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式餐飲市場一直不如洋快餐如肯德基、麥當勞那樣來得深入人心,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管理體制上沒有突破,很多中餐館的老廚師,講究“秘方”,加之“家庭化”的運作方式,使之難有大的發展。貝鎮坤對傳統中餐一向有著清醒的認識,“我們經常能聽到的一句話便是‘某家店不靈了,因為師傅跳槽了。’”這就是中式餐飲企業和國外餐飲的區別。
記者採訪時留意到,“伍京堂”餐館內幾乎沒有一丁點油跡,廚房裡也沒有掌勺的大廚。“我們是用國際性、現代化的管理方式來做中國傳統麵食的。上海是全國發展最快的城市,競爭也很激烈,如果沒有良好的操作方式,很快就會被淘汰。”貝總這樣解釋,“我們在虹許路有箇中央廚房,所有配料都按一定比例調配,速凍後送往各分店,平均每天中央廚房要供應各店1800碗面,連鎖店開得越多,品質保證更重要。”“透明”是貝總講得最多的兩個字,他希望透明的管理模式,將伍京堂變為投資性的“股票”。
貝總深知,品牌和品質同等重要。著名運動品牌adidas在全球有600多工廠生產adidas球鞋,但最終產品10雙中有4雙會因各種原因被淘汰,而做面生意也一樣,我們保證面的質量。伍京堂參加過兩次連鎖展會,成功地新開了3家加盟店,目前尚有15家有加盟意向。“我要做長期發展的生意,可不是想只開兩三年喔!”
“準確的說,我的創業是從53歲開始的!”說這句話的時候,貝總善意地笑了,“我最遺憾的是開始得太晚,不過幸運的是,跟了多年的員工一直很配合我的工作,企業成功人是決定性因素。”在上海,1999年台商有15萬人,而現在已有35萬之眾。已在上海居住了4年多、能說流利上海話的貝總,認為自己成功秘訣還有一條:把家庭安頓在上海,把自己變為上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