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職內涵
在秦代以前,中國的武職將軍名號只有大將軍、前、後、左、右將軍。漢文帝時始有車騎將軍、衛將軍。以後將軍名號日益繁多,如驍騎、樓船、材官、伏波、貳師、度遼、龍驤等,或以所領部隊(如驍騎指騎兵、材官是指輜重),或因奉行的任務(如李廣利西域大宛國的貳師城就封為貳師將軍 )。
代表人物
貳師將軍李廣利
李夫人早卒,武帝曾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封海西侯,其兄李延年為協律都尉。
征和三年,李廣利出征匈奴前與丞相劉屈髦密謀推立劉髆為太子,後事發,劉屈髦被殺,李廣利投降匈奴。李廣利投降匈奴後,亦被殺。
貳師將軍是一種雜號將軍。漢武帝命李廣利到大宛國的貳師城(現吉爾吉斯斯坦的奧什城)取良馬,所以委任李廣利為貳師將軍。中國古代武職官銜的一種統稱,始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唐以後逐漸衰微。 漢魏時期,有軍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職的難度加大。因此常在“將軍”前冠以某個名號以作為他的官職,這種名號並無一定,名號之間也無上下級關係,因此稱為雜號將軍。
在秦代以前,中國的武職將軍名號只有大將軍、前、後、左、右將軍。漢文帝時始有車騎將軍、衛將軍。以後將軍名號日益繁多,如驍騎、樓船、材官、伏波、貳師、度遼、龍驤等,或以所領部隊(如驍騎指騎兵、材官是指輜重),或因奉行的任務(如李廣利西域大宛國的貳師城就封為貳師將軍 )。
貳師將軍李廣利
李夫人早卒,武帝曾以李廣利為貳師將軍,封海西侯,其兄李延年為協律都尉。
征和三年,李廣利出征匈奴前與丞相劉屈髦密謀推立劉髆為太子,後事發,劉屈髦被殺,李廣利投降匈奴。李廣利投降匈奴後,亦被殺。
貳師,典故名,地名,典出《漢書》卷六十一〈張騫李廣利列傳·李廣利〉。另指貳師城 ,在今吉爾吉斯坦共和國的奧什(或譯作奧希),亦指漢貳師將軍李廣利 。
詳細釋義車騎將軍(chē jì jiāng jūn)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漢制,金印紫綬,位次於大將軍及驃騎將軍,而在衛將軍及前、後、左、右將軍之上,位次上...
中文釋義 歷史沿革 權力介紹語出:《史記·大宛列傳》:“ 宛 有善馬在 貳師城 ,匿不肯與 漢 使。” 明 宋濂 《龍馬贊》:“陋彼 漢 將軍,空圍 貳師城 ;乃知天子在樹德,不必...
西漢時,漢文帝由代王入繼帝位,設衛將軍一員,以親信宋昌任之,總領京城各軍,是防衛部隊的統帥,二品品級。後與驃騎將軍、車騎將軍皆開府(即設將軍府),置官屬...
名詞釋義車騎將軍(chē jì jiāng jūn)是中國古代的高級將軍官名。漢制,金印紫綬,位次於大將軍及驃騎將軍,而在衛將軍及前、後、左、右將軍之上,位次上...
歷史沿革 職責 地位 官署與屬吏 歷任將軍《李將軍列傳》是漢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創作的一篇史傳文,載於《史記》卷一百零九。這篇文章通過描寫被譽為“飛將軍”的漢朝名將李廣的機智勇敢、廉潔寬厚,以...
作品原文 注釋譯文 創作背景 作品鑑賞 作者簡介雜號將軍,又稱列將軍。中國古代武職官銜的一種統稱,始於漢代,盛行於南北朝,唐以後逐漸衰微。自大將軍、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為重號將軍,為皇帝的最高...
職位由來 相關官職伏波將軍是古代對將軍個人能力的一種封號,伏波其命意為降伏波濤,歷朝歷代中曾出現多位被授予付伏波將軍的人物,最著名的伏波將軍是東漢光武帝時候的馬援。戰國時...
簡介 著名人物 其他朝代 紀念伏波將軍 伏波小說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