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成本

資本成本

資本成本是指企業取得和使用資本時所付出的代價。取得資本所付出的代價,主要指發行債券、股票的費用,向非銀行金融機構借款的手續費用等;使用資本所付出的代價,如股利、利息等。資本成本是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廣義講,企業籌集和使用任何資金,不論短期的還是長期的,都要付出代價。狹義的資本成本僅指籌集和使用長期資金(包括自有資本和借入長期資金)的成本。由於長期資金也被稱為資本,所以長期資金的成本也稱為資本成本。

基本信息

資本成本

分類

借入長期資金即債務資本,要求企業定期付息,到期還本,投資者風險較少,企業對債務資本只負擔較低的成本。但因為要定期還本付息,企業的財務風險較大。自有資本不用還本,收益不定,投資者風險較大,因而要求獲得較高的報酬,企業要支付較高的成本。但因為不用還本和付息,企業的財務風險較小。所以,資本成本也就由自有資本成本和借入長期資金成本兩部分構成。

組成

資本成本指企業籌集和使用資本而付出的代價,通常包括籌資費用和用資費用。

籌資費用,指企業在籌集資本過程中為取得資金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如銀行借款的手續費,發行股票、債券等證券的印刷費、評估費、公證費、宣傳費及承銷費等。

用資費用,指在使用所籌資本的過程中向出資者支付的有關報酬,如銀行借款和債券的利息、股票的股利等。

資本成本是選擇籌資方式、進行資本結構決策和選擇追加籌資方案的依據,是評價投資方案、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標準,也是評價企業經營業績的重要依據。

表示

資本成本資本成本

資本成本(cost of capital)既可以用絕對數表示,也可以用相對數表示。用絕對數表示的,如借入長

期資金即指資金占用費和資金籌集費;用相對數表示的,如借入長期資金即為資金占用費與實際取得資金之間的比率,但是它不簡單地等同於利息率,兩者之間在含義和數值上是有區別的。在財務管理中,一般用相對數表示。

運用形式

資本成本有多種運用形式:

資本成本資本成本

一是在比較各種籌資方式時,使用的是個別資本成本,如借款資本成本率、債券資

本成本率、普通股資本成本率、優先股資本成本率、留存收益資本成本率;

二是進行企業資本結構決策時,則使用綜合資本成本率;

三是進行追加籌資結構決策時,則使用邊際資本成本率。

特點意義

特點

資本成本與生產經營成本相比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資本成本資本成本

1、生產經營成本全部從營業收入中抵補,而資本成本有的是從營業收入中抵補,如

向銀行借款支付的利息和發行債券支付的利息;有的是從稅後利潤中支付,如發行普通股支付的股利;有的則沒有實際成本的支出,而只是一種潛在和未來的收益損失的機會成本,如留存收益。

2、生產經營成本是實際耗費的計算值,而資本成本是一種建立在假設基礎上的不很精確的估算值。如按固定增長模型計算普通股成本率,就以假定其股利每年平均增長作為基礎。

3、生產經營成本主要是為核算利潤服務的,其著眼點是已經發生的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耗費。資本成本主要是為企業籌資、投資決策服務的,其著眼點在於將來資金籌措和使用的代價。

4、生產經營成本都是稅前的成本,而資本成本是一種稅後的成本。

含義

資本成本是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本而付出的代價,包括籌資費用和占用費用。

1、籌資費

籌資費,是指企業在資本籌措過程中為獲取資本而付出的代價,如向銀行支付的借款手續費,因發行股票、公司債券而支付的發行費等。籌資費用通常在資本籌集時一次性發生,在資本使用過程中不再發生,因此,視為籌資數額的一項扣除。

2、占用費

占用費,是指企業在資本使用過程中因占用資本而付出的代價,如向銀行等債權人支付的利息,向股東支付的股利等。占用費用是因為占用了他人資金而必須支付的,是資本成本的主要內容。

作用

資本成本在企業籌資、投資和經營活動過程中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

1、資本成本是企業籌資決策的重要依據。

企業的資本可以從各種渠道,如銀行信貸資金、民間資金、企業資金等來源取得,其籌資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如吸收直接投資、發行股票、銀行借款等。但不管選擇何種渠道,採用哪種方式,主要考慮的因素還是資本成本。

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所籌措的資本,將會形成不同的資本結構,由此產生不同的財務風險和資本成本。所以,資本成本也就成了確定最佳資本結構的主要因素之一。

