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聯簡介
目前,我市縱向在貴陽市10個區(市、縣)和金陽新區管委會、121個鄉鎮(街道)層層設立婦聯組織,1619個村、社區(居委會)設立了婦代會;橫向在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建立了303個婦委會(含婦工委),在7個民主黨派中設有婦委會,並成立了各類婦女社團8個;全市有專兼職婦聯幹部272人。
貴陽市婦女聯合會機關現有30人,其中領導班子成員5名(黨組書記、主席1名,副主席3名,紀檢組長1名),調研員1名,助理調研員2名,內設辦公室、組織部、宣傳部、兒童部、婦女發展部、權益部、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及婦女理論研究室8個部室。
領導班子
主 席: 盧幼黔
副 主 席: 趙姝英王曉英袁莉
紀檢組長: 張銀燕
組織機構
貴陽市婦女聯合會機關設8個職能部(室):
(一)辦公室
負責機關的文秘、會務、檔案、機要、保密、財務、統計、信息、公產管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畫生育和後勤管理服務工作;對婦女兒童工作存在的重大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提出意見和建議;起草重要文稿、負責婦運史料的徵集、編撰和年鑑的編寫工作。
(二)組織部
負責機關機構編制、幹部人事、勞動工資工作;指導婦聯繫統的組織建設,聯繫婦女聯誼組織;承擔婦聯繫統幹部的協管任務,了解培養選拔女幹部工作情況,考察、推薦各條戰線的優秀女幹部;指導協調各級婦聯幹部培訓工作,負責與市直機關、各民主黨派婦女組織和港、澳、台婦女組織、人士及海外僑胞的友好聯誼和交流工作。
(三)宣傳部
調查研究城鄉婦女思想狀況,加強婦女理論研究,指導婦聯繫統宣傳教育工作,指導和推動家庭文化建設,配合新聞傳媒和政府有關部門開展促進婦女進步、提高婦女素質、增進婦女健康的活動;負責“三八”紅旗手、“五好家庭”的評選表彰工作;負責城市婦女工作;承擔市“巾幗建功”活動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四)兒童部
推動《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貫徹實施,參與兒童少年工作的社會協調,宣傳普及親職教育知識,開展親職教育理論研究,培訓親職教育骨幹;指導對婦聯自辦托幼園所及活動場所的管理工作;加強兒童基金會工作,促進女童入學。
(五)婦女發展部
指導農村婦女開展“雙學雙比”活動和城鎮婦女開展“巾幗建功”活動;指導城鄉婦女的文化和科技知識及職業技能培訓,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全市婦女掃盲工作;調查研究城鄉婦女就業狀況,配合有關部門做好下崗女職工再就業工作;研究開發婦女人力資源,促進城鄉婦女廣泛平等就業及家務勞動的社會化;參與貧困地區婦女的扶貧工作;研究、指導少數民族地區婦女工作;指導婦聯繫統創辦婦女兒童服務實體;承擔市農村婦女“雙學雙比”、城鎮婦女“巾幗建功”活動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
(六)權益部
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和《貴州省婦女權益保障法實施辦法》,維護婦女兒童的合法權益;以與研究擬定有關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方面的法規、規章並監督實施;處理民眾來信,接待民眾來訪,指同心協力各級婦聯的信訪、維權工作;配合有關部門對重大典型案件進行調查處理。
(七)市婦女兒童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負責協調政府各有關部門所承擔的婦女兒童方面的工作,督促檢查《婦女發展綱要》、《兒童發展綱要》的實施以及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的有關法律、法規的執行情況,推動婦女兒童事業的發展。
(八)婦女理論研究室
開展婦女問題研究,承擔市有關婦女課題的科研任務,評估科研成果,開展諮詢服務;組織婦女理論研討會、學術報告會,開展業務培訓及學術經驗交流。
發展歷程
1949年11月下旬,中共貴陽市委指派張鴻志負責籌建“貴陽市民主婦女聯合會”。1950年3月2日籌備會成立,張鴻志任主任,32位各界婦女任委員。3月15日籌備會通過了《貴陽市民主婦聯籌委會章程(草案)》。1952年7月,丁榮端任籌委會副主任。1953年1月15日至19日,貴陽市首屆婦女代表大會召開,貴陽市民主婦女聯合會正式成立。1957年10月18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聯合會通知,貴陽市民主婦女聯合會更名為貴陽市婦女聯合會(簡稱市婦聯)。
“文化大革命”期間,1967年3月市婦聯被迫停止工作。1968年10月,市婦聯的幹部被下放“五·七”幹校勞動,市婦在線上關被撤銷。
1973年2月,根據中共貴陽市委關於恢復工會、共青團、婦女組織的指示,抽調原市婦聯幹部10餘人組成“市婦聯籌備組”。王林英任組長,吳榮坦、陳北嬋任副組長。同年11月18日至20日,貴陽市婦女第五次代表大會舉行,市婦聯恢復工作。以後市婦聯市級機構一直存在,至2007年,貴陽市婦女聯合會共召開11次代表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