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三部分:第一篇,認識論史;第二篇,認識論原理;第三篇,認識論原理的套用。認識論原理部分是本書重點,它系統地介紹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闡述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科學的認識論,是認識論發展的最高成就,是人類認識世界的偉大的認識工具。該篇分為19章,包括:第六章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第七章可知論和不可知論,第八章反映論和先驗論,第九章唯物主義反映論,第十章主體和客體,第十一章認識的對象,第十二章認識的源泉,第十三章實踐是認識的基礎,第十四章認識是發展過程,第十五章感性認識,第十六章理性認識,第十七章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係,第十八章主觀因素在認識中的作用,第十九章從理性認識向實踐的轉化,第二十章客觀真理,第二十一章相對真理和絕對真理,第二十二章真理和錯誤,第二十三章具體真理,第二十四章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第二十五章認識發展的基本規律。
為了有助於讀者更加正確理解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作者涉及了認識論發展史,分為五章,介紹了從古希臘羅馬認識論的產生,以及中國奴隸制和封建制時期認識論的產生到現代無產階級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的發展過程。 .
本書還專篇論述了在中國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同志一向注重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套用於社會實踐的問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套用於我國社會實踐中,創造了一系列工作方法和領導方法。
該書旨在引起更多的人們在當今生產力提高、知識的生產與物質生產成正比的社會條件下,對研究知識的起源,更重要的是對研究認識論以及整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套用問題的注意。
出版信息
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40.2萬字,責任編輯:胡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