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座日](/img/7/460/nBnauM3XwcDN5MDO0AzMxADNwITMwITN5ADMwADMwAzMxAzLwMzL0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重要意義
![讓座日](/img/3/3a0/nBnauM3X1AzN4YDM4AzMxADNwITMwITN5ADMwADMwAzMxAzLwM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目前,北京是政府層面上推廣“讓座日”的首個城市。
活動安排
![讓座日](/img/3/5a5/nBnauM3X4ADM0ITMxgDO1YzMwITMzQTO3ADMwADMwAzMxAzL4g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第一階段為宣傳階段,從2月到4月,主題為“文明讓座我快樂”。該階段將通過在公交和捷運中張貼標識和海報,營造主動讓座的車廂文化。公車上的電子螢幕將滾動播發讓座訊息,並通過媒體呼籲北京市民關愛“老、弱、病、殘、孕”乘客。3月22日將開展中小學生讓座活動。4月22日,開展公交司售人員宣傳讓座日活動。
第二階段為推廣階段,從5月到6月,主題為“文明讓座我光榮”。該階段將評選“文明讓座車組”和“文明讓座好榜樣”。在車身上張貼顯著標識,褒揚讓座活動開展較好的文明車組。
第三階段為實踐階段,從7月到9月,主題為“文明乘車我監督”。將組織市屬媒體在全市範圍內進行暗訪,對暗訪到的讓座事跡公開報導褒揚,同時對拒絕為老、弱、病、殘、孕乘客讓座的乘客進行曝光批評。
第四階段為總結階段,時間為10月份,主題是“文明讓座我自覺”。該階段將召開表彰大會,及時表彰協調讓座的優秀乘務員和先進集體、讓座的乘客。
相關評論
讓與不讓各有選擇
表示支持的網友們不少是抱著“好人就要有好報”的態度:“乘車時主動為老、弱、病、殘、孕等乘客讓座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美德。”網友“欣兒”道。針對有些青年人不願意向老人讓座的現象,網友“一品蛋炒飯”有點憤慨:“叫你讓個座就這么難,讓個座會累死你啊,年紀輕輕的這么市儈!老祖宗說得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讓座日](/img/b/df0/nBnauM3XzYDOzgjN3YTMxADNwITMxIDN3ADMwADMwAzMxAzL2EzLxQ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網友“自己的沙場”則對被讓座人的反應不滿:“你讓坐,他一點表情都沒有,他搞得自己人五人六的一樣,你卻感到自己不三不四。”
“讓座究竟是個人道德還是社會良心?讓座不讓座,功過留給後人說。”在這場關於讓座問題的熱議中,網友“驚起卻回頭”倒是氣定神閒。
物質獎勵賣座之嫌
網友“落花隨我行”對讓座有獎的做法表示質疑:“本來是國人應盡的道德職責,現在為什麼還要獎品來推廣呢?這不叫讓座,這叫賣座。”網友“南十字星”也有類似的擔心:“我幾乎每次都給老人讓座,但如果有這個政策,我倒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我怕別人說我為了物質獎勵才讓座。”他認為愛心並不需要一紙證明。
網友“浪花朵朵”則不同意這種說法,他舉了孔子的一個例子說明:“春秋時期,魯國有一條法律,凡是肯出錢把被賣為奴的國人從外國贖回來,就有賠償和獎勵。這條法律令很多流落他鄉的魯國人因此得救,重返故國。後來孔子的弟子子貢從國外贖回來了很多魯國人,卻拒絕了國家的賠償,結果被孔子大罵子貢,認為子貢此舉是把“義”和“利”對立起來了。孔子認為,行善舉的人不會受到損失,而且得到獎勵,長此以往,願意做善事的人就會越來越多。”這位網友贊成“讓座日”的獎勵規定是善法。
網友“高爾夫”也樂於接受獎勵:“還是腳踏實地認認真真收集讓座愛心卡吧,到年底還可以領取獎勵。
![讓座日](/img/f/a27/nBnauM3X0EzN0gjNxEzMxADNwITMwITN5ADMwADMwAzMxAzLxMzLzc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強制執行令人反感
網友們尤其對“對不讓座者曝光”這條表示反感,認為這樣做在違初衷,讓人產生逆反心理。“強制手段與曝光,只會加劇矛盾,還請政策制定者三思。”網友“小石頭”稱。
網友“之乎者也”認為:“讓座是義務,不讓是權利,不讓就曝光這規定實在搞笑。”網友“林浩君”則描述了一些假設情景:“我熬夜了,我乘公車回家睡覺。累得跟條狗沒什麼區別。邊兒上站了老頭老太太去晨練。我非要給他們讓座?不讓就曝光我?”