隨著籌資數量的增加,資本成本將隨之變化。當籌資數量增加到增資的成本大於增資的收入時,企業便不能再追加資本。因此,資本成本是限制企業籌資數額的一個重要因素。

2、資本成本是評價和選擇投資項目的重要標準。

資本成本實際上是投資者應當取得的最低報酬水平。只有當投資項目的收益高於資本成本的情況下,才值得為之籌措資本;反之,就應該放棄該投資機會。

3、資本成本是衡量企業資金效益的臨界基準。

如果一定時期的綜合資本成本率高於總資產報酬率,就說明企業資本的運用效益差,經營業績不佳;反之,則相反。

相關計算

債務資本成本率=利率×(1-所得稅稅率)

–即:Rd=Ri(1-T)

另: 若一年內計息多次時,套用實際利率計算資本成本,則:

債務資本成本率=實際利率×(1-所得稅稅率)

=[(1+名義利率/每年複利次數)每年複利次數-1] ×(1-所得稅稅率)

即:

Rd =[(1+I/m)m-1](1-T)

加權平均資本成本率=債務資本利息率×(1-稅率)(債務資本/總資本)+股本資本成本率×(股本資本/總資本)

資本成本意義

資本成本是財務管理中的重要概念。首先,資本成本是企業的投資者(包括股東和債權人)對投入企業的資本所要求的收益率;其次,資本成本是投資本項目(或本企業)的機會成本。

資本成本的概念廣泛運用於企業財務管理的許多方面。對於企業籌資來講,資本成本是選擇資金來源、確定籌資方案的重要依據,企業力求選擇資本成本最低的籌資方式。對於企業投資來講,資本成本是評價投資項目、決定投資取捨的重要標準。資本成本還可用作衡量企業經營成果的尺度,即經營利潤率應高於資本成本,否則表明業績欠佳。

不同理解

中西方不同理解

以下列舉了我國對資本成本的錯誤理解

在我國理財學中,資本成本可能是理解最為混亂的一個概念。人們對它的理解往往是基於表面上的觀察。比如,許多人覺得借款利率是資本成本的典型代表,為數不少的上市公司由於可以不分派現金股利而以為股權資本是沒有資本成本的。在大多數的理財學教材中,關於資本成本最常見的定義是:資本成本是指企業為籌集和使用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包括資金籌集費用和資金占用費用兩部分。

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國的財務管理理論是從原蘇聯引進的,因此按照原蘇聯的做法,將財務作為國民經濟各部門中客觀存在的貨幣關係包括在財政體系之中。雖然其後的學科發展打破了原蘇聯的財務理論框架,但財務一直是在大財政格局下的一個附屬學科。學術界普遍認為,財務管理分為巨觀財務和微觀財務兩個層次,並把微觀財務納入巨觀財務體系,以財政職能代替財務職能。在這種學科背景下,企業籌措資金時只考慮資金籌集和使用成本,沒有市場成本意識和出資者回報意識,從而得出與西方理論界迥異的資本成本概念。

西方理論

現代財務管理思想來自西方個體經濟學,財務管理與公共財政完全分離,是一種實效性的企業財務,即西方的財務概念都是指企業財務。財務管理以資本管理為中心,以經濟求利原則為基礎,著重研究企業管理當局如何進行財務決策、怎樣使企業價值最大化。在這種市場化背景下,股東的最低回報率即資本成本就成為應有之義了。西方理財學界對資本成本的定義為:資本成本是企業為了維持其市場價值和吸引所需資金而在進行項目投資時所必須達到的報酬率,或者是企業為了使其股票價格保持不變而必須獲得的投資報酬率。可以說,對資本成本的理解偏差是我國理財學發展不成熟的一個重要表現。

主要內容

資金籌集費

資金籌集費指在資金籌集過程中支付的各項費用,如發行股票、債券支付的印刷費、發行手續費、律師費、資信評估費、公證費、擔保費、廣告費等。

資金占用費

資金占用費指占用資金支付的費用,如股票的股息、銀行借款和債券利息等。相比之下,資金占用費是籌資企業經常發生的,而資金籌集費通常在籌集資金時一次性發生,因此在計算資本成本時可作為籌資金額的一項扣除。

根本區別

資本成本的計量形式

資本成本可有多種計量形式。在比較各種籌資方式中,使用個別資本成本,包括普通股成本、留存收益成本、長期借款成本、債券成本;在進行資本結構決策時,使用加權平均資本成本;在進行追加籌資決策時,則使用邊際資本成本。

決定因素

資本成本高低的決定因素:

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多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決定著企業資本成本的高低,其中主要的有:總體經濟環境、證券市場條件、企業內部的經營和融資狀況、項目融資規模。

總體經濟環境決定了整個經濟中資本的供給和需求,以及預期通貨膨脹的水平。總體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反映在無風險報酬率上。顯然,如果整個社會經濟中的資金需求和供給發生變動,或者通貨膨脹水平發生變化,投資者也會相應改變其所要求的收益率。具體說,如果貨幣需求增加,而供給沒有相應增加,投資人便會提高其投資收益率,企業的資本成本就會上升;反之,則會降低其要求的投資收益率,使資本成本下降。如果預期通貨膨脹水平上升,貨幣購買力下降,投資者也會提出更高的收益率來補償預期的投資損失,導致企業資本成本上升。

