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1987年實現高國中分離,1999年通過徐州市合格高中驗收,2002年通過江蘇省重點中學目測評估,2006年1月被初評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學校現有48個高中教學班,在校學生2570人,學校教職工220人,其中專任教師175人,教師學歷達標率89%。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三個面向”,歷經幾代人的不懈努力,形成了“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負責,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的辦學理念,逐步積澱了學校的“三風一訓”。“三風”即校風:勤奮、嚴謹、求實、進取;教風:嚴格、規範、創新、求新;學風:惜時、苦學、多思、求真。“一訓”即校訓:走出家門一步,肩負全家榮辱;走出校門一步,肩負順中榮辱;走出國門一步,肩負國家榮辱。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和“三風一訓”融為學校的文化底蘊。
學校以爭先創優為動力,打造綠色校園、書香校園、數位化校園。2006年完成教學樓(礪志樓)的建設,2007年新建學生公寓樓一幢,2008年新建400米塑膠跑道標準操場,
2009年新建容納2500人的體育看台,2010年改建圖書閱覽室,新建籃球場2400㎡,新增綠化面積4000㎡,東擴土地30畝。硬化路面1000㎡,鋪設排污管道350米。從而使學校的硬體建設得到了長足發展,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學校占地93380㎡,生均面積36.3㎡,綠化面積29071平方米,成為蘇北農村中學裡的“花園式”學校。校舍建築面積(不含教師宿舍、學生宿舍及其他生活用房)33924㎡,生均13.2㎡。其中教學及輔助用房32278㎡,辦公用房656㎡,體育衛生用房990㎡。完全滿足了師生的學習、住宿、就餐、運動及其他活動的需要。學校建築科學分區、布局合理,三區(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清晰分離、各類用房齊全、硬體軟體配套、育人環境優美。大大提高了辦學水平和學校的吸引力。
校園建設
學校為搞好校園信息化建設,斥資200餘萬元對校園信息系統予以建設改造。目前學校有暢通的廣播電視系統和豐富的視聽資源。各教室裝備44寸彩電及相關設備,
均與學校閉路電視系統連線。學校閉路電視系統能夠滿足播放自辦節目、召開校內電視會議和播放教育教學錄像等要求。廣播系統通達整個校園、各教室和食堂、禮堂等場所。學校各教室實現多媒體教學,教師人手台筆記本電腦,校園網路系統成為學校對外宣傳的視窗、教育管理的工具和師生交流的平台。多媒體網路教室、辦公室,課件製作室、多媒體投影教室、電子閱覽室、圖書館、普通教室、實驗室和專用教室,高於省級“校校通”工程第二層次的標準配置。學校還裝有校園網路安防監控系統,學校在大門口、各樓道口、等安全重點場所、設有紅外監控,總控室由專人24小時值班,確保師生生命財產安全。
公共設施
實驗室按6:5:5配備,具備2人一組實驗的條件,按照教學大綱要求,理、化、生各學科演示實驗儀器設備配備齊全,教師的演示實驗與學生分組實驗開出率為100
%。根據學校的辦學特色和藝體選修學生的規模,設定有音樂教室2口,室內有音響系統、多媒體教學系統和鋼琴等設施;設定美術室2口,展示台、靜物台、寫生燈、石膏像、畫板、畫夾等教具學具器材種類多,數量足。
圖書館使用面積1354平方米,藏書紙質1.1萬冊,實行開架學生自選,實現了圖書系統自動化管理,建立了圖書館網頁並接入校園網,實現了網上資源共享。電子閱覽室現有終端閱讀設施66台,電子圖書1萬冊與現行教材配套的各類音像資料2100多盒(片),能滿足語文、數學、英語等14學科的教學要求為學生自主學習、擴大視野、提高閱讀質量發揮了重要作用。2007年學校被評為省一級圖書館。
為了改善學生的生活條件,新建的學校食堂面積2640平方米,餐廳座位1910個,成為豐縣最大最宏偉的餐廳。程式化、規範化操作流程,師生對食堂的測評中滿意率90%以上。2009年12月學校食堂被評為江蘇省A級食堂。
學校以校本培訓為陣地,打造優師校園。建立了“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集體培訓與個人成長相結合”、“培訓與實踐相結合”的三結合制度;支持脫產進修,鼓勵在崗研修;實施“青藍工程”、“名師工程”;開展青年教師“評優課”、老教師“示範課”、互幫互學活動。堅持“面向全體,分層對口”,針對不同學科、不同層次選擇不同的專題,有的放矢;堅持“形式多樣,講求實效”,因人員、時宜、內容選擇不同的培訓形式,如師徒結對、教師論壇、教學研討、交流展示、教學反思等,以提高實效。
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提高了教師師德和業務素養,最佳化了教學行為和課堂結構,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逐步達到了教學活動由注入式到啟發式、由傳授式向互動式的轉變,教學質量由評分到評價的轉變,彰顯培訓績效。近幾年學校教師校本培訓合格率均達100%,一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近幾年來培養了縣青年骨幹教師30人、市級骨幹、優秀教師7人、省級以上優秀教師2人,全國優質課獲獎1人。
教學管理
