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財富論

總之,財富的本質就是能力,或者說,能力是所有財富的共性。 可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的提出是客觀認識生產力的里程碑。 如今,我們提出“資本是第一生產力”,這是有理有據的。

百度名片

資本財富論即是指資本創造財富。資本財富論出自劉德著作的《財富論》,是繼馬克思勞動價值論之後的一經濟學重大理論,是當今世界的前沿的科學和理論。

資本財富論的認識過程

一、凡是具有某種形式能力的物質都稱為財富

一直以來, “對人有價值的東西就是財富”完全占住人們的思想,這個定義只是從經濟學角度來認識財富的。隨著社會的進步財富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各種創造財富的方法層出不窮。例如:中國搞改革開放,招商引資,從而來發展中國的生產力,把生產力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這“招商引資”就是引“科學技術”和“資本”。可見,“科學技術”和“資本”都是財富。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對於財富的定義也要發展。
人們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需要各種形式的財富。例如:人們生活需要衣服、食品、房屋、車輛等財富。衣服具有遮蔽身體、御防寒冷的能力;食品具有提供熱量,排除飢餓的能力;房屋在空間上能與外界有一定程度的隔離,具有提供居住休息,提供活動場所的能力;生產需要電燈、煤、電動機等財富,電燈、煤具有發光發熱的能力,煤燃燒發出大量的熱,具有提供熔化鐵礦石的能力,電動機具有使機器轉動的能力。可見,凡是具有某種形式能力的物質,統統稱為財富。
人們通常說,財富是具有價值的物質,顯然這是從經濟學的角度去概述的。具有價值即是具有使用價值,即是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即是具有某種形式的能力。例如,一升牛奶是具有價值的物質,它能夠滿足飲食的需要,或者說它具有充飢、解渴的能力。可見,具有價值就是具有某種形式的能力。
具有某種形式能力的物質,是不是也具有價值呢?是的。具有某種形式能力才能夠提供某種形式的能力,才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需要,才具有使用價值。例如:車輛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具有使用價值,具有價值。可見,具有某種形式能力的物質也具有價值。
總之,財富的兩種概述是一致的。但是,財富古老的定義,沒有清楚的闡明財富的本質含義,給財富抹上一層淡淡的屏障,人們只能隱約的看見它的大概輪廓,從而說明,人類社會對財富的理解是膚淺的。然而,換一種新的概述,能給人們日新月異、一目了然的感覺,新概念是從社會學角度概括財富的。

二、能力就是財富,財富就是能力

物質是不依賴於人的意識,並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財富是客觀實在的,能力也是客觀實在的。新時代、新視角、新觀念。幾乎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認為:“能為我所用的東西就是財富。”因此,財富蘊藏著人們需要的某種能力,財富能夠滿足人們的某種欲望,人們千方百計想要獲得財富,其實就是想得到某種能力;能力就是形態各異、用途千差萬別的財富所共有的東西;能力是財富的本質,也是所有財富的共性。總之,財富的本質就是能力,或者說,能力是所有財富的共性。可見,具有能力的物質稱之為財富,這樣可以簡述為“能力就是財富”。能力和財富本身就是客觀實在的,本身就是物質,因此,不需要“什麼的物質是物質”。
綜上所述,能力就是財富,財富就是能力,能力是所有財富的共性,是最明了、最簡潔不過了。這是從感性到理性的深化,是認識領域一次重要、深刻地革命。

三、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在很長一段時期里,人們都把勞動力當作第一生產力,人為的擴大了主觀意識,從而導致浮誇風盛行一時。後來,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將科學技術列為生產力,這也可以計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吧。小平同志不僅把“科學技術”列為生產力,而且列為第一生產力。於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滋潤著大江南北,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步伐,並且取得舉世矚目的實效。可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的提出是客觀認識生產力的里程碑。

