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介紹
許次紓是因為《茶疏》專著享名於世的。許次紓(1549年—約1604年),字然明,號南華,家在
錢塘,是明朝的茶人和學者。許次紓的父親是嘉靖年間的進士,官至廣西布政使。許次紓因為有殘疾沒有走上仕途,終其一生不過作個布衣。他的詩文創作甚富,可惜失傳大半,只有《茶疏》傳世。
人物性格
他在閩省有過遊歷,也對閩地的茶事有一定研究,如他在此書中提到:“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古人結婚,必以茶為禮,取其不移置子之意也,今人猶名其禮曰下茶。南中夷人定親,必不可無,……”所謂南中夷人,便有閩人在列。
許次紓深諳茶理,嗜茶,在《茶疏》中寫道:“余齋居無事,頗有鴻漸之癖”,說自己和陸羽的喜好一樣。每年春茶新上時,他一定要去浙江長興、吳興一帶,長興顧渚有茶園和他的故交,許次紓去那裡與故友一道細啜新茗、品議茶事。
清·厲鶚《東城雜記》載:“許次紓……方伯茗山公之幼子,跛而能文,好蓄奇石,好品泉,又好客,性不善飲……所著詩文藏富,有小品室、盪櫛齋二集,今失傳。予曾得其所著《茶疏》一卷,……深得茗柯至理與陸羽《茶經》相表里。”許次紓嗜茶之品鑑,並得吳興姚紹憲指授,故深得茶理。
著作介紹
《茶疏》論產茶採摘炒焙烹點諸事,凡三十六條,被後人評為“深得茗柯至理”、“與陸羽茶經相表里”,這是很高的讚譽。不論此評是否過當,這從一方面說明了《茶疏》的地位。《茶疏》成書於1597年,全文約6000字,因為許是浙江人,熟悉綠茶的產制,對炒青綠茶的加工記述得比較詳細,尤其在產茶和採制方面論述得較前人深入。而他最突出的一個貢獻,是促進了後人對茶的文化內涵的理解。
許次紓指出了飲茶的境,應是“心手閒適,披詠疲倦,意緒紛亂,聽歌拍曲,歌罷曲終,杜門避事,鼓琴看畫,夜深共語,明窗淨几,洞房阿閣,賓主款狎,佳客小姬,訪友初歸,風日晴和,輕陰微雨,小橋畫舫,茂林修竹,課花責鳥,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闌人散,兒輩齋館,清幽寺觀,名泉怪石”,不要在作字、觀劇、大雨雪等不宜飲茶的時間品茗。這些提法有文人的意趣所在,不無道理,直至今日,飲茶講究氛圍也還是茶館努力的一部分,茶館的設定安排,也常見人為的茂林修竹、小橋畫舫,座間佳客高談闊論、課花賞壺,多少都照著許次紓描述的境界安排茗事。這也證明了許次紓為中國茶文化定義的中國式茶境,有很強的生命力。
該書撰於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前有姚紹憲、許世奇二序,後有許次紓自跋。全書共約4700字,分為三十六則(《四庫提要》作39則,《鄭堂讀書記》作30則)。涉及範圍較廣,包括品第茶產,炒制收藏方法,烹茶用器、用水用火及飲茶宜忌等,提供了不少重要的茶史資料。其中對長興茶之產制,記載尤詳。並載:“杭俗喜於盂中撮點,故責極細,理煩散郁,未可遽非。”似是針對陳思貞《茶考》所發,亦反映了“撮泡”新法已漸為接受之事實。
該書《四庫提要》存目,主要刊本有: ①萬曆丁未(1607年)許世奇刊本;②寶顏堂秘笈本;③茶書全集本;④居家必備本;⑤欣賞編本;⑥廣百川學海本;⑦說郛續本(不全);⑧今圖書集成本(不全);⑨古今說部叢書本;⑩叢書集成(據寶顏堂秘笈本排印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