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工作簡歷
2015.12–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1.06–2015.12: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0.12–2011.06: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2010.07–2010.12: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講師;
2008.10–2010.07: 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後(公共管理)
教育經歷
2006.10–2015.05:德國柏林洪堡大學資源經濟系,博士學位(Dr. rer. agr.,農業經濟學方向);
2002.09–2008.08:南京農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學位(土地資源管理,獲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1998.09–2002.06: 南京農業大學土地管理學院,學士學位(土地資源管理);
研究領域
主要關注土地經濟與制度、資源與環境管理領域的研究。
尤其是土地配置效率和治理效率、土地制度比較分析等方面積累了系列的成果。相關研究得到歐盟官方新聞文摘“Science for Environment Policy” 摘錄和轉載,並因此受到德國聯邦自然保護委員會邀請大會發言;對因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造成的農地非農化過度損失的實證研究,得到溫家寶總理批示;將交易費用經濟學套用到農地非農化治理結構選擇的若干研究,引起了學界關注。開發了一套簡單易行的制度監測評估方法,得到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十二五期間土地資源巨觀形勢與政策實施監測評估”項目連續五年採用。
科研項目
[1]基礎設施用地“綠色化”的管理機制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573231)
[2]農地非農化管理的基礎性制度:評價和創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71273008)
[3]WaterLab - River Basin Management Games Supporting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Water Policy,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外國青年學者研究基金項目(71350110520)
[4]農地非農化治理效率評價與政策仿真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70903057)
[5]農地非農化管理的市場機制:系列案例的調查研究,教育部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專項資金資助項目(201281)
[6]我國耕地資源休養戰略和保障機制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4ZDA039)
[7]典型國家和地區公共土地利用與土地收益管理的經驗借鑑,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子課題(13JZD014)
[8]林地承包權流轉的市場運行機制研究——基於浙江、江西、福建三省的經驗,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項目(09YJC630195);
[9]促進浙江產業結構升級的土地調控政策研究,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立項課題(10CGYD15YBQ)
[10]土地非農化管理:模式比較和制度創新,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11ZJQN028YB)
[11]土地非農化的治理效率,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項目(2012年度)
[12]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問題研究,國家發展改革委委託項目
[13]“十二五”期間土地資源巨觀形勢與政策實施監測評估,國土資源部全國土地資源調查評價項目(DCPJ151406-01)
[14]深圳市土地整備補償制度研究, 深圳市規劃與國土資源委員會、國家開發銀行深圳分行資助項目
[15]深圳市土地整備中的收益分配製度研究,深圳市規劃與國土資源委員會、國家開發銀行深圳分行資助項目
[16]貴州省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建議,貴州省土地勘測規劃院委託項目
[17]農地非農化配置效率的經濟學實證分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0425002)子課題;
[18]規範農業結構調整的用地政策調研,國家土地督察上海局項目;
[19]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土地政策研究,國家土地督察上海局項目;
[20]Governing Farmland Conversion in the Quest for Sustainability, 德國Bosch基金項目(2008 GoCon);
[21]Sustainabl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德國教育部項目(German Ministry for Education and Research,Project ID: 2246);
出版著作
[1] Tan R., Governing Farmland Conversion in China - Transactions and Institutional Fit, Aachen, Shaker Verlag, 2015
[2]譚榮、曲福田,土地非農化的治理效率,北京,科學出版社,2015
[3] 譚榮,集體林地流轉的市場機制——公共品的交易費用,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4]譚榮,中國土地安全評論,北京,金城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
[5]唐健、王慶日、譚榮,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農村土地政策改革試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6]曲福田,譚榮,中國土地非農化的可持續治理,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7]吳次芳,譚榮,農地保護層次論,北京:地質出版社,2010
教學工作
本科生大類必修課《公共管理學》
本科生通識課程《制度與社會》
本科生專業必修課《不動產法學》
本科生專業必修課《房地產金融與投資》
本科生專業必修課《項目可行性分析》
本科生專業必修課《土地管理實踐》
碩士研究生專業選修課《公共經濟學》
碩士研究生專業必修課《土地與城市管理學科前沿》
碩士研究生專業必修課《區域發展與空間規劃》
碩士研究生專業選修課《研究生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英語閱讀》
博士研究生專業必修課《管理學專業外語》
博士研究生專業選修課《土地科學研究方法論》
代表論文
[1] Tan R.*, Zhou T., 2015. Decentralization in a centralized system: Project-based governance for land-related public goods provision in China, Land Use Policy, 47, 262-272
[2] Beckmann V., Otto I.M., Tan R.*, 2015. Overcoming the legacy of the past? Analyzing the modes of governance used by the Polish agricultural producer groups, Agricultural Economics-Zemedelska Ekonomika, 61, 222-233
[3]Tan R.*, Wang R., Sedlin T., 2014. Land-development offset policies in the quest for sustainability: what can China learn from Germany? Sustainability, 6, 3400-3430
[4] Tan R.*, Beckmann V., Qu F., Wu C., 2012. Governing Farmland Conversion for Urban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action Cost Economics, Urban Studies, 49, 2265-2283
[5] Tan R., Qu F.*, Heerink N., Mettepenningen E., 2011. Rural to Urban Land Conversion in China-How Large is the Over-conversion and What are its Welfare Implications? China Economic Review, 22, 474-484
[6] Tan R.*, 2011. Reforming China’s land policy for its green target, Environment, 53, 29-33
[7] Tan R.*, Beckmann V., 2010. Diversity of Practical quota systems for farmland preservation: a multi-country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C: Government and Policy, 28, 211-224
[8] Tan R., Beckmann, V., Van den Berg L., Qu F.,2009.Governing Farmland Conversion: Comparing China with the Netherlands and Germany. Land Use Policy, 26, 961-974.
