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籍河北灤州。書法家,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廊坊市書法家協會理事,中國國家畫院吳悅石花鳥畫工作室學術觀察員,洛陽白馬寺佛教文化研究會專家組成員,百度百科學術專家組成員。現擔任書藝公社網副總編輯,中國畫壇網副總編輯,《涉事》雜誌執行主編,河北美術學院特聘教授。
書法作品多次參加中國書協主辦的展覽並獲獎,學術論文曾發表於《中國書法》、《書法》、《中國書畫》、《中華書道》、《書法報》、《書法導報》等權
威期刊。《中國書畫》、《中國文藝報》、《中國文化報》、《書法報》等報刊專題介紹藝術成就。
曾出版《八零點將錄——賀進卷》、《中國最具收藏潛力書法家系列叢書——賀進》、《賀進書閱微草堂筆記小楷選》等作品集。
賀進(1917-1944)原名郝桂巒,西兆通鄉西莊屯人。
1935年在北京清華大學讀書時,便投入"一二•九"和"一二•六"學生愛國運動,並在鬥爭中參加了黨的外圍組織"抗日民族解放先鋒隊"。1937年赴當時北方局主辦的"華北軍政幹部訓練所"學習,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畢業後,留太南工作,任機關指導員。
1942年在"邊區行政幹校"學習後調武安縣四區(繼城村一帶)任區長,在此期間,積極發展民兵組織,領導民眾進行減租、減息、反奸鬥爭,組織民眾搞生產自救運動。1943年創辦繼城完小並擔任校長。
1944年10月10日傍晚,賀進同志在東梁莊商議秋收種麥工作時,被敵包圍,下肢負傷。當子彈打完後,還搬起石頭砸向敵人,不幸中彈,壯烈犧牲。當地人民為了紀念他,把“繼城村”改為“賀進”村。
相關資料
古鎮賀進,英雄賀進
在抗戰勝利六十周年前夕,當我們又一次觸摸歷史記憶的深處,是戰爭的慘烈,驚破了逶迤的太行山深處淡然寧靜的古鎮賀進。也因為一位英雄的誕生,為這裡的樸素色彩又增添許多剛強的亮色。
始建於唐的古鎮,原名繼城鎮,千餘年的時光淙淙流過,滄桑質樸難掩曾經的繁華,一份特有的內聯矜持把持著自我的深沉,深藏於太行山腹地。以一處古老的十字閣為界,劃分出東西南北四街,古閣樓、古戲台、古老的門楣、商鋪仿佛述說著山鎮的文化傳承,還有一、四七的大集,一年三次的廟會,其商業的繁盛可見一斑。走在古舊的街道上,就像走進了往昔的日子,兩邊古舊房屋的飛檐門樓,處處顯示出歷史的遺蹟;幾處牆頭的青草和探出頭來的清藤、樹梢,在陽光下灑下斑駁葉蔭,有一種粗獷與靈秀共生的意味;村民三三兩兩坐在自家門前說笑談天,愜意散淡,60餘年前的那場戰爭仿佛已經遙遠。
1944年10月,就在我們望見抗戰勝利的曙光的時候,時任區長的賀進同志,在幫助民眾種麥子時,遭遇鬼子突襲,為掩護民眾,他引開敵人,向山上跑去,打盡了最後一棵子彈流盡了最後一滴血。在抗戰勝利後,人民政府為紀念烈士的英雄偉績,遂將繼城鎮改名為賀進鎮。
韓清建老人今年75歲,曾經賀進同志擔任校長的第四抗日高小的學生,多次聆聽過賀進同志抗戰演講,至今回憶起來依然歷歷在目。賀進其實不是本地人,賀進區長原名郝桂巒,而是正定1917年出生與正定縣西莊屯人, “七七事變”後毅然奔赴華北軍政幹部訓練所學習,並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調任繼城區區長。因為“郝”姓在武安方言裡與當地的“賀”姓同音,為便於工作與當地百姓打成一片,遂改名賀進。他告訴我們:賀進區長的講演鼓動性極強,他又能夠運用老百姓方言俗例講抗日的大事,深受民眾歡迎,當時在鎮子裡流傳著“寧舍一碗麵,不捨一場賀進講話”,聽賀進講話比聽“三桿旗”(當時有名的戲曲演員)唱戲過癮的說法,由此可見賀進在百姓當中的受歡迎程度。
