豺皮[豺皮]

豺皮[豺皮]
豺皮[豺皮]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豺皮,為樟科植物豺皮樟的根及樹皮。

概述

【拼音名】 Chái Pí

【別名】過山香、山桂、山肉桂、脆脆香、豺皮黃肉楠、大灰木、白葉仔、白柴、香葉子、硬釘樹、假面果、啫喳木

【生境分布】棲于山陵、森林中。群居,性兇猛,多在晨昏活動。分布黑龍江、吉林、河北、新疆、西藏、雲南、廣西、廣東、江蘇、福建、四川等地。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tsea rotundifolia Hemsl.var.oblongifolia(Nees)Allen[L.chinensis Bl.;Actinodaphne chinensis Nees]

採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陰乾。

原形態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5m。樹皮灰褐色。葉互生;葉柄長4-6.8cm,密被褐色長柔毛;葉片革質,倒卵狀長圓形,長3-7cm,寬1.5-3cm,先端鈍或短漸尖,上面有光澤,下面帶蒼白色,羽狀脈,側脈每邊6-8條,中脈在下面明顯凸起。花單性,雌雄異株;傘形花序腋生或節間生,總花梗及花梗不明顯;花被片6,長約2cm,有稀疏柔毛;能育雄蕊9,花葯4室,均內向瓣裂。果實球形,直徑約6mm,近無柄,初時紅色,熟時黑色。花期8-9月,果期9-11月 。

生境分布

圓葉豺皮樟 圓葉豺皮樟

生態環境:棲息于山地、丘陵、森林等處。而熱耐寒,群居性,具獵食中型獸類之特性。

資源分布:分布於黑龍江、吉林、河北、新疆、江蘇、福建、廣西、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草藥簡介

豺(《詩經》),又名:豺狗(《埤雅》),紅狼。

體形似犬,身長1米左右,尾長約30厘米,體重約10餘公斤。頭寬,顏面部較鈍,額低,耳直立,較短而圓,吻部較狼短。毛色隨季節、產地而異,一般通身皆呈赤棕色,或棕褐色,背中部毛尖黑色,故在背中部出現棕褐色,在體後更深些。頭上暗棕色,吻部淺褐色。腹部棕色或黃白色。四肢同於背色。尾略粗,末端全黑色。

資源分布:分布於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廣東、廣西等地。

但由於人類喜愛貂的皮,大量的捕殺貂,使貂的數量在減少。近年來才有小幅度的增加。

豺皮 豺皮

【化學成份】種子含脂肪油63.80%,葉、果含芳香油;根含生物鹼、酚類、胺基酸;葉含黃酮甙、酚類、胺基酸、糖類等。

【性味】辛;溫

【歸經】肝;胃;脾;腎經

【功能主治】行氣活血止痛;祛風濕。主胃痛;腹痛;痢疾;腹瀉;痛經;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或浸酒服。

【注意】病因風熱者禁用。

【摘錄】《中華本草》(中醫世家)

【原形態】 豺,形似狼而短小,頭部較寬而吻較短,體重15-20kg,體長85-130cm。四肢較短,尾長略小於體長之半。耳端圓鈍。乳頭6-7對。尾毛較長。通常全身毛紅棕色,或近灰棕色而雜以黑毛。頭部、頸部、肩部及背部色調較重,並雜有黑色毛尖的針毛,腹面呈淺灰色、棕色或棕白色,口角部位及喉部也近於棕白色。四肢前面深棕褐色,內側白以或淡灰色。尾端幾近黑色,形成黑尾尖。夏季毛短而色深,紅棕色尤顯深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