拉出去,本來想殺他;考慮他很有民望,所以派他到西邊去做郡守。

丁未發喪。靜帝入居天台。罷正陽宮。大赦天下,停止洛陽宮的修造工程。陳後、元後、尉遲後出家為尼。以漢王宇文贊為上柱國、右大丞相,外示尊崇,並不參與實際政務。以楊堅為假黃鉞、左大丞相,秦王宇文贄為上柱國。百官都由左丞相節制管理。

楊堅在接受宣帝臨終之命的最初,就派邗國公楊惠對御正下大夫李德林說:“朝廷賜令總管文武事宜,身負重任,想和您共事,請不要推辭。”李德林說:“願以死侍奉楊公。”楊堅大喜。最初劉昉、鄭譯商量,想以楊堅為大冢宰,鄭譯自任大司馬,劉昉又求小冢宰一職。楊堅私下問李德林:“你認為我應該如何處理?”李德林說:“應當做大丞相、假黃鉞、都督中外諸軍事,否則無以懾服眾心。”為宣帝發喪之後,楊堅立即依此行事。將正陽宮改為丞相府。

當時朝中群情不一,楊堅任用司武上士盧賁隨侍左右。楊堅將往東宮,百官都不知道應不應該跟隨他。楊堅暗中讓盧賁安排好全副武裝的禁衛,然後召集公卿,對他們說:“想要求富貴的請跟隨我。”一時百官竊竊私語,猶豫著想要離開。這時盧賁帶著全副武裝的禁衛進入,百官就沒有敢動的。楊堅和百官出崇陽門,到東宮,門衛阻擋不讓他們進入,盧賁告訴他們有關情況,門衛仍然不讓開。盧賁瞪大眼睛呵斥,門衛害怕退卻,楊堅進入東宮。於是盧賁掌管丞相府宿衛。楊堅以鄭譯為丞相府長史,劉昉為司馬,李德林為府屬,鄭、劉二人因此怨恨李德林。

內史下大夫勃海高熲明敏有度量,熟悉兵事,多謀略,楊堅想引為己用,派楊惠向高熲轉達此意。高熲欣然接受說:“願受丞相驅馳。即使令公大事不成,高熲遭到滅族之禍也在所不辭。”於是楊堅任命他為相府司錄。

當時漢王宇文贊住在宮中,每每與楊堅同帳而坐。劉昉進獻美妓給漢王宇文贊,宇文贊很高興。劉昉趁機對宇文贊說:“大王是先帝之弟,眾望所歸。當今天子年幼,豈能擔當大事?如今先帝初崩,人情紛擾,漢王不如暫時歸第,等到局勢穩定以後,再回來登基稱帝,這才是萬全之策。”漢王宇文贊年輕,見識平庸,覺得劉昉的話很有道理,就聽從了他的意見。

楊堅廢除宣帝嚴酷統治,改行寬大之政,刪改原有法律,作《刑書要制》,上奏以後頒行;自己躬行節儉,朝野內外都很敬服他。

評析

北周宣帝宇文贇統治嚴苛,當時作為楊皇后父親的楊堅在朝中有很高的威望和勢力,宣帝很忌憚他,曾經想殺掉楊堅以除後患。579年,宣帝駕崩,年幼的兒子即位為靜帝,同時宣帝將後事託付給他的寵臣劉昉、顏之儀。劉昉和鄭譯等大臣認為主少國疑,楊堅又有如許聲望,所以轉投楊堅,支持他在改朝換代之際奪取政權。

當時的局面是北周宗室並無掌握實權的人物,重臣如小御正劉昉、內史鄭譯、御飾大夫柳裘、內史大夫韋謩、御正下士皇甫績等人都傾向於楊堅,朝中一批傑出的人才如李德林、高熲等也都選擇站在楊堅一邊,維護周皇室的只有御正中大夫顏之儀。在革退顏之儀,用禁軍震懾百官以及矯詔自任為左丞相,節制所有政治軍事事務以後,朝中的權力已經牢牢控制在楊堅手中。

楊堅掌握實權之後,馬上廢除宣帝時期的暴政,頒布法令,改行寬大之政,又躬行節儉,努力營造良好的個人形象。到了這個時候,楊堅已經準備好了一切,改周為隋不過是個儀式而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