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第1版 (2002年5月1日)
叢書名: 海棠文叢
平裝: 318頁
開本: 32開
ISBN: 7533629639
條形碼: 9787533629632
商品尺寸: 20.6 x 14.5 x 1.8 cm
商品重量: 363 g
內容簡介
本書是以筆者的博士學位論文為基礎,並吸收評審和參加答辯會專家的意見增刪、修訂而成的。杜甫人格偉岸崇高,詩歌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詩歌史、文化史上永遠之豐碑,然其生平坎坷,一生啼飢號寒,傷時憫亂,憂國憂民,筆者心深愛之。然而,愛好不等於能夠研究,更何況杜甫研究自古稱“學”,碩果纍纍,千家注杜,蔚為大觀。因此,筆者選擇杜甫作為研究對象尤其是博士論文題目,自然有不自量力、力不從心之感。但是,在中國詩史甚至中國古典詩歌理論研究中,如果避重就輕,繞開了杜甫,很多問題、很多現象很難得到清楚的解釋,因為杜甫詩歌確實是中國古代詩史發展的頂峰,是既“集大成”又“開詩世界"的重大轉關,是中國古典詩歌理論成就與特色的現實表現(最近出版的楊義先生的《李杜詩學》就是從中國古典詩歌理論的角度研究、總結李、杜詩歌成就的開創性著作);就杜甫研究本身而言,不少問題也有待於深化,比如杜甫的詩歌創造就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詩歌史的發展為他提供了不可或缺的背景條件、藝術經驗,有鑒於此,本文就試圖將杜甫詩歌活動放在特定歷史階段的詩歌流變、詩史運動中作綜合考察。這種研究論題還涉及如何確認影響關係、如何解釋作家的繼承與創新關係等文藝學命題,而現有的有關研究理論與模型,如傳統文學研究通過尋找字句出處以確認影響關係、當代文藝學對於作家繼承與創新關係大而化之的解說等,在面對具體的文學史問題時缺少深刻的解釋力,這就更增加了此項課題研究的難度。由於個人學養、才力以及時間之不足,目前提交的是個人讀杜、研杜的一點心得而已,是筆者奉獻給詩人杜甫的一瓣心香。筆者殷切地期待著海內外專家學者的批評指正,筆者想這不僅對筆者個人是一種幫助和提高,也是深化筆者們共同深愛的詩人杜甫研究之需要吧。
媒體評論
序
授業解惑,樂莫大焉,而收懷東為弟子,乃我生平一大樂事也。今聞其博士學位論文即將出版,問序於我,更是喜不自勝,遂欣然命筆以述原委雲。
懷東皖人,勤奮好學。嘗從母校北京大學中文系孫靜先生攻讀碩士研究生,專治魏晉南北朝文學,苦學三載,學識大進。一九九七年秋,懷東來山東大學,從我研治隋唐五代文學。入學之始,我即指定“杜甫與六朝文學”為其博士學位論文,以便發揮其所長,冀收事半功倍之效。
魏晉六朝,誠如魯迅先生所說,是一個“文學的自覺時代”。但自唐迄今,千餘年來,對六朝文學的評價,卻是毀譽參半,褒貶不一,大概言之,貶多於褒,毀多於譽,甚至在某個時期,幾近全盤否定。對六朝文學的評價,涉及許多重大文學問題,甚或關係到對文學本質的認識。但直至近二十年來,對其評價方接近歷史的本來面目。而詩聖杜甫,可謂是公正評價六朝文學之第一人。杜甫之前,對六朝文學幾乎是一片撻伐之聲。隋末大儒王通,對六朝文學攻擊不遺餘力。其《中說?事君篇》云:“子謂文士之行可見:謝靈運小人哉!其文傲,君子則謹。沈休文小人哉!其文冶,君子則典。鮑照、江淹,古之狷者也,其文急以怨。吳筠(當為“均”)、孔(稚)圭,古之狂者也,其文怪以怒。謝莊、王融,古之纖人也,其文碎。徐陵、庾信,古之誇人也,其文誕。或問(劉)孝綽兄弟,子曰:鄙人也,其文淫。或問湘東王兄弟,子曰:貪人也,其文繁。謝跳,淺人也,其文捷。江總,詭人也,其文虛。皆古之不利人也。”對南朝文人幾乎——罵倒,其所肯定者,僅顏延之、王儉、任坊數人而已!李諤《上隋高祖革文華書》亦云:“魏之三祖,更尚文詞,忽君人之大道,好雕蟲之小藝。下之從上,有同影響,競騁文華,遂成風俗。江左齊梁,其弊彌甚,貴賤賢愚,唯務吟詠。