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官遺臭碑

”百姓對貪官之恨,對貪官終於離任之樂,盡在“五大天地”之中。 貪官離任,民眾並不滿足,紛紛要求為他立碑。 碑文寫道:“古無有為貪官立碑者,有之,自路南始。

定義

貪官遺臭碑,又貪官碑,又遺臭碑,多是民眾為了表達對離任貪官的憎惡憤恨而樹立的記人敘事的紀念碑。
立此種碑的目的:一是讓貪官遺臭萬年,作為一個標本以警示後人;二是讓為官者知道,百姓是多么敬愛清官、憎恨貪官,有利於推動社會形成以廉為美、以貪為醜的清廉官風官德等風尚。

概要

中國古代官員離任,可謂五花八門,什麼樣的情況都有。清官、好官離任令百姓戀戀不捨,恨不能長期留住;人雖走,卻留下了好名聲。貪官、壞官離任則令百姓歡呼雀躍,猶如送瘟神一般;人走了,罵名卻難以消除。送匾立碑給貪官,很有創意,在我國由來已久。

故事

老百姓從來對官員的腐敗貪婪極為不齒,但又無能為力,敢怒而不敢言,怒氣和怨恨只有在他們離任的時候才能得以發泄。歷朝歷代,諷喻貪官離任的故事、笑話不勝枚舉,經過文人的整理和藝術加工,散見於各種筆記、小品等野史里,在民間廣為流傳。
古代:
相傳唐朝大曆年間,有一縣太爺離任,當地紳民送匾一塊,上書“天高三尺”。縣官不解其意,還以為是鄉紳對自己的頌揚,便滿心歡喜地接受下來。後來,還是比他有文化的老爹悟出其意:匾文乃詛咒之語,“天高三尺”者,並非“天高”,而是“地低”之故也──地皮被那貪官颳去了“三尺”,豈不等於“天”高了“三尺”?此等諷刺,可謂入木三分。
另有一個送匾的故事,可惜年代不詳。說的是某縣官即將離任,當地百姓湊錢給他送了一塊鏡匾,匾上赫赫然四個大字“五大天地”。得百姓送匾,縣官深以為得意,特意將此匾掛於大堂。縣官得意洋洋地欣賞鏡匾,而堂下百姓卻竊笑不已。原來,“五大天地”者,乃“到任金天銀地,在家花天酒地,坐堂辦案昏天暗地,百姓含冤怨天怨地,如今離任謝天謝地!”百姓對貪官之恨,對貪官終於離任之樂,盡在“五大天地”之中。
還有一個故事,是以詩的形式出現的。一個貪官,在任期間對老百姓敲骨吸髓,把當地的財物搜颳得一乾二淨。到離任之時,再沒什麼可搜刮的了。可他仍不甘心,便找來一把摺扇,把當地優美的山水畫到了扇子上,以便離開後可以隨時欣賞。就在貪官離任之時,百姓編了四句詩送給他。詩曰:“來時蕭索去時豐,官幣民財一掃空;好山好水移不去,臨行寫入畫圖中。”貪官的形象躍然詩中,真是惟妙惟肖。
泛泛而談,而非指名道姓,似讓人覺得不那么痛快、解氣。別忙,這就說點兒具體的。
五代後晉的宋州節度使趙在禮,在任上弄權牟利、強征苛斂,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當他離任時,鄉民在衙門上貼了一副對聯,以示“歡送”。對聯云:“早去一天天有眼,遲去此地地無皮。”可見,百姓對此貪官已經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
一九四三年三月,國民黨軍統特務許良安被任命為雲南省路南縣縣長。一上任,許良安便鯨吞抗戰田賦,巧立名目徵收酒稅、巡查費,短短几個月裡就搜刮民財數百萬元之多。他還動用武裝警察鎮壓反抗他橫徵暴斂的民眾、妄捕中學教師,從而激起民憤。在民眾的情緒和輿論的壓力下,雲南省政府撤銷了許良安的縣長職務。
貪官離任,民眾並不滿足,紛紛要求為他立碑。此碑定名為《路南縣貪官許良安遺臭碑》。碑文寫道:“古無有為貪官立碑者,有之,自路南始。夫流芳遺臭,皆有人為,分道揚鑣,亦各有別。其人而為流芳也,則碑從而芳之;其人而為遺臭也,則碑從而臭之。其碑同其所以利民害民者則各異。路南縣長許良安者,實我邑空前絕後之貪官。去不有跡,何以懲前,臭既永遺,允堪毖後……然其在縣一切卑污陰險劣跡,實有足以遺臭萬年者,若不為之刊碑勒石使垂永久,何以抒眾憤而戒後人也。爰為之記。”此外,碑文還記下了許良安的貪污事實紀要。
現代:
二0一0年三月份,山東平度62歲農婦張秀芳偶然在電視上看到一個電視節目,其主要內容是講述各地貪官犯下的重大案件,剖析案情,並分析出貪官的“墮落路線”,雖然只有國小四年級的文化,但張秀芳立即被這檔節目所吸引,並萌生了將這些貪官的名字和故事記錄下來的想法。從那以後,她就開始寫“貪官筆記”,之後被各大媒體紛紛報導。二0一一年六月十九日,張秀芳在自家門口立了兩塊“貪官碑”,碑上刻的是近年來已被法辦的幾十名貪官名字,張老太太說立碑是為了警示後人。

評論

偶讀上述資料,始知中國各種紀念碑中有“貪官遺臭碑”一種。自思:為貪官立碑的創意不錯,既讓貪官本人遺臭萬年,又可作為一個標本,用以警示後人。讓為官者知道,百姓是多么敬愛清官、憎恨貪官,從而形成一種以廉為美、以貪為醜的風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