[9] Shi C., Yuan Y., Tan R.*, 2014. Governing environment in China: Lessons from using land and water. In: Mukherjee S. & Chakraborty D. (eds.),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and Governance: Diverse Perspectives from Asia, Routledge, 203-218
[10]Tan R*. Qu F., 2010. What Is the Optimal Rate of China’s Conversion of Farmland? Statistical Experience from Past 15 Years. In: Beckmann V. et al. (Eds),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Natural Resource Management in East and Southeast Asia. Aachen: Shaker-Publisher.
[11]譚榮, 曲福田. 中國農地發展權之路:治理結構改革代替產權結構改革,管理世界, 2010, 6.
[12]譚榮, 曲福田. 政府與市場邊界:土地非農化治理結構的選擇, 管理世界,2009,12.
[13]譚榮, 曲福田. 中國土地非農化與農地資源保護:從兩難到雙贏,管理世界, 2006, 12.
[14]黃礪、譚榮,農地還權賦能改革與農民長效增收機制研究——來自四川省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的證據,農業經濟問題,2015,36,No.5, 12-21
[15]黃礪、譚榮,中國農地產權是有意的制度模糊嗎?中國農村觀察,2014,36,No.6, 2-13
[16]張舟、譚榮、石琛、王慶日,林地流轉模式的選擇機理及其政策啟示,中國土地科學,2014,28,No.5,11-18
[17]張舟、譚榮、吳次芳、王慶日、許實,走出政府治理下土地二次開發的實踐困境,中國土地科學,2012,26,No.10,41-47
[18]羅文斌、譚榮,城市旅遊與城市發展協調關係的定量評價——以杭州市為例, 地理研究 , 2012,31,No. 6,1103-1110
[19]高向軍、董菊卉、彭愛華、程正平、吳次芳、譚榮,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的用地政策評析:基於滬浙閩地區的調研,中國土地科學,2012,26,No.5, 4-8
[20]張鴻輝、曾永年、譚榮,基於多智慧型體的農地非農化時空模擬與規劃模型, 測繪學報, 2011,40,No. 3,366-372
[21]張鴻輝、曾永年、譚榮、劉慧敏,多智慧型體區域土地利用最佳化配置模型及其套用,地理學報,2011,66,No. 7,972-984
[22]譚榮,制度環境與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生態環境與保護》,2010,20,No.11
[23]譚榮. 徵收和出讓土地中政府干預對土地配置效率影響的定量研究,《中國土地科學》,2010,8.
[24]譚榮. 制度環境與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自然資源學報》,2010,7.
[25]譚榮. 土地產權及其流轉制度改革的路徑選擇,《中國土地科學》, 2010,5.
[26]譚榮. 荷蘭農地非農化中政府的強勢角色及啟示,《中國土地科學》,2009, 12.
[27]譚榮, 曲福田.農地非農化代際配置與農地資源損失,《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7, 3.
[28]譚榮, 曲福田.農地非農化的空間配置效率與農地損失,《中國軟科學》,2006, 5.
[29]譚榮, 曲福田.從土地利用效益看農業布局和結構調整——以江蘇省為例,《經濟地理》,2006,6.
[30]譚榮, 曲福田.現階段農地非農化配置方式效率損失及農地過度性損失,《中國土地科學》,2006,3.
[31]譚榮, 曲福田.自然資源合理利用與經濟可持續發展,《自然資源學報》,2005第6期: 797-805
[32]譚榮, 曲福田.補貼對林業生產及森林生態效益影響的經濟學分析:一個定量分析模型,《自然資源學報》,2005第7期: 605-612
[33]譚榮, 曲福田.中國西北地區公共雨水資源利用的制度均衡與改進,《中國農村經濟》,2005第7期: 4-10(中國人民大學報刊複印資料(全文複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