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脾臟。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歸脾、胃經。
功效
健脾胃,消積滯。
主治
用於脾胃虛熱,脾積痞塊。
相關配伍
1、治脾胃虛熱:(豬脾),陳橘紅、生薑、人參、蔥白(切,拍之)。合陳米水煮如羹,去橘皮,空腹食之。(《本草圖經》)
2、治脾胃氣弱,不下食,米谷不化:豬脾一具,豬胃一枚。上二味,淨洗細切,入好米兩合,如常法煮粥。空腹食。(《聖濟總錄》豬脾粥)
3、治脾積痞塊:豬脾七個。每個用新針刺爛,以皮硝一錢擦之,磁器盛七日,鐵器焙乾,又用水紅花子七錢,同杵為末。以無灰酒空肚下調。(《保壽堂經驗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適量;或入散劑。
採集加工
宰殺後,颳去豬毛,剖腹,取出脾臟部分,洗淨,鮮用或烘乾。
形態特徵
豬的品種繁多,達150多種,形態也有差異。基本特徵是:軀體肥胖,頭大。鼻與口吻皆長,略向上屈。眼小。耳殼有的大而下垂,有的較小而前挺。四肢短小,4趾,前2趾有蹄,後2趾有懸蹄。頸粗,項背疏生鬃毛。尾短小,末端有毛叢。毛色有純黑、純白或黑白混雜等。雜食性家養牲畜,繁殖力強,孕期約4個月。
生長環境
全國各地均有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