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涌

貫涌

貫涌,京劇編劇、導演、戲曲理論研究與教育工作者。中央戲曲學院研究生導師、中國戲曲學院戲劇戲曲學研究員、中央民族大學客座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貫涌,字淨山,原名金城。1935年(農曆乙亥年)生於北京。自幼出身戲曲世家,祖父貫紫林,外祖父徐寶芳,父親貫大元,叔父貫盛吉、貫盛習均為著名京劇演員。自幼隨父習藝後入榮春社科班,並曾在程硯秋、譚富英、楊寶森諸名家所演各劇目中出演娃娃生。

自幼隨父學藝,攻老生。9歲入尚小雲主辦的榮春社科班,改習旦角,藝名貫喜琴,師從尚小雲、尚富霞。1949年初脫離科班,又恢復學老生。1950年考入中國戲曲學校選修班。1954年調入藝術研究室半工半讀,從師劉木鐸學習導演,至1956年正式畢業留校工作。從事編劇、導演、戲曲理論研究與教學工作。創作了戲曲劇本有《娃娃店》、《徐公案》、《虎將雄風》、《擁有珍寶的女人》、《洪水之煉》等十多部。

1978年以來在中國戲曲學院歷任教務處處長,學院附中校長、戲曲文學系主任、副院長等職。

多年來發表了一批有影響的學術論著,如:《論王瑤卿》、《戲曲表演人才智慧型結構》、《戲曲教育學》

等。

人物簡歷

貫涌 貫涌

 長期以來,從事編劇、導演、理論研究及其教學工作,編撰上演京劇《酒家女》、《虎將雄風》、《金刀生死緣》、《擁有珍寶的女人》、《洪水之煉》、上黨梆子《大齊悲歌》、《徐公案》、豫劇《唐知縣斬誥命》以及小劇場戲曲《祝福》等20餘部;出版《論王瑤卿》、《戲曲劇作法教程》等論著;為本科生、研究生及外國留學生講授戲曲藝術理論,對戲曲藝術形態學、戲曲美學多有闡發。他曾應邀赴印度進行了為期兩月走訪十二城市的學術考察與交流,受到藝術界關注,媒體反應強烈。

歷任中國戲曲學院教務處處長、附屬中等戲曲學校校長、戲曲文學系系主任、副院長等職。在教育組織工作中,大力拓寬專業,開拓了少數民族劇種的正規專業教育,積極開設新課程、編寫新教材,發表了《表演人才論》、《論劇目教學》、《戲曲教育與管理》等一批著述,為建立中國戲曲教育科學體系以及戲曲教育的規範化、現代化做出了貢獻。

以論文《戲曲大學培養編劇人才的探索與思考》參加由台灣邀請並組織的“兩岸戲曲編劇學術研究會”,曾隨中國藝術教育代表團參加“中美藝術教育會議”,其對民族藝術教育的理念與見解受到同行的重視與好評。

相關活動

2000年1月26日至28日,在湖廣會館,隆重地舉行“北京市京劇崑曲振興協會成立十五周年”系列慶祝活動,26日上午慶祝大會,大會由京昆協會會長李筠同志主持,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曉晨作工作報告,副會長周述曾講話,另有中顧委秘書長榮高棠、市政協副主席盧松華、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學勤、京劇專家朱家溍、劉曾復、貫涌等作了祝賀發言,宣讀了部分賀信,更收到表示祝賀的書法繪畫21件在會場展示,市政協、市委領導甘英、封明為、白介夫、劉導生、王學勤、王憲銓、范有生以及各有關單位領導吳江、郭玉和、趙洪濤、李恩傑、周鐵林、陸翱、汪寶祺、許立仁、王恂、王允禎、秦華生、李連仲、王紹宗、鄭小雲以及京劇界名家名票多人到會。會議舉行的隆重熱烈簡樸。大會發言結束,有北京市少兒京昆藝術團等單位祝賀演出。

27日下午,舉行專場祝興演出,著名京劇藝術家李玉芙與6歲國小員丁雨豪合作清唱《四郎探母》,趙葆秀、陳志清分別清唱,更有清華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日本崑曲之友社、東城、西城各票社以及市少兒團祝賀參演。28日下午繼續舉行了第三場祝興演出,協會直屬的京華票社以及北京名票王椿立、楊永樹、華榮九等多人祝賀參演。

2001年8月9日,北京市第四屆“二十一世紀實驗學校杯”少兒京昆大賽頒獎大會和優秀獲獎節目匯報演出在長安大戲院隆重舉行。張百發、馬少波、蔣效愚、鄧家秦、何卓新、王惠、陶一凡、馮守仁、張建東、李春良、鄭京湘等有關部門領導和北京市京劇崑曲振興協會會長李筠,評審代表貫湧上台頒獎,何卓新同志發表講話,北京市少兒京昆大賽的特點在於市委直接領導,各級部門重視,發動廣泛,年齡趨小,水平漸高,專業與業餘同時參與相得益彰,獎勵學生的同時亦表彰教師,並與專業在職演員教員業績掛勾,由主任評審李慧芳等藝術家組成一流評審會。

貫涌 貫涌

2006年1月8日,雪艷琴逝世20周年祭典在北京牛街吐魯番歺廳舉辦。參加貴賓有中國戲曲學院現副院長趙景勃、原副院長貫涌、雪艷琴弟子陳琪教授,戲曲評論家李佩倫教授,中國伊斯蘭教協會會長陳廣阿訇等。會上先由陳阿訇頌經為雪艷琴祈禱。而後,趙景勃、貫涌、李佩倫對雪艷琴的藝術與人生及其光輝人格做了充分的評價。會上不少材料是鮮為人知的。因本年8月又是雪艷琴百年誕辰,會上有人呼籲為她的百年誕搞一次紀念演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