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大逆

封建時代稱損壞皇陵、宗廟、宮闕等行為為“謀大逆”。 ”《唐律·名例·十惡》:“二曰謀大逆。 ”原註:“謂謀毀宗廟、山陵及宮闕。

含義

封建時代稱損壞皇陵、宗廟、宮闕等行為為“謀大逆”。為“十惡”之一。

出處

“謀大逆”最早見於《史記·孝文本紀》:“間者諸 呂 用事擅權,謀為大逆,欲以危 劉氏 宗廟。”《唐律·名例·十惡》:“二曰謀大逆。”原註:“謂謀毀宗廟、山陵及宮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