證券市場條件影響證券投資的風險。證券市場條件包括證券的市場流動難易程度和價格波動程度。如果某種證券的市場流動性不好,投資者想買進或賣出證券相對困難,變現風險加大,要求的收益率就會提高;或者雖然存在對某證券的需求,但其價格波動較大,投資的風險大,要求的收益率也會提高。

企業內部的經營和融資狀況,指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的大小。經營風險是企業投資決策的結果,表現在資產收益率的變動上;財務風險是企業籌資決策的結果,表現在普通股收益率的變動上。如果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大,投資者便會有較高的收益率要求。

融資規模是影響企業資本成本的另一個因素。企業的融資規模大,資本成本較高。比如,企業發行的證券金額很大,資金籌集費和資金占用費都會上升,而且證券發行規模的增大還會降低其發行價格,由此也會增加企業的資本成本。

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的根本區別

從定義上看,資本成本與資金成本都是企業發行融資工具的代價,也即決定企業融資決策的價格指標。這一共同點啟發我們應該到定價理論中去探討它們的根本區別。

從是否應考慮風險因素看

在金融理論的發展過程中,定價理論一直作為貫徹其中的軸心,推動著整個金融理論的發展。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定價理論的軌跡正是沿著商品價格-資金價格(利率)-貨幣資產價格-資本資產價格這樣的路線向前發展。與普通商品相比,金融資產最大的特點是收益具有不確定性,而且資本資產的風險性遠遠大於貨幣資產。因此對金融資產定價時,其風險就成為人們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其中,貨幣資產由於期限很短,可以忽略其風險,直接以籌集費和占用費來定價。但資本資產的定價就必須考慮其風險的大小。西方公司企業在融資決策中就主要使用風險定價的資本成本概念。相反地,我國理論界過去一直都忽視資本定價中的風險因素,在我國理論界缺乏風險意識的背景下,企業融資時側重使用建立在籌集費和占用費基礎上的資金成本概念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從是否體現出完善的現代公司治理機制看

委託代理理論認為,在公司企業中,公司管理者的利益與股東的利益是不一致的。公司管理者需要的是他們個人收益的最大化,而這種個人收益最大化卻可能與股東利益最大化發展衝突。因此,必須設計相應的公司治理機制以保護股東的利益。

在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下,投資者就能夠保護自己的投資利益,對公司管理者形成硬約束。一旦公司大肆進行股權融資,而其實際支付的資金成本(籌集費與占用費)達不到具有同等經營風險公司的資本成本時,就會出現原股東回報率下降的情況,後者就可以利用公司治理中的約束機制制約管理者的行為:或者“用手投票”,在股東大會上否決該再融資提案或撤換管理層,或者“用腳投票”,撤資轉向其他的投資項目造成該公司的股票市值下跌,從而使公司容易遭到敵意收購,以此形成投資者對公司管理者的硬約束。這就要求公司管理者在制定融資決策時必須支付一個最低的風險報酬率。這時股權資金成本將被迫等於股權資本成本。在這種情況下,資本成本與資金成本就會趨於一致。

但是,如果缺乏完善的公司治理機制,投資者就無法約束公司管理者的融資決策。在這種軟約束機制下, 公司股權融資的實際資金成本(籌集費與占用費)就會小於其股權資本成本(投資者要求獲得的必要收益率),甚至可以為零,從而嚴重侵害投資者的利益。這時資金成本與資本成本就會成為完全脫節的兩個概念。

資本:一般為統稱,包括資金和實際動產與不動產,資金:一般指所說的流動資本或可以快速變現的資產。

理財誤區

資本成本的理財誤區

企業希望創造的價值總額越大越好,如果考慮資本成本,這種傳統的利潤計算觀將有所改變。

誤認為利潤越高企業增值越快

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從各種資金渠道籌集資金,都必須付出一定代價,而不能無償使用。我們通常把企業取得和使用資金所支付的各種成本費用叫資本成本。企業創造的價值應是稅後利潤減去資本成本的運營回報,其絕對數用公式表示為:創造的價值=未扣除利息的稅後利潤-資本成本。資本投入額是企業經營實際所占用的資本額,具體的計算包括對資產負債表的資產類項目和負債類項目重新調整合併而得:資本投入額=股權資本投入額+債權資本投入額。資本成本率的計算,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加權資本成本率=股權資本比例×股權資本成本率+債權資本比例×債權資本成本率。

