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屍[聊齋志異篇目]

負屍[聊齋志異篇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負屍》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原文

有樵夫赴市[1],荷杖而歸[2],忽覺杖頭如有重負。回顧,見一無頭人 懸系其上。大驚,脫杖亂擊之,遂不復見。駭奔,至一村,時已昏暮,有數人爇火照地,似有所尋。近問訊,蓋眾適聚坐,忽空中墮一人頭,鬚髮蓬然, 倏忽已渺。樵人亦言所見,合之適成一人,究不解其何來。後有人荷籃而行, 忽見其中有人頭,人訝詰之,始大驚,傾諸地上,宛轉而沒。

據《聊齋志異》鑄雪齋抄本

注釋

[1]樵夫:打柴的人。

[2]荷杖:扛著扁擔。

譯文

有個樵夫到市場上賣完柴,扛著扁擔回來,忽覺扁擔後面如有重物。回頭一看,見一個沒有頭的人懸掛在上面。樵夫大吃一驚,抽出扁擔亂打,死屍便看不見了。樵夫嚇得抱頭飛奔,跑到一個村莊邊,已是黃昏了,見有幾個人打著火把照著地上,好像在找什麼東西。樵夫上前一打聽,原來他們幾個人剛才正圍坐在一起,忽然從空中掉下一個人頭,鬚髮蓬亂,一轉眼就又沒有了。樵夫也講了自己所看見的,合起來正好是一個人,但誰也推究不出他是從哪裡來的。

後來,有人挎著籃子走,別人忽然看見他籃子裡有個人頭,驚訝地詢問他,他這才大驚失色,把人頭倒在地上,然而一轉眼又不見了。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