遂復遺理存異,尋虛逐微,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雲之狀。世俗以此相高,朝廷據茲擢士。祿利之路既開,愛尚之情愈篤。……故文筆日繁,其政日亂,良由棄大聖之軌模,構無用以為用也。”降及李唐,對六朝文學的譴責之聲仍不絕於耳。唐初史臣,對六朝文學多持批判態度,《周書.王褒庾信傳論》更直斥集南北朝文學之大成的庾信為“詞賦之罪人”。“初唐四傑”雖有變革文風的自覺意識,但其對六朝文學的認識仍有極大的偏頗。王勃《上吏部裴侍郎啟》所云,與乃祖王通一脈相承;楊炯、盧照鄰輩,持論亦與王勃無異。以高倡復古為革新的陳子昂,對六朝文學更是一筆抹倒。大詩人李白,時或難免子昂的偏頗:“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自從建安來,綺麗不足珍。”又曰:“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與?”但太白在創作實踐上對六朝文學還是頗多借鑑的,尤其對謝跳情有獨鍾,讚不絕口,可謂“一生低首謝宣城”,太白的創作和理論是充滿矛盾的。
惟獨杜甫不然!他在創作和理論的結合上,較為正確地解決了借鑑六朝文學的問題。其《戲為六絕句》有云:“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後塵。”這“清詞麗句必為鄰”,正是對六朝文學的肯定;而“恐與齊梁作後塵”,則是對六朝文學的批評。故清人馮班云:“千古會看齊梁詩,莫如老杜。曉得他好處,又曉得他短處。他人都是望影架子說話。”六朝時期的重要詩人,杜甫幾乎都已論及。他對陶、謝、庾、鮑、陰、何的讚譽,更是人所共知。李白是杜甫最景仰的詩人和朋友,而他用“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來褒揚這位詩仙,足以見出詩聖杜甫對六朝文學的高度評價。杜甫既“別裁偽體”,又“轉益多師”,博取眾長,細大不捐,故能成就一部博大精深的杜詩。中唐詩人元稹正是基於此而率先提出了杜詩“大小之有所總萃”說,嗣後秦觀在《韓愈論》中又加發揮。而微之、少游所論列者,大半為六朝詩人。舍六朝,何來律詩的成熟!何來唐詩的繁榮!舍六朝,杜甫何以集其成,又何以成其大!故清人厲志云:“終唐之世,善學漢魏六朝,以少陵為最。”張溍更進而云:“千古善學六朝者,唯(杜)公。”
……
目錄
序/張忠綱
引論:杜詩“集大成”說及其闡釋方法考論
第一章 六朝文學成就與初盛唐人的評價
第二節 “六朝”概念含義溯考
第三節 士族社會及其文化特徵
第四節 六朝審美文化之開拓
第五節 初盛唐人對六朝文學的反思及其貢獻
第六節 初盛唐審美文化之繼承性
“永懷不江左逸,多謝鄴中奇”與唐詩繁榮
第二章 “《文選》理”與杜甫的立場
第一節 《文選》在唐代傳播的詩學意義
第二節 杜甫接觸《文選》的途徑與意義
第三節 六朝詩之“弘麗”與“選體”
第四節 杜甫接受“選體”的背景與總體認識
第三章 杜甫與田園詩人陶淵明
第一節 陶淵明與晉宋之際詩風演變
第二節 陶淵明其人其詩被接受過程
第三節 陶、杜思想異同論
第四節 田園詩的超越性與現實性
第五節 從“文取指達”到“風騷共推激”
第四章 杜甫與山水詩人謝靈運
第一節 謝靈運的詩史貢獻及其影響
第二節 杜、謝人格異同論
第三節 山水詩與行旅詩、抒情詩
第四節 典重的寫景與超越的思考
第五節 “有意作詩”與藝術精神的弘揚
第五章 杜甫與社會詩人鮑照
第一節 鮑照對於其時代的超越
第二節 杜甫處境變化及其與鮑照的共鳴
第三節 思想轉型與現實批判
第四節 “險俗”與“俊逸”
第六章 杜甫與永明體詩人謝跳
第一節 永明體與謝跳的詩史地位
第二節 杜甫的接受與“諷誦”之詩學意義
第三節 “綺麗”之美
第七章 杜甫與梁陳詩人“陰、何”
第一節 趨向近體的梁陳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