對此,網友“珞珈之巔”認為:“不主動給老弱病殘讓座,是中國教育的失敗;強迫別人讓座,或者曝光那些不主動讓座的人的照片等隱私,是中國法制的失敗。”網友“只禁城”也指出:“如果說被曝光者是道德問題,那么曝光者就是法律問題了。真敢這么做的話其執行機構就等著敗訴賠錢吧。”
網友“石頭”覺得“讓座日”的想法挺搞笑:“讓不讓座是一種道德性的問題,能規定嗎?以後還要規定扶盲人過馬路日,撿錢歸還日,說話禮貌日……每天都不得閒,最後規定一個清靜日。”網友“小天女”也來添點幽默:“某人想出名,就每月22日專門去坐公車等人曝光。”
網友“從不信天使”甚至直言:“你們信不?這樣會使讓座的人越來越少!”事實如何?我們拭目以待。
不過,在眾網友的板磚之下,網友“白與夜”卻送上鮮花:“這種方法很無奈,但也不失是一種方法。前段時間有個人曝光了搶座的人,結果被網上的人炮轟。我不知道為什麼,在我看來我覺得他做的沒錯……我這樣說是因為我從來都會讓座的,所以我也不怕被人曝光。我質疑那些擔心被曝光的人,你們怕什麼?”
網友“老馬識途”則提出建議:“要做到尊老愛幼,必須法律硬性規定老弱病殘孕專座,一般情況下除上述人等外,其他人不得入座。在座位特別擁擠時,可以坐,但有上述人等上車時,必須讓座,不讓座即為違法,可以報警處理。十幾年前,我到德國探親,在公車上,誤坐了老弱病殘專座,一位女士立即提出指責。我一看座位窗邊的標誌,趕緊離開,到別的座位上。這就是法律的威力。”
“讓座”是民生問題
網友“天涯豬妹夫”認為:“這不是道德問題,這是民生問題。”網友“會友”更直接地說:“換個角度想一下,政府為什麼不解決乘客的座位問題呢?這是政府的失職,為什麼要讓百姓來受過?倉廩足而知禮,正因為社會資源不豐富,還要靠搶,何至今天還會為了一張公交椅子而爭執不休嗎?”
北京網友“nunu402”描述了他的經歷:“早晨331,到了北大,一堆人往上擠啊,售票員GG扯著脖子對著老頭老太太們喊,別擠了,上不來了,早高峰都是上班上學的,您遛彎兒買菜的再等一輛,非得擠這一個啊。當時車裡人聽得是熱淚盈眶啊!”“nunu402”認為:“我想說的是一個簡單的現象,其實包含了人口老齡化,社會服務設施不完善,政府管理無能等多方面問題,但是現在只想用道德約束來改變現狀是不可能的。”
網友“風中亮出你的旗”擺出不願意讓座的原因:“路線太長,人們站得累了肯定人人都想找座坐。北京市確實太大了,去任何一個地方辦事都得十站二十站以上的路程。二是北京公車和捷運上的人太多了,大部分人為了避免挨擠而不願意讓座。”
網友們也分析了受助對象的情況。何謂“老弱病殘孕”?大家有不同的看法。網友“花樣年華”批評道:“很討厭一些家長背著孩子的書包領著孩子站在你的身邊一個勁地說:寶貝累了吧,沒人讓座,咋辦?媽媽抱著吧……結果出現了60歲的老人給5歲的孩子讓座。”
網友“老出錯”卻持相反的觀點:“許多國家力所能及的老年人,把"憐憫"他們看做一種人格的侮辱,中國沒有這個傳統,倒是喜歡“倚老賣老”。去過歐美的朋友,大概都會有一條比較深刻的體會——孩子的地位最高:坐飛機、過海關,帶孩子的人都會有一個專用通道,不用排隊;羅浮宮里有個從二層到一層的平台升降機,只供帶小孩的和身有殘疾的遊客使用;乘公車,哪怕是老人也會主動給孩子讓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