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建忠[革命烈士]

詹建忠[革命烈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詹建忠(1908-1934),福建省福安縣賽岐鎮詹厝村人,革命烈士。

烈士簡介

詹建忠(1908-1934),福建省福安縣賽岐鎮詹厝村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幼時讀私塾,後因家境貧困輟學回家務農。1930年春加入反帝大同盟,利用教師職業作掩護,在南區賽岐一帶從事地下革命活動。1931年夏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當選為中共福安縣委委員。其時受國民黨當局通緝,家被抄,親人被囚為人質,仍堅持革命鬥爭不懈。1932年秋任中共福安中心縣委委員。1933年夏,因與中心縣委某些領導人意見分歧,與施霖等人轉入福安南區從事農民運動,組織秘密農會,發展“紅帶會”,開展“五抗”(抗糧抗租抗捐抗稅抗債)鬥爭。1933年10月22日參與組織領導“甘棠暴動”,隨後前往霞浦青皎地區組織“青皎暴動”,領導建立青皎革命根據地。1934年1月1日參加領導“賽岐暴動”,隨後率青皎“紅帶會”協同閩東紅軍兩次攻打霞浦縣城。此後,因在組織發動農民革命問題上與福安中心縣委意見不合,留在霞浦建立中共霞浦縣工委,繼續領導革命鬥爭。同年4月組建青皎工農游擊隊,6月擴編為閩東紅軍第十獨立團,率部轉戰霞浦、寧德等地,打擊反動民團武裝,建立革命政權,開展土地革命,創建了大片革命根據地。1934年10月,國民黨調集重兵“圍剿”閩東蘇區。為了團結抗敵,閩東特委派閩東蘇維埃政府秘書長張少廉前往霞浦,請建忠和施霖回福安共商大計。同年10月16日在姚澳吳家洋村開會時,因叛徒出賣被捕。在獄中受盡殘酷刑訊,敵人還煽動一些反革命家屬,用錘子、菜刀對他亂扎亂砍,但建忠意志彌堅,堅貞不屈。是月下旬,在霞浦縣城西郊的校場頭被敵秘密殺害,壯烈犧牲。

生平經歷

詹建忠民國19年(1930年),參加“反帝大同盟”後,在賽岐國小任教。不久,因溪柄暴動失敗,詹建忠被迫辭去教員工作。民國20年夏,經馬立峰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受到國民黨當局通緝。冬,詹建忠執行中共福安縣委的決定,帶領貧農團就地正法縣警備隊長李惠威。民國21年(1932,中共福安中心縣委成立,詹建忠升任委員。後因與中心縣委領導人意見分歧,便隨同施霖到南區一帶活動,建立農會和中共的基層組織,積極開展抗糧、抗租、抗捐、抗稅、抗債的“五抗”鬥爭。同年10月22日,詹建忠參與組織領導“甘棠暴動”,建立由中共領導的紅帶會21壇(共700人)。
民國23年(1934)1月5日,詹建忠和施霖率領紅帶會隊員400多人,攻打霞浦鹽田民團,占領海關和鎮公所,搗毀敵炮樓二座,沒收地主糧食400多擔。次日,他們又率紅帶隊400多人,與閩東工農游擊武裝配合,先後兩次打霞浦縣城,未克。此後,詹建忠和施霖再次同福安中心縣委的部分領導人產生意見分歧,往霞浦開展革命活動,成立“霞浦縣工作委員會”。在霞浦西南一帶農村廢除租、債,建立蘇維埃政權和赤衛隊。同年4月,建立青皎游擊隊,有步槍24支、短槍3支,一個月後隊伍發展到200多人。6月,他將隊伍擴編為“閩東紅軍第十獨立團”,3個多月,攻打龜岐、崗坪等多處反動刀會、民團和七星海關,繳槍20餘支。下滸一仗,以百餘人的紅十團擊退敵增援大刀會500多人,搗毀稅關、牙行,打開鹽倉,把食鹽分給民眾。
民國23年(1934)10月16日,因紅十團團長連成法叛變,詹建忠在姚澳吳家洋村被捕。10月下旬,當局將其秘密處決於霞浦城關西郊校場頭,犧牲時年僅26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