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幅法

調幅法

調幅法是彎矩調幅法的簡稱,它是在彈性彎矩的基礎上,根據需要適當調整某些截面的彎矩值。通常是對那些彎矩絕對值較大的截面彎矩進行調整,然後,按調整後的內力進行截面設計和配筋構造,是一種實用的設計方法。

概述

彎矩調幅法的一個基本原則是,在確定調幅後的跨內彎矩時,應滿足靜力平衡條件,即連續梁任一跨調幅後的兩端支座彎矩 MAMB(絕對值)的平均值,加上調整後的跨度中點的彎矩 M1’ 之和,應不小於該跨按簡支梁計算的跨度中點彎矩 Mo

另外還要考慮塑性內力重分布後應取得的效果-----⑴為了節約鋼筋,應考慮彎矩包絡圖的面積為最小,⑵為了便於澆築混凝土應減少支座上部承受負彎矩的鋼筋,⑶為了便於鋼筋布置,應力求使各跨跨中最大正彎矩與支座彎矩值接近相等。

規定

按彎矩調幅法進行結構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計算時,應遵循的下述規定:

1)鋼材宜採用I、II級和III級熱軋鋼筋,也可採用I級和Ⅱ級冷拉鋼筋;混凝土宜採用強度等級為C20~C45的混凝土;由於熱軋鋼筋具有明顯的屈服平台,普通混凝土比高強混凝土有較好的塑性,所以選用具有較好塑性的材料,是保證塑性鉸具有預期轉動能力的基本條件。

2)截面的彎矩調幅係數β一般不宜超過25%;

3)彎矩調整後的梁端截面相對受壓區高度ξ不應超過0.35也不宜小於0.10。鋼筋混凝土板的負彎矩調幅幅度不宜大於20%。

4)連續梁、單向連續板各跨兩支座彎矩的平均值加跨度中點彎矩,不得小於該跨簡支梁的彎矩。任意計算截面的彎矩不宜小於簡支彎矩的1/3;

5)考慮內力重分布後,結構構件必須有足夠的抗剪能力。

並且應注意,經過彎矩調幅以後,結構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下不應出現塑性鉸。

一般,我們採取在原有彈性彎矩圖上疊加一個倒三角形的彎矩圖的方法來進行調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