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樂灌區

豐樂灌區位於黃山南麓的豐樂河上,距上游豐樂水庫大壩7km,屬新安江流域。灌區面積136km2,設計灌溉田畝約7500hm2,分南北兩條幹渠,南乾渠灌溉徽州區、休寧縣、屯溪區等農田約3000hm2,長7.5km;北乾渠灌溉徽州區、歙縣等農田4500hm2,長21km。灌區工程1978年開始建設,1980年起陸續發揮灌區效益。豐樂灌區屬於山區丘陵崗沖地帶型灌區,區域內切嶺工程眾多,南北乾渠總計有17處,切嶺深度一般為5~15m。

概述

豐樂灌區位於黃山南麓的豐樂河上,距上游豐樂水庫大壩7km,屬新安江流域。灌區面積136km2,設計灌溉田畝約7500hm2,分南北兩條幹渠,南乾渠灌溉徽州區、休寧縣、屯溪區等農田約3000hm2,長7.5km;北乾渠灌溉徽州區、歙縣等農田4500hm2,長21km。灌區工程1978年開始建設,1980年起陸續發揮灌區效益。豐樂灌區屬於山區丘陵崗沖地帶型灌區,區域內切嶺工程眾多,南北乾渠總計有17處,切嶺深度一般為5~15m。

大事記

1980年-1990年
豐樂灌區成功地抵禦了10個年份的大幹旱,產生抗旱社會效益1億多元,有效地促進了受益區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2節水改造的必要性豐樂灌區屬於太湖流域新安江水系,多年平均降雨量約1800mm,本灌區降雨量雖然較為充沛,但在年內和年際分布都極不均勻,灌區春汛較早,每年的4-6月份雨量集中,約占全年降雨量的45%以上,7月份以後降雨量顯著減少,常出現秋旱,對本地區主要農作物的生長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在主灌溉期,豐樂灌區引水樞紐引用豐樂河水,解決了旱情。
2003年
幾十年未遇的乾旱威逼著我市廣大農村,而在豐樂水庫灌區內的徽州區、休寧縣、歙縣的7個鄉鎮60多個行政村近10萬畝農田,卻因豐樂水庫源源不斷的供水灌溉,水稻生長茁壯。豐樂水庫在今年罕見的大旱中再次發揮了作用。
豐樂水庫坐落在徽州區豐樂河上,是一座防洪、灌溉和發電綜合利用的中型水利水電樞紐工程,豐樂大壩電站尾水供給豐樂灌區136平方公里的11.2萬畝農田灌溉。今年6月底,憑著長年積累的經驗,豐樂水庫抓住最後一次強降雨機遇蓄足了水,為今年抗旱提供了寶貴的水源。大旱以來,豐樂水庫灌區抗旱在市水電局和豐樂水庫管理處的領導指揮下,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序、科學、合理、高效”的要求,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資源,合理調節水量,有條不紊地開展灌區抗旱工作。
大旱面前,豐樂水庫灌區管理站20多位幹部職工,成為阻擊“旱魔”的“尖兵”。2003年7月12日以來,他們主動放棄一切假日,實行24小時輪班,晝夜巡視,在渠道上,確保灌溉暢通。南、北乾渠所有水閘和放水口都有專人值守、檢查。管理站同志及時發現並排除了數次險情,確保了連續灌溉:7月20日,北乾渠20號渠下涵右渠底出現管涌,渠底開始沉陷。灌區管理站迅速組織近50人的搶險隊伍,從凌晨4時開始搶險,直至次日凌晨1時,終於徹底解決了管涌險情。南乾渠烏鴉嶺一處渠體外邊坡滲水嚴重,且渠頂開始開裂,同樣,在灌區管理站組織40多人奮戰2天后排除了險情,清清的渠水沒有斷流,源源不斷地奔湧向徽州區和休寧縣的數萬畝良田。
據統計,自抗旱以來,豐樂水庫灌區灌溉用水量達1114.9萬立方米,其中北乾渠910萬立方米,南乾渠205萬立方米,總受益農田面積9.5萬畝。
面對仍將持續的高溫乾旱,豐樂水庫工程管理處處長陳雙喜表示:豐樂水庫管理處已充分做好抗大旱和長期抗旱的準備。將更加合理地調節好有限的水源,確保灌區內人畜用水、農業生產用水,為抗旱奪豐收做出貢獻。
2011年
黃山市範圍降雨量偏少,水稻正處於抽穗拔節關鍵時期,豐樂灌區南北乾渠全線開閘放水,以保證水稻供水需求。豐樂水庫灌區是該市最大灌區,控制總面積136平方公里,灌溉徽州區、歙縣、休寧縣境內7個鄉(鎮)11.2萬畝耕地,其中水田9.99萬畝、旱地1.21萬畝。2011年5月2日豐樂灌區首次放水灌溉,已開閘放水六次,總灌溉水量1280萬方,累計灌溉三十餘萬畝次,徽州區、歙縣和休寧境內屬灌溉範圍內的農田得到有效灌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