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苗·卡里莫夫

1961年,蘇共二十二大召開,卡里莫夫當選蘇共中央委員並成為書記處書記波斯別洛夫的助手。 1964年,赫魯雪夫下台,勃列日涅夫集團掌權,經蘇斯洛夫提議,卡里莫夫重回蘇共中央主持理論研究工作。 1976年蘇共二十五大上卡里莫夫成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成為理論和意識形態的領導人之一,並主持了部分工作,同年獲得金星獎章。

謝苗•卡里莫夫(1920~1997),蘇聯共產黨的傑出理論家,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活動家。

卡里莫夫於1920年出生於烏克蘭利沃夫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自幼經受了艱苦生活的考驗。16歲時從當地工農中學畢業後便加入了蘇聯共產黨,並以優異成績就讀於列寧格勒大學政治經濟學系。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之後列寧格勒遭到長達900天的圍困,在此期間他應徵入伍,加入了保衛列寧格勒的戰鬥,後因傷離開前線,但仍然在後方加入後勤工作。由於他工作傑出,受到了時任列寧格勒州委負責人日丹諾夫的嘉獎,因此為其後來的工作產生了重大影響。1944年,列寧格勒被解放,蘇軍轉入反攻,卡里莫夫被調入列寧格勒方面軍任團政治部宣傳處長,隨軍解放了愛沙尼亞的土地,參與了對德國庫爾蘭集團軍的最後之戰,獲得紅星勳章。

衛國戰爭結束後,卡里莫夫被調入莫斯科大學進修,主修政治經濟學和國際共運史,在此期間他熟讀馬列著作,後升任講師。赫魯雪夫上台後,卡里莫夫多次投稿《真理報》,批判貝利亞和後來所謂“莫洛托夫,馬林科夫,卡岡諾維奇反黨集團”的思想和路線,獲得了當時主管蘇共意識形態的蘇斯洛夫的賞識,隨即被調入蘇共中央宣傳部門工作。1956年參加《個人崇拜及其後果》報告(即“秘密報告”)的起草,並當選蘇共二十大代表。之後年匈牙利事件爆發,卡里莫夫隨蘇斯洛夫進入布達佩斯,經歷了二戰後最危險的一次行程,隨後他關於匈牙利事件的報告嚴謹細緻,為蘇共決策層提供了很好的一手資料。波匈事件後,中共在人民日報發表了《論無產階級專政的歷史經驗》一文,引起了社會主義陣營的極大反響,經卡里莫夫推動,該文被全文發表在《真理報》上,獲得好評。1959年,他在第三次全蘇作家協會代表大會上結識了“解凍”時期的蘇聯文學家康斯坦丁•彼得洛維奇,並與之保持了40年的友誼。1961年,蘇共二十二大召開,卡里莫夫當選蘇共中央委員並成為書記處書記波斯別洛夫的助手。隨後中蘇論戰爆發,卡里莫夫去信建議赫魯雪夫制停止攻擊中共,但被斥責“不了解大局”。之後,他又對赫魯雪夫改革的一些做法提出了不同意見,遭到赫魯雪夫的批評,因此,他於1963年被任命為蘇聯駐安哥拉大使,離開莫斯科。1964年,赫魯雪夫下台,勃列日涅夫集團掌權,經蘇斯洛夫提議,卡里莫夫重回蘇共中央主持理論研究工作。在60,70年代,卡里莫夫多次隨代表團出訪東歐和非洲社會主義國家,並寫出了著作《當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發展趨勢》,客觀分析了當時國際共運的特點,總結了經驗。他還參與起草了蘇共二十三大和二十四大的政治報告,並於1972年參加了《赫爾辛基協定》的簽署。1976年蘇共二十五大上卡里莫夫成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成為理論和意識形態的領導人之一,並主持了部分工作,同年獲得金星獎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