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名片
謝哲邦,祖籍寧波,九三學社社員。上海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鋼琴教研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上海音樂家協會鋼琴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上海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鋼琴即興彈奏協會理事、全國及上海鋼琴考級高級考官。長期從事音樂理論、鋼琴演奏、鋼琴即興伴奏的教學研究工作。藝術經歷
謝哲邦出生在一個教師之家,父母雖不是音樂領域的專業人士,卻都是音樂愛好者,——精通小提琴的父親,擅長鋼琴演奏的母親。“生活在這樣一個教師之家中我感到非常自豪”,謝哲邦教授言辭間不時流露出一種幸福感,受家庭良好音樂氛圍的薰陶,謝哲邦從小習琴,這為他今後的音樂之路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論文——提出鋼琴教改新思路謝哲邦忘我的投入到音樂學習當中,同時也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教學工作當中。三十年如一日的任職於自己的工作崗位,兢兢業業。
在教研中,謝教授長期潛心高等音樂教學的科學教育理論研究,提出了鋼琴教學的改革思路:把鋼琴演奏、鋼琴即興伴奏教學,與美育教學、素質教育等結合起來,通過感性思維與理性思維相互滲透的教學模式,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從而使鋼琴教學成為發展學生能力的良好方式。在教改研究中,撰寫並先後在國家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多篇:《淺析鋼琴演奏中的感覺思維模式》、《鋼琴即興伴奏的藝術形式審美教育》、《談新的教育形勢下的高師鋼琴即興伴奏課程建設》、《對中國鋼琴考級熱的理性轉變與常態發展的思考》等,在學術界產生良好反響。其中《談師範音樂教學中即興伴奏的課程建設》在全國首屆即興伴奏研討會獲“優秀論文獎”,《鋼琴即興伴奏的藝術審美價值》獲教育部第二屆全國大學生活動高校藝術教育科研論文三等獎及全國第二屆大學生藝術活動展演上海市活動高校藝術教育科研論文一等獎……專著——為高師教育貢獻力量“鋼琴即興伴奏是對歌曲的二度創作”,謝哲邦對治學一直抱著嚴謹、謙遜的態度,在注重鋼琴教學實際的同時,對鋼琴即興伴奏理論也潛心研究,出版專著《鋼琴即興伴奏實用教程》,這是謝教授幾十年來潛心鑽研、教學實踐的成果。專著結合中小學生教師以及社會藝術實踐的需要,致力於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建設,把即興伴奏的教學改革定位在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綜合性人才的目標上,使高師即興伴奏教學由單一的課程結構向綜合性轉變,由技能性的學科本位向人文藝術學科整合轉變,由實用的工具性向審美的創新性轉變。《鋼琴即興伴奏實用課程》至今已成為全國各高等院校師範類學生必修課程專業選擇用書,廣泛用於我市中國小在職音樂教師240培訓專業培訓課程,2006年起被列為上海音樂家協會業餘考級項目,作為考級指定選用教材,2007年又列為上海市教委重點課程項目,2008年底更是獲得了上師大教學成果一等獎。在談到鋼琴教育事業時,謝哲邦表示,鋼琴即興伴奏是目前國內鋼琴教育的薄弱環節,能夠為鋼琴即興伴奏做出一點貢獻,自己很欣慰。
此外,2008年,謝教授組織、帶領鋼琴教研組的同仁,總結多年教學實踐經驗,主編了高等師範院校教材《鋼琴必修教程》1-5冊,並於2009年1月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目前,教材發行量已近達萬套,深受師範院校專家好評。創作——源於熱愛 益於演奏
謝哲邦從小熱愛創作,大學後系統的學習讓他先後創作並發表女高音獨唱曲《歌唱祖國的春天》、女聲二重唱《校園的春風》、小提琴合奏曲《春回大地》等音樂作品;並譜寫了《行進在祖國的大地》、《灕江謠》、《蘭花花》等百多首鋼琴伴奏譜。先後錄製兩盒近四十首古詩詞吟唱曲磁帶;灌制賀綠汀《新中國的青年》、《童心童聲》專輯、《多元整合幼稚園活動教程》幼兒銜接歌曲演唱等CD唱片近百首歌曲。
“創作與演奏是相輔相成的,”謝哲邦概括了創作與演奏的關係,他認為創作能在一定程度上為演奏者注入新的靈感,善於創作的演奏者會賦予作品新的理解,潛移默化下,提升演奏者的表演水平。
“愛學生是重要的,無論是什麼樣的學生,都應同等對待,在教學中以鼓勵為主,讓學生髮現自己的價值,成為合格的社會接班人。教師要做的就是無償為學生奉獻,學生無需為老師做什麼,他們得到的一切就是對老師最大的安慰。”謝哲邦用最簡單質樸的言辭向我們闡述了他的育人觀點。
在教學中,謝哲邦堅持“技術與思維並重,感性與理性整合”的教學原則,不但重視藝術上技能技巧的傳授,且注重學生全面素質(包括心理素質、思維素質、審美能力以及人文素養等)的培養,教學效果顯著。多名學生在參加校內和校外的各項鋼琴比賽中獲獎,謝哲邦也多次榮獲園丁獎、優秀指導獎。“拓展師生藝術視野,重視國內外學術交流”,這是謝哲邦對於音樂教育的獨到看法,他積極為師生的交流學習創造機會:在上師大,每個學期都要舉辦專家講座5~6次,聘請國外專家、國內大師來提高音樂學院的鋼琴教育。2008至2010連續三年,上海師範大學國際音樂周鋼琴大師班及國際音樂季活動,更是吸引了各高校音樂界的同行們,這既開闊了他們的藝術視野,也增進了學校間的交流。在2010年,32場大師班講座及音樂會為學生們帶去了一次次音樂上的學習與展示機會,為教師們也提供了更大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