如今的賀進國小正是過去的抗日高小的舊址上翻新的。那天恰巧是“六一”兒童節,孩子們正在表演節目,雖然不專業情緒很高很真摯。韓清建老人說,那時這裡是個大廟,我們都在大殿上課,賀進區長几乎每周都來給學生講課,檢查我們的學習情況。有時我們大家也聽不大懂賀進區長關於抗日的話,卻都聽的津津有味。
徘徊於老街之上,一邊欣賞著武安鄉村原汁原味的民居風貌,一邊踏訪著烈士英雄的足跡,讓時光倒流,讓時鐘倒轉。每走一條街,都能夠聽到許多的故事、傳說、歌謠、風情,尤其賀進烈士點點滴滴的瑣事,又像是昨天剛剛發生。都凝結在老人的皺褶裡面,在孩童翩翩的舞姿裡面,在街市巷陌的歷史餘韻裡面……我們強烈地感受到,古鎮從來沒有忘記歷史忘記英雄,他們也不會輕易地去割斷自己的歷史。
賀風華老人是學校的義務輔導員,多年來致力於宣講賀進烈士的英雄事跡,他告訴我們,賀進區長到任時鎮裡適逢連年災荒,見老百姓的很苦,他積極號召大家種麥子,用兩熟替代一熟的舊習慣。為發展生產勤於耕作,自己還經常挑著大糞從鬧市經過到田裡為莊稼施肥,激勵百姓戰勝災荒的信心。蝗災肆虐,迷信橫行,他又設法破除迷信剿滅蝗蟲,30天不分晝夜想方設法捉蟲、驅蟲、治蟲,硬是在蝗蟲嘴裡面奪出百姓的豐收果實。同時,為保護來之不易的豐收果實,防止日偽軍下鄉搶糧擾民,在原來20人的民兵武裝,在一年多時間裡他就逐步發展到200多人,在大刀、紅纓槍、石雷的裝備,增加到5支手槍,30多條步槍。指揮民兵捉漢奸、割電線、偷油搶鹽,打出賀進民兵的聲威。
傍晚時分,韓清建老人把我們帶到了一座殘破不堪的古橋旁,古橋已廢,橋石不知何時被人移做他用。殘留的兩側拱圈上分別雕刻有5條長龍,姿態驍健有力,護佑著石橋歷盡幾百年風雨沖刷,洪水襲擾而不倒。過去,這裡是賀進鎮通往武安縣城的咽喉要道,如今新修的柏油公路筆直寬闊早已替代過去的黃土路了。古稀老人,身體依舊健朗聲如宏鍾,一字一句地講述著那過去的戰事。1942年6月3日中午,100多鬼子偽軍來鎮襲擾,賀進同志立即派自己的戰友畢義舉帶領民兵實施阻擊。戰鬥打得異常艱苦,在地雷土炮的狂轟爛炸後,民兵們用僅有的3、40條槍與戰鬥了4小時,將敵人趕至村莊東3里橋後展開肉搏,打得敵人狼狽而逃。至此賀進民兵聲威大震,炮樓里的敵人再不敢輕舉妄動了。
古橋尚在,英雄已經走遠。賀進烈士的墓地在距鎮不遠的公路邊上,陵園是1999年修繕的,因為缺乏管理顯得有些破舊。裡面的石碑上鐫刻著賀進鎮在抗戰時期犧牲的幾百多位烈士的名錄,兩邊擺放著眾多的花圈,其中有與賀進一同犧牲的任民政助理的趙湘和三里橋戰鬥犧牲的民兵等,他的戰友畢義舉同志去世後,也將骨灰安放於此。從碑上那一排排烈士的名單中,我們心生感慨:只有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才能夠成就英雄的業績。
時代在變化,生活的節奏也在變化著。一些古舊的店面木板如是,百貨、土產、小吃、藥鋪鱗次櫛比,然而,它們都有一個共同命名——賀進。再現著古鎮民風淳樸而優美的風情,讓進入新生活的人們能夠感受到英雄的歷史。各種新建成民居商鋪也隨處可見,標識著村民們對於新時候的熱切嚮往,那條穿鎮而過的公路,標誌著賀進鎮已經不再像從前那樣隱藏於深山,而是融入了時代的大潮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