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訶子(炮,取肉)、人參(去蘆)、白茯苓、白朮各一兩(30g),木香(炮)、陳皮(去白)、甘草(炙)、肉豆蔻各半兩(15g)。
用法用量
1.古代用法:上為末。水半盞,加生薑三片,煎服。
2.現代用法:上為末。用水150m,加生薑3片,煎至75ml,去滓。
功用
溫腎健脾,澀腸止瀉。
主治
1.《醫方大成》引湯氏方:小兒髒寒泄瀉。
2.《普濟方》:冷熱不調,泄瀉,里急後重。
方義
方以人參大補元氣,健脾助運;訶子收斂澀腸止瀉,二者共為君藥。白朮、茯苓健脾補中,祛濕利水,以止泄瀉;肉蔻溫中行氣,澀腸止瀉,合為臣藥。佐以木香行氣調中,合陳皮理氣調中,化濕和胃,以使補澀而不滯,生薑溫中和胃。炙甘草為使,益氣補中,調和諸藥。全方配伍,補澀並舉,標本同治,且補而不滯,共收健脾理氣,澀腸止瀉之功。
加減化裁
寒甚,加附子。
附方
名稱:訶子湯
組成:訶子(煨去核)、赤茯苓(去黑皮)、陳皮(湯浸,去白瓤焙)、前胡(去蘆頭)各一兩,白朮、紫蘇葉、黃芪(銼)、人參、檳榔(銼)、草豆蔻(去皮)各三分,肉桂(去粗皮)、桔梗(炒)、木香、甘草(炙銼)各半兩
用法:上藥粗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入生薑(切碎)一分,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主治:虛勞,心腹痞滿,脅肋煩悶,不思飲食
出處:《聖濟總錄》
名稱:訶子湯
組成:訶子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2次服
主治:脫肛
出處:《中國民族藥志》
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名方類證醫書大全》:“訶子湯。治髒寒泄瀉。訶子(炮,取肉)、人參(去蘆)、白茯苓、白朮各一兩,木香(炮)(去白)、甘草(炙)、豆蔻各半兩。上為末,水半盞,姜二片,煎服。寒甚者,加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