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子壽

1939年呂赫若前往日本學習聲樂,1942年回到台灣並且加入張文環的《台灣文學》擔任編輯,後擔任興南新聞記者。 呂赫若的作品以反對封建與家庭的病態為主要創作對象,但是呂赫若小說中的女性題材也是比較特殊的。 有《呂赫若集》(前衛)及《呂赫若小說全集》(聯合文學)出版。

作者介紹

呂赫若(1914年8月25日—1951年?),本名呂石堆,台中縣潭子人。小說家。據說呂石堆之所以用呂赫若為筆名,是希望自己成為如朝鮮作家張赫宙一樣的作家。
呂赫若出身地主家庭,因此接受新式教育與新式思想,在1931年台中師範學院畢業後,出任新竹縣峨嵋公學校老師,於1935年發表第一篇日文小說「牛車」而成為文壇矚目對象,也是第一位作品被介紹到中國的作家之一。
1939年呂赫若前往日本學習聲樂,1942年回到台灣並且加入張文環的《台灣文學》擔任編輯,後擔任興南新聞記者。呂赫若在戲劇、音樂與文學方面也頗有造詣,而被譽為台灣第一才子,不過他還是最鍾情於文學的創作;終戰之後,呂赫若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擔任台中分團籌備處股長,但不久後便出任人民導報記者,挖掘戰後台灣政治經濟的黑暗面。
1947年二二八事件後,呂赫若轉向社會主義,除主編光明報之外,並且開設大安印刷廠印製社會主義刊物與宣傳品;1949年呂赫若出任北一女中音樂教師,8月,光明報被指控是共產黨的地下報,光明報創辦人基隆中學校長鍾浩東及同校八位職員死了十多位,並有台灣大學學生被逮捕,參與光明報編輯工作的呂赫若也因此開始逃亡,不久之後前往台北縣石碇鄉鹿窟打游擊,之後在1951年於鹿窟山區為毒蛇咬到中毒而死,並且埋葬在鹿窟山區。
呂赫若的作品以反對封建與家庭的病態為主要創作對象,但是呂赫若小說中的女性題材也是比較特殊的。其中《暴風雨的故事》、《婚約奇談》、《女人心》等作品,特別能反映時代、描繪出當時女性與殖民地人民受壓迫的悲哀。有《呂赫若集》(前衛)及《呂赫若小說全集》(聯合文學)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