以循環大課堂為陣地,打造高效課堂。學校借鑑兗州一中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的實際,教學中堅持並強化以“循環大課堂”為突破口,以新課改為契機,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教學過程中大力推行討論式、啟發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先進、有效的教學方式,打破原有的教案單一化,實行“教案學案一體化”。在教學中充分體現出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凸現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化,大量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加大課堂容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提高教學和學習效率。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學案,學生間建立“幫扶”制度,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從而使學生共同得以提高。
為打造高效課堂教學,學校先後派出三批200人次到外地學習實地考察,也請教育專家馬行提、曹傳魯等到學校來講學培訓。在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深化新課改的同時,學校提出了“打造特色備課組”的口號,鼓勵教師大膽創新,上出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風格。,近年來,學校舉辦各種專題報告會12次,2人被評為徐州市學科帶頭人,6人被評為縣學科帶頭人,21人在縣優質課評比中獲獎,發表有關新課改論文180多篇。
學校同時注重教育信息化建設,為了擴大信息來源,為全體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所有教室配置了多媒體系統,改變了傳統的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教師的教學
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所有教師都能熟練地運用多媒體技術查找資料進行備課。學校還組織信息教師定期為廣大教師進行信息方面的培訓,不斷提高教師對新技術的運用能力。學校每學期定期舉行課件製作大賽,激發教師使用多媒體的熱情。學校又添置了大量的圖書、報刊、音像等資料,滿足了教育教學需要,同時也促進了“書香校園”的形成。
學校以精細化管理為抓手、打造規範校園。學校在管理上實行“年級核心”管理,即中層領導兼年級分管主任由優秀班主任3-4人,直接對年級實施管理。這樣減少了管理的中間環節,減少了管理信息的中間流失,提高了學校決策的執行力和辦事效率,提高了學校的整體管理水平。學校提出了“全員參與、全方位服務”的管理理念,明確提出學校上到校長,下到炊事員、宿管員,人人都是管理者;學校大到發展規劃,小到垃圾的清理,事事都能教育人。目前,在全校,不僅班主任都能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地做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而且連每位宿管員也都能言傳身教,對學生進行生活教育。為了形成教育合力,主動爭取家長與社會的配合,定期舉辦家長會、家長開放日活動,努力為學生營造安全、文明的學習氛圍。學校一貫重視常規管理,形成了“抓反覆、反覆抓”的工作思路。在常規管理上,以“雙文明(文明班級、文明宿舍)評比”為抓手,對評比內容進一步量化和細化,使之更具操作性和科學性,檢查評比涉及到紀律、衛生、就寢、兩操等學生學習、生活、鍛鍊的各個方面,每周都向學生和班主任通報檢查結果及改進意見,每兩周總結一次,每月同班主任津貼掛鈎兌現一次,從而使班主任工作和常規管理變得更加規範。實行安全責任追究制。成立安全工作領導小組,不斷完善各項防範設施和防範網路,加強安全教育,落實安全措施,消除安全隱患。明確目標,分工到人,落實責任。各部門主要負責人都是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做到誰主管誰負責,誰在崗誰負責,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個個心中有目標,人人肩上有壓力,事事有人問,處處有人管。吸取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慘痛教訓,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滲透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教會學生基本的求生技能。
學校制訂了面向全體教師的校本培訓計畫制定了各學科教育教學評價方案,明確提出了“一年打基礎,二年見成效,三年出成績”的專業培養目標。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嚴格按照規定執行,確保公開、公平、公正,極大地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制訂《教師校本培訓計畫》和《教師個人職業發展規劃》,鼓勵支持教師自我發展,主動提高;每年在師範類應屆大學畢業生中招聘一批年輕有為的新教師,通過考試方式,在全縣在職教師中招聘一批高水平的青年教師用以充實師資隊伍,增添新鮮血液;開展“青藍工程”、“十個一工程”、“名師工程”“基本功大賽”等活動,培養教師的綜合素質,使每一位教師始終保持終生學習昂揚向上的進取精神,不斷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道德修養。
新課改革