創造的價值公式揭示了企業價值的來源,創造的價值為正,企業就增值,創造的價值越大,增值越多;創造的價值為負,企業就減值。利潤不具備這種明確性,利潤為正,企業不一定增值。從直觀上看,企業創造的價值似乎由企業的利潤構成,事實卻並非如此:利潤的計算沒有考慮股本機會成本(放棄其他投資機會而失去的收益)。只有剔除了股權資本成本的利潤才是企業創造的價值部分,因為利潤中扣除了股本機會成本才能真實看到企業價值是否增長,即:只有創造的價值才是企業價值的來源,利潤不過是表象而已。資本成本率也常被看成是最低收益率。因為一個投資項目必須爭取到最低收益率,才能補償企業經營這個項目所使用的資金成本,否則這個投資就是不合理的或者得不償失。當然資本成本也是一種機會成本,例如某筆資本有兩個投資項目A和B,預測項目A的投資利潤率為10%,項目B為14%,若選擇了B,必須放棄獲利10%機會項目A.這裡的10%就是選擇項目B的資本的機會成本。

把股權融資當作是“免費的午餐”

我國企業普遍存在認識上的誤區,把股權融資當作是“免費的午餐”。由於債務資本的利率水平和還本付息明確,企業普遍能感受到債務資本成本的存在,但感受不到股權資本成本的壓力。於是公司從首次上市募集資金時起,就形成了一種所謂的“免費資本幻覺”,即認為股權融資最大的好處是可以使企業獲得永久性資本,不存在還本以及必須支付股利的壓力。事實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以任何方式獲得的企業資本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例如,如果一家占用資產100萬元的企業在社會平均報酬率為10%的情況下只能達到5%的資產報酬率,那么這個企業在賬面上就應該是虧損5萬元,而不是盈利5萬元。

不注重存貨資金積壓的成本

國內很多企業不注重存貨的管理,或者是存貨管理不合理。為防止產品的脫銷和存貨大量積壓,或者是因為管理混亂使得存貨成本上升,企業雖然能正常運轉,卻多了一項開支。因為存貨是絕大多數製造商、分銷商和零售商的最大資產之一,其數量有可能占到製造商全部資產的30%以上,超過分銷和零售商全部資產的50%。保持大量存貨意味著占用大量的資金,而存貨本身也會產生費用。

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採用ABC控制法,降低存貨庫存量,加速資金周轉。即根據存貨的重要程度,將其分成ABC三種。A類存貨品種占全部存貨的10%~15%,資金占存貨總額的80%左右,實行重點管理;B類存貨為一般存貨,品種占全部存貨的20%~30%,資金占全部存貨總額的15%左右,適當控制,實行日常管理;C類存貨品種占全部存貨的60%~65%,資金占存貨總額的5%左右,進行一般的管理。平時企業則不需要保存大量的存貨,在這方面可以學習日本豐田公司實行的“即時系統”,在日本這被叫做“需求看板”,就像超市里補貨架的人看到看板上“**貨空”時,立即補上的情景。“即時系統”的這種拉動模式一方面可以消除不必要的存貨,另一方面更是促使各部門之間的移動時間、檢驗時間大大縮短,從而縮短了製造周期,降低了企業的成本。並且對質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為一旦出現問題而不能及時解決的話那么將導致整個生產拉動失效,使企業生產全面癱瘓。

企業資金盤活與有效運作不夠

庫存現金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企業的理財水平。最近有資料顯示:我國目前的儲蓄率高達46%,居民儲蓄存款14萬億元,企業存款10萬億元,而且企業存款增長勢頭甚至要超過居民。這從側面透射出,有些企業富餘出來的現金不知道如何支配,大部分都轉向了銀行,而忽略了再投資。如果持有這些資金不具有成本,那么企業對這部分富餘的資金就會沒有任何約束,就會造成投資膨脹和社會資源浪費,並且從信息有用性的角度來看,企業的賬面成本就會脫離於其社會真實成本,企業的盈利也就沒有多少經濟價值。

要使企業的資金得到合理而有效的使用,必須從企業業績考核入手,從制度上提高資本成本意識,並保證資金的有效運用。具體地說,就是企業業績考核指標中必須考慮資本成本因素,避免造成企業資金“免費使用”的假象,促使企業重視資金的有效使用,真正實現“保值增值”目標。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重視財務會計的成本觀,即費用是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各項耗費,卻沒有認識到資金的占用同樣要付出代價,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其所付出的代價遠遠超過資金耗費的代價。因此,只有正確樹立現代企業理財的成本觀,尤其要在樹立資本成本觀念的基礎上,充分重視資金的占用所付出的代價,才能做出正確的長、短期投資決策,避免企業資金被長期占用或凍結,加速企業資金的流動,合理有效地使用企業的資金,提高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益,從而進一步盤活資產和最佳化企業資產結構。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