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1、從書面材料中獲取信息的過程。書面材料主要是文字,也包括符號、公式、圖表等。首先是把文字元號變成聲音,後達到對書面材料的理解。閱讀是一種主動的過程,是由閱讀者根據不同的目的加以調節控制的。 2、朗讀是一種閱讀方式。朗讀是指出聲誦讀,默讀則指沒有明顯發聲的誦讀。在某些情況下,如詩詞欣賞。朗讀有特殊功用,可高度集中注意力,但就從書面材料中獲取知識而言,默讀更為重要,理解文字材料主要靠默讀。閱讀時的眼動是一系列的跳動,跳動本身歷時很短,而且不能產生對文字的清晰視覺。對文字的清晰視覺都是在注視時得到的。
3、影響閱讀理解的外部因素包括文字材料和情境的物理特點,如照明條件,文字的字型、型號等;文字材料的易讀度,如字詞的常用程度 ,句子的長短與結構的繁簡 ,命題密度(即在一定長度的材料中出現的概念數)等;材料的概括與抽象的程度;由外部確定的閱讀目的等等。影響閱讀理解的內部因素主要是閱讀者的知識基礎。此外,閱讀者的注意、記憶和思維也都是重要的內部因素。掌握好的閱讀方法,能在短時間內把握作品的寫作主旨,結構安排及表現手法等,較好地完成對文章的理解、賞析和吸收。
方法
三步通曉法
第一步是“粗讀”。這個階段主要完成三個任務: 1 、了解文章體裁、作者、出處以及寫作年月、背景等。 2 、查工具書弄懂生字、生詞的表面意思。 3 、捕捉段落主句,迅速準確地從全局上把握文章的中心和主旨。如《挖薺菜》一文是通過挖薺菜、吃薺菜的不同感受的敘寫,表現兩代人之間的不同心態以及作者的希望。
第二步是“細讀”。這個階段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找出表現中心思想所選用的材料。如《挖薺菜》一文,為表現主題所選用的材料是: 1 、“饞丫頭”; 2 、被趕下水; 3 、挖吃薺菜; 4 、懷念薺菜; 5 、帶領孩子們挖薺菜。二是掌握文章的結構布局。如《挖薺菜》是運用夾敘夾議表達主題的寫法。
第三步是“精讀”。這是對文章的品讀咀嚼、欣賞吸收。這個階段主要完成兩個任務: 1 、研究文章寫法手法對表現主題的作用; 2 、掌握絕妙之處,摘抄背誦優美段落。仍以《挖薺菜》為例,這個階段就應當仔細分析作者為什麼採用對比的表現手法?採用夾敘夾議的表達方法對表現主題有什麼作用?還應探討作者以“饞”字落筆有什麼好處,最後還要對文章的警句、點睛之筆摘抄、賞析和背誦。
對照比較法
將新讀的文章與以往讀過的同類文章或不同類文章的同類手法作一番對照比較。這樣,學得快,記得牢,事半功倍,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當然,“溫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因此,既要比較其“同”,更要對照其“異”。如《蘇州園林》與《中國石拱橋》兩文,都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這是“同”。前文的特點是從幾個方面說明事物,後文的特點則是選材的代表性和語言的準確性,這是“異”。對照比較可以從不同方面進行,如文章的語言、筆法、結構、描寫、風格等均可作比,找出同異後,列表作記,加深理解,加強記憶。
10倍速影像閱讀法
第一步,準備。兩個事情:確定自己看這個材料到底需要些什麼?(隨著經驗積累,還可以出整理出策略)準備進行閱讀的狀態,心平氣和排除干擾,想像頭頂懸著一個真實的桔子(想像好以後,就不要太過注意了,就記得腦後有個焦點) 5分鐘內
第二步,預習。要求把握整體內容分布情況,形成內容分布地圖和索引。翻書是一秒一頁,翻得慢點起碼兩秒一頁。3分鐘以內
第三步,影像閱讀。按住懸頁技巧不表。這裡要求先自我肯定,充滿信心。然後像拍照一樣的根據分布,在需要的文字上攝取,在其他內容上掠過。這個過程不要回憶內容。8分鐘內
第四步,活化。既然看過一次了,現在就以找答案的模式,進行帶目的性快速閱讀,專挑關鍵字,相當於複習。要求對目的性不強的文字掠過,主要是整理關鍵字和架構,有基礎的朋友配合思維導圖。看完後進行一次建設性的休息,對自己發問,提取剛看的內容關鍵。這個過程久一些,30分鐘-60分鐘內
第五步,高速閱讀。這個就沒多少說的了,就是相對全面的過一道,然後要求儘量快一點,過文字,不回看。看目錄,用25分鐘看完本書。
平行閱讀法
第一步,我們先帶著第一類型的第一題和第二類型的第一題即(第1題和第4題)去閱讀文章,首先,我們在讀第一行的時候能碰到第1題的答案,此時,我們精讀,把第1題做出.
第二步,我們在做出第1題後,帶著第一類題型的第二小題和第二類題型的第一小題即(第2題和第4題)去讀,然後在閱讀的時候找到了第4題,精讀,做出之後帶著第一類題型的第二小題和第二題型的第二小題即(第2題和第5題)去讀.在第二行能找到第2題的答案,精讀,做出之後帶著第3題和第5題去讀.然後看到了第3題的答案,精讀,做出第3題.此時第一類體型已經做完,於是,我們就帶著第5題和第三類題型的第一小題去讀,即(第5題和第8題)去讀......這樣就能一次性把閱讀做完,能節省不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