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格
諫簋(jiàn guǐ),高21.2cm,寬29.5cm,重5.28kg。
特徵
![諫簋](/img/5/63b/nBnauM3X1EzMxczM5QTN4gDM5ETMwADMwADMwADMwADMxAzL1gzL1E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銘文
![諫簋器銘拓片](/img/3/1d7/nBnauM3X1cjN5MzM5gzM0EDM5ITM1ATM3EDOwADMwAzMxAzL4MzL2g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蓋器對銘,器銘文9行102字,蓋10行101字:
唯五年三月初吉庚寅,王在
周師錄宮。旦,王格大室,即位。
馬共佑諫入門,立中廷。王
呼內史先冊命諫曰:“先王既
命汝王宥,汝謀不有聞,
毋敢不善。今余唯或命汝。
賜汝攸勒。”諫拜,稽首。敢對揚天
子丕顯休,用作朕文考惠伯
尊簋。諫其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
銘文大意:在五年三月第一個吉日庚寅那一天,王在周地的師錄宮。天剛亮,王到大廳,坐定位子。司馬共帶領做器者諫進入廟門,站立於庭院中間。王召呼史官內史先冊命諫,說:“我的先輩周王既然已經任命你兼管王的宴樂之事,你不能思慮有所不周,不能不善待其事。現在我繼續任命你管理原來的事情。賞賜給你一套馬籠頭。”諫拜,叩頭。為答謝和宣揚天子偉大顯赫的美意,諫因此做了祭奠其死去的父親惠伯的簋。諫的後代子孫萬年永寶用這件簋。
這篇銘文說明,在西周時代的官職任用制度中規定,即或是不增減任命,只是重申前王的任命,也需舉行一次冊命典禮。
解釋
竊曲紋
詞條概要:《呂氏春秋·適威》:“周鼎有竊曲(一作窮曲),狀甚長,上下皆曲,以見極之敗也。”總的特點是長帶形,兩端鉤曲,始見於西周晚期。
對銘
銅器研究中的術語。古人在青銅禮器上加鑄銘文以記鑄造該器的原由、所紀念或祭祀的人物等等。在有蓋器如鼎、簋等器物上,多同時在蓋和器上鑄有文字內容、字數及字型完全相同的銘文,稱為對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