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學校制訂了《順河中學新課程改革工作發展規劃》、《順河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方案》、《順河中學校本課程實施管理辦法》、《順河中學校本教研工作實施意見》、《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豐縣順河中學學分認定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成立了課程改革領導小組,對課改工作進行全面管理和指導。充分挖掘校內外資源,積極開發校本課程,在充分調查了解學生需求的情況下,對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進行加工改造、新編校本課程。經過幾年的努力,目前學校已自主開發校本課程達58門,形成了校本課程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在教師管理、學生管理方面尊重師生人格,注重師生髮展。如成立了學生選科指導委員會等,自選為主,加以指導;鼓勵教師兼職選修課程,統籌安排和激勵制度相結合;開展評教評學活動等。學校在抓好必修課、選修課的基礎上,重點抓好綜合實踐課、信息技術課、體育藝術課、研究性學習課等,從增強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出發,課堂教學要求“三少、三多”即少灌輸、多引導,少具體、多方法,少批評、多鼓勵;布置作業要求做到“三精”,即精心布置、精細批改,精彩講評,力求課堂教學實現師生互動,生動靈活,既學到科學文化知識,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又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教師教學盡情盡意,學生學習輕鬆愉快。
新課改實施以來,全體師生積極參與,大膽探索,培養了師生主人翁意識,調動了師生參與管理的積極性。課程管理按照新課程實施方案逐步推進,管理機制運行有序、順暢。在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等方面,資源組合最佳化。
新課程實施以來,成績斐然,獲得專家的一致好評,教育專家先後8人到學校指導、講學,教學成果在全縣推廣,縣教育局、教研室及各高中1000多人到學校觀摩“循環大課堂”教學模式,舉辦專題培訓12次,2人被評為徐州市學科帶頭人,6人被評為縣學科帶頭人,21人在縣優質課評比中獲獎。
在進一步深化素質教育過程中,我們首先在創新中不斷改進和加強了德育工作。學校是徐州德育先進學校,在多年的實踐中,形成了“以學校為主體,以家庭為支撐,以社會為依託”的“三教結合、三力互補”的德育工作網路。堅持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健全德育工作隊伍,健全德育工作制度;寓德育於各科教學中,寓德育於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寓德育於校園文化中;常規教育與專題教育相結合,課內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學校教育與社會、親職教育相結合;切實抓好愛國主義、團隊精神和社會主義教育,切實抓好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教育,切實抓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理想信念教育,切實抓好文明習慣和道德品質教育,切實抓好組織紀律和民主法制教育。實現了德育內容系統化、德育活動系列化、德育考評制度化,強化了人格的感召力、師表的說服力、形象的吸引力,使德育工作出現了“人人都是德育形象,事事都是德育資源,處處都是德育陣地”的良好局面。德育基地建設一直是學校德育工作的一個亮點。學校不斷開發和利用校外資源,重視校外資源的利用。學校創設了六大教育基地(豐縣歷史博物館——傳統教育基地、豐縣預備役部隊——學軍基地、豐縣看守所或交警中隊——法制安全教育基地、順河村蔬菜園——學農基地、耀德集團——學工基地、順河鎮敬老院——學雷鋒基地),按計畫定期安排學生到基地活動,接受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教育效果。同時,培育高雅校園文化,營造良好育人氛圍,也是我們德育工作的一個著力點。“高雅校園文化工程”使三中校園“一草一木總關情,一牆一壁訴心聲”,到處充滿著人文精神,學生在俯仰之間即可受到薰陶,收到了“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學校在按規定開足開齊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的前提下,積極推進課程改革,注意開發校本資源,全面開設了選修課和活動課,實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體現了德、智、體、美、勞五育並舉,提高了素質教育的含量,學校全體學生在美術、武術、三門球、書法等校本課程中都有選修科目,教師、周圍民眾和學生家長亦有近百人參加,在社會上造成廣泛的影響。學校和豐縣其它三所中學聯合開發了《新國學讀本》、《新禮儀讀本》、《新公民讀本》、《新文學讀本》等專著,深得學生的喜愛。
學校以藝體為突破口,打造特色校園。學校全體學生在美術、武術、三門球、書法等校本課程中都有選修科目,教師、周圍民眾和學生家長亦有近百人參加,在社會上造成廣泛的影響。另外還成立了書法、田徑隊、武術隊、籃球隊、三門球隊及藝術課外小組。徐州師範大學王崇芝教授、張偉教授經常來基地指導體育專項學生訓練工作。2007年以來,學校先後培養國家一、二級運動員5人,為各大體育院校輸送本科生10餘人,連續三年體育本科上線居全縣第一名、徐州市前三名。30多名學生在書畫、音樂比賽中獲國家金銀銅獎,有4項運動項目在省運動會獲獎,50多名學生在縣市級以上運動會獲獎,書法興趣小組同學的作品多次在縣內展示,並連續多年在春節期間義務為老百姓題寫春聯。學校先後被命名為“徐州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培訓基地”、“江蘇大學高水平運動員培訓基地”、“豐縣書法家協會青少年書法培訓基地”、2010年榮獲為“中國美術教育先進學校”榮譽稱號,並被入編《中國美術教育先進學校》圖錄。學校女子三門球隊在省第八屆中學生三門球比賽中獲省第二名,第九屆獲第五名,第十屆獲第四名。近幾年學校書法班學生連創佳績,在全國中國小美術書法作品大賽中江玉迪等3人獲特等獎,杜文慧、陳曉雪等21人分別獲得金、銀、銅獎;在2010年度美術專業考試中,路明振等5人達中國美術學院教育學院分數線;王翩等16人過省美術統考分數線。體育組承擔的國家級課題子課題,經中國體育科學學會專家組的鑑定,順利結題並獲國家級二等獎。藝體教研組長渠敬宇同志代表課題組參加了在韓國舉行的“218”之星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