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ìshì
解釋:
1.見"議謚"。
yìshì
1.見"議謚"。
謚議是現代詞,是一個專有名詞,指的是古代帝王﹑貴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後﹐下禮官評議其生平事跡﹐依據諡法擬定諡號﹐奏請欽定﹐謂之"謚議"。漢崔駰有《章帝謚議》。
謚議 釋義《曾鞏謚議稿》卷,宋,劉漢弼書,紙本,手卷,縱35cm,橫97.5cm,行書,33行,623字。 此卷是劉漢弼為北宋文學家曾鞏所著謚議。 《曾鞏謚議稿》...
《故太保贈太師韓國苗公謚議》是唐代獨孤及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唐中宗孝和皇帝謚議冊文》是唐代蘇頲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諫議大夫江文蔚謚議》是南唐陳致雍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駁太常擬故相國江陵尹謚議》是唐代獨孤及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諡法:追謚的準則。即帝王、諸侯、卿大夫、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其生前事跡及品德,給予一個評定性的稱號以示表彰。始於西周中葉稍後。從周文王、武王至懿王,王號...
詞語 起源 使用 相關 全集陸遜字伯言,吳郡縣人。本名議,世代為江東大族。孫權做將軍時,陸遜二十一歲,開始在將軍府中做官,曾任東西曹令史,後出任海昌屯田都尉,併兼任縣令。
個人檔案 簡明歷史傳記 簡明演義傳記 陸遜的歷史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