四、資本是第一生產力

隨著我們的研究不斷的深化,需要再進一步認識生產力,才能解決現實問題。如今,我們提出“資本是第一生產力”,這是有理有據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
(一)資本處於主動,勞動力處於被動。
在一個企業中,資本家對應資本;僱傭工人對應勞動力。資本家占有生產資料,僱傭工人雖有人身自由,卻被剝奪了生產資料。只有當勞動者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商品出賣並被資本家購買以後,勞動力和生產資料才能結合起來,才能進行生產。在企業生產的整個過程,都是資本家一手敲定,處於主動地位;一個企業生產什麼、生產多少、怎樣生產等,都是由資本家支配;僱傭工人在產品的生產、流通、分配和消費等過程中處於被動地位。
(二)資本可以改變和提高了勞動力水平。
1.勞動力就是人的勞動能力,是人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勞動力存在於活的健康的人體中,是社會生產的永恆條件。一個普通的勞動力叫做普通工人,或者叫普工,一個掌握高技能水平的勞動力叫做高級雇員,或者叫做工程師。可見,工程師=勞動力+科學技術+勞動技能。僱傭工人可以自我“投資”,改變自己的勞動技能,從而由普通工人變成高級工程師。這種自我“投資”所付出的貨幣就是資本。我們也可以理解為:這裡所講的資本是廣義上的資本;而資本家建造工廠付出的貨幣,這些資本就是狹義上的資本。
2.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在現代化的企業中,對勞動力的水平要求越來越高。因此,一些企業單位投入大量的資本用來培訓員工。目的就是:適應企業成功轉行,適應操作先進的機器設備等。可見,企業提供資本培訓員工,就是為了提高勞動技能。廣大的開發中國家出台新政策,招商引資,其目的就是在於提高本地區的生產力水平。
(三)資本包括科學技術,包括勞動技能和先進的機器設備。
科學技術(主要是指自然科學)是第一生產力,是指科學技術對生產力發展的重要性而言的。科學技術是要通過運用於生產實踐,從而推動和促進生產力發展的。二戰以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為社會的加速發展注入了強勁的動力。隨著科學技術在世界範圍內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日益明顯。隨著改革開放地深入,“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越來越被人們所接受。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第一次確切地指出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主導作用和重要地位。科學技術就是由勞動技能和先進的機器設備組成,而這些勞動技能和先進的機器設備就是由資本直接和間接轉化而成。
(四) 剩餘價值和超額剩餘價值的產生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本。
1.在企業生產過程中,資本不僅處於主動,而且是整個企業生產的首要條件,是一切的一切。也就是說,資本是剩餘價值產生的首要條件,沒有資本就沒有一切。在社會化大生產勞動中,資本家握著大量的貨幣資本,以便建造工廠,購買生產工具、原材料和勞動力等,這是生產的首要條件,也是剩餘價值產生的必要條件。只有具備這個先決條件,僱傭工人才有發揮才能的地盤,才能生產出產品,才能產生剩餘價值。
2.超額剩餘價值的產生需要足夠的資本。超額剩餘價值產生的條件是自己生產出來的商品的勞動時間低於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要達到這個效果,企業就必須不斷改進生產技術,購買先進設備,提高員工的技能等。超額剩餘價值實質上也是相對剩餘價值,都是以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為基礎,靠必要勞動時間的縮短和剩餘勞動時間的相應延長而生產出來的。可見,只有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必要勞動時間縮短了,剩餘勞動時間相應延長了,這時才能出現超額剩餘價值。因此,只有不斷地投入資本,購買先進設備,改進生產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縮短必要勞動時間,延長剩餘勞動時間,這樣才能產生超額剩餘價值。

五、資本創造了財富

“資本是生產力”和 “資本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論斷的提出,發展了鄧小平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論,是我們正確認識生產力的里程碑。資本是第一生產力,生產力創造了財富,因此,資本創造了財富。從而形成了“資本財富論”,本觀點出自劉德著作的《財富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