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文思[中國工程院院士、知名微生物藥物學家]

許文思[中國工程院院士、知名微生物藥物學家]
許文思[中國工程院院士、知名微生物藥物學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許文思(1925.3.5~2004.8.18)出生於台灣高雄縣。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知名微生物藥物學家。1942年3月~1947年9月,先後在日本東京星藥專門學校和北海道帝國大學求學,獲學士學位。1948年1月,在日本參加東京華僑民主促進會,並參與組織札幌華僑自治會。

基本信息

工作經歷

1948年~1949年,在日本北海道札幌加森製藥廠工作任藥劑師。1949年1月,加入日本共產黨。同年10月,參加東京中國留日科學技術協會,任常任幹事。1950年5月回國後,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50年8月~1952年8月,任中央衛生部生物製品研究所技師。?

1952年8月~1975年5月,參加上海第三製藥廠籌建工作,先後任該廠技術員、研究室副主任、生產技術科科長、總工程師、副廠長。其間,先後3次作為專家組組長,赴印尼、越南援建抗生素廠。1975年5月起,任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院長。1978年11月,加入台盟,先後任台盟上海市支部主委、分部主委。1978年9月~1984年11月,任市僑聯副主席。1979年12月~1983年3月任市政協副主席。1983年4月~1997年3月任市人大常委會委員。

1986年起任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名譽院長。他是國務院學位評定委員會藥學組委員。1954年、1955年獲市勞動模範稱號,1956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90年7月赴台講學。面對台灣當局的百般阻撓,有理有節地進行鬥爭。畢生致力於抗生素研究開發和產業化工作。1954年、1955年,取得鏈黴素抗噬菌體高產菌種、金黴素中間實驗的成功。

個人成就

青黴素髮酵新工藝研究成功

1956年,青黴素髮酵新工藝研究成功,獲得國家發明獎。其間,他還領導和親自設計新黴素、四環素、赤黴素的工藝路線,帶領研究人員開展紅黴素、制黴菌素、灰黃黴素的研究獲得成功且批量投入生產,使中國進入抗生素生產全盛時期。在四環素的研究開發中,他採用改良提煉法,生產出優質的四環素產品並打入國際市場,享有“中國黃”聲譽。1962年,他組織科研小組成功找到產生青黴素醯胺酶的大腸桿菌菌株,以此裂解青黴素得到6—氨基青黴烷酸(6—APA)母核生產出中國第一個半合成青黴素——甲氧苯基青黴素。他還組織領導半合成頭孢菌素的母核7—氨基頭孢烷酸(7—ACA),生產出頭孢噻酚,從而開闢中國半合成抗生素領域。

阿黴素生產工藝和勞動保護研究取得成功

1993年,阿黴素生產工藝和勞動保護研究取得成功,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開創中國生產抗腫瘤抗生素藥物的新局面。擔任台盟上海市支部主委期間,為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台胞政策,為台盟組織的恢復、發展和自身建設作出重要貢獻。

院士去世

2004年8月18日凌晨1時10分,許文思同志因病醫治無效,在上海瑞金醫院逝世,享年八十歲。8月28日下午,上海各界人士300多人在龍華殯儀館大廳,向許文思同志告別,陳良宇、劉延東、張克輝、徐匡迪、韓正、龔學平、蔣以任、鄭筱萸、黃躍金、樓志豪、林文漪、劉亦銘、吳國禎、李敏寬、劉雲耕、羅世謙、殷一璀、王安順、姜斯憲、馮國勤、周禹鵬、沈紅光、楊曉渡、嚴雋琪、楊雄、周太彤、唐登傑、胡延照、宋儀僑、石四箴、林明月、王一平、趙行志、鄭勵志等送了花圈。台盟中央副主席李敏寬專程來滬參加送別儀式,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台盟上海市委主委石四箴主持送別儀式。

2007年4月3日上午,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隆重舉行我國著名微生物藥物學家許文思院士紀念

許文思院士銅像 許文思院士銅像

銅像落成揭幕儀式,許文思院士的親屬、學生,以及醫工院領導和科研人員近100人出席。

許文思先生銅像的落成是上海醫工院50周年院慶系列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繼藥物化學家雷興翰、微生物藥物學家童村之後,醫工院為功績卓著的老一輩科學家豎立的第三座銅像。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