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出生地:廣東江門
配偶:王小鳳
外形:年近五十歲的許立信,中等個頭,衣著樸素,高高的額頭,眼睛黑亮有神。他不善言談,說國語時,往往要藉助手勢或英語單詞,才能表達清楚語意。
人生歷程
許立信出生在廣東省的江門市,一歲時隨父母移居香港,後來先後前往美國和加拿大讀書,獲得了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完成學業後,在號稱“電腦王國”的美國開始了他的創業之路。
許立信的第一步是:進入一家電腦零售公司,買下了該公司1%的股份,成為一個微不足道的小股東。經過不斷的努力,許立信的事業越來越發達,翅膀也越來越硬。
1993年,他創辦了屬於自己的KDS電腦公司。
2001年底,他又斥資一點六億美元,一舉兼併了他創業之初進入的電腦零售公司,組成了新的KDS集團。他本人擔任集團的總裁兼執行長,同時還兼任總部設在香港的亞洲鋼鐵網路有限公司的董事會主席,成為IT產業界的精英。許氏集團電腦零售的年營運額達到12億美元以上,僅次於康柏公司,在全美國排名第二位。
成功秘訣
他說:“靠的是炎黃子孫的傳統精神,那就是本份加精明,老老實實做人,規規矩矩經商,低成本,低售價。”有人做過統計,假設一台電腦的出廠價為100美元,只有110個雇員的許氏集團經手後,只需以107美元賣給消費者,就能保本,賣到108美元以上就能賺錢。相比之下,美國其它大多數同類公司,至少要賣到122美元才能盈利。由於成本低,售價低,生意當然好,許氏集團的人均年營業額高達一千多萬美元,是康柏公司的20多倍。
2000年5月,許立信在他的”第二故鄉”香港,以獨到的眼光和魄力,投資創建了亞洲鋼鐵網路有限公司,將IT這樣的高新技術與鋼鐵這樣的”夕陽產業”結合在一起,為全世界的鋼鐵用戶提供最優質的中介服務。公司以“信息傳遞快、中介費用低、服務質量好、信譽程度高”等優勢,贏得了客戶的信賴,大批客戶紛紛找上門來。在短短的時間裡,公司的固定客戶直線上升到三千多家,業務範圍遍及全世界。公司1999年的營業額也一舉達到了五億美元。在“網路泡沫”紛紛破碎的今天,鋼鐵網路卻蒸蒸日上。
不久前,許立信前往北京、上海、深圳進行了考察。大陸之行的主要目的,就是為將自己事業的“主戰場”從美國轉向中國大陸做準備。他預計,在未來的四、五年內,大陸的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將成為“全世界最大的製造廠”和“全世界最主要的電腦生產基地”。許立信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是,經過其麾下公司高質量的包裝和促銷,使更多的中國大陸優秀產品占領美國市場,成為世界名牌。
絕好老闆
2004年4月,移民美國的港人許立信把旗下的電腦公司eMachines,以2.9億美元售予另一間美國著名電腦公司Gateway。許立信把獲利的五成半,即約7250萬美元(約人民幣6億元)分給公司上下140員工,每人平均分得400多萬元(人民幣),事件轟動當地,但許立信仍謙稱自己並不慷慨。
49歲的許立信有份創立eMachines,該公司在2000年出現虧損,翌年被美國納斯達克除牌,許立信於是在年底以1.6億美元把eMachines私有化,然後讓公司起死回生,成為美國第三大電腦生產商,僅次於戴爾和惠普。
2003年,許立信接觸Gateway主席韋特,遊說他收購eMachines。雙方終於2004年3月達成協定,Gateway以2.9億美元收購eMachines,當中包括3000萬美元現金及5000萬股Gateway股票(價值2.6億美元)。
許立信在交易中獲利1.29億美元,他拿出逾半分給公司上下140名員工,上至管理階層,下至貨倉工人,每人平均獲得年薪三成作為花紅。
eMachines行政總裁井上韋恩說:“有些同事收到花紅後感動得流淚,很多人都很震驚,因為他們沒有想過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一般老闆不會這樣做,但許立信則認為,所有員工都應分享他們努力的成果。”許立信則謙稱:“我不是一個慷慨的人,我已把最大份留給自已,只是我認為應照顧我的員工。”很多員工都想當面感謝他,但人數太多,許立信於是躲起來,他的辦公室則堆滿感謝卡和禮物。許立信現為Gateway第二大股東,而eMachines多名高層則過檔Gateway成為管理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