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一種設計,無論原理上多么先進,如果缺乏量產的可能,對於企業或產業的意義恐怕很有局限。
經過20年市場換技術的嘗試,我們發現自己在技術上處於一種非常不利的地位。中國已經被迫接受了國際分工中最底層的地位,核心技術嚴重缺失。整個社會都在向工程界和企業界提出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工程人員在自主研發和創新方面缺乏國際競爭力?哪些是人才培養上的缺陷,哪些是制度安排上的局限?究竟如何才能培養出有創新精神和實施能力的工程師,如何才能最好地實施企業級研發管理,從而在國際競爭中立足?
馬寧偉先生是個經驗從一個特別的角度為我們理解上述問題做出了貢獻。做為一名從工程師成長起來的IT研發管理人員,他在國企、台企不同的研發崗位上擔任過管理職務,積累了豐富的研發管理經驗,也親身經歷了一度完整的民族電子產業架構逐步變遷的過程。通過作者的回顧與反思,為我們理解20年來中國研發工程師隊伍的成長和企業技術研發的得失提供了第一手的背景資料。
本書的創作語言具有強烈的IT研發人員的特色,讀者將在閱讀過程中體會到獨特的衝擊力,從中獲得啟發和收益。
圖書目錄
前 言
第1章 那個年代的技術啟蒙
得天獨厚的師承
三年寒窗
第2章 十年磨一劍
初生牛犢不怕虎
水到渠成
學會做研究
第3章 不惑之年開始的IT之旅
男怕入錯行
從音響設計到IT設計
企業文化
理想的研發環境
同創的激情歲月
得人心者能成事
社會影響
本書是研發工程師和研發管理、項目管理人員、技術型企業管理者的必讀書。
從宿遷小廠到熊貓電子,從同創電腦到海爾,再到ABIT,從工程師成長為大型外企副總級研發主管,本書作者馬寧偉的經歷折射出20年來中國IT設計和IT產業的變遷。
不論擔任什麼樣的職務,作者始終是研發工程師團隊中的一員,他可能是最了解IT研發工程師和研發項目管理甘苦的人之一。難能可貴的是他始終保持感恩和開放心態,因此才有這樣一本極具特色的作品。讀者們不僅可以從中學到技術訣竅和管理心得,還可以分享寶貴的職場成長經驗。
對於行業新手,在這本書中,你可以讀到一個電子工程研發工程師的成長、技術追求和職業發展,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如何發展自己的專業理想,如何在複雜的職場中保持自己做人的原則,如何進行研究,如何解決難題,如何追趕快速變化的技術。
對於企業管理人員,你可以讀到如何從頭開始組建一支新的研發團隊,如何為研發團隊創造理想的工作環境,如何把握項目的進度,如何減少項目失敗,如何組織市場化的研發,如何做好技術傳承等等技術管理方面的來自真實經驗的感悟。
對於政府官員、教育者和研究者,你可以從一個普通工程師的真實經歷看到國家技術政策、教育環境的變動如何影響一代工程師的命運,對當今中國企業級研發的國際競爭力有更加直觀的體會。
從種種現象分析,中國將很快再次迎來一個企業研發工程師的“黃金時代”。我們準備好了嗎?
作者簡介
馬寧偉,男,1955年出生,IT設計管理專家。歷任南京熊貓集團東方無線電廠結構設計師、結構設計室主任、副所長、二所所長,副總工程師。南京同創電腦集團結構設計部長、研發中心常務副總監。海爾集團深圳海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ABIT電腦(上海)研發中心常務副總經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數據產品事業部工藝結構總監。現為中興通訊南京研發中心承載網規劃系統部主任工程師。從事儀器、家電、IT產品、通訊產品結構設計工作30餘年,設計過很多的電子產品。是國內少有的即長期做產品設計又注重理論總結的工程師。在結構材料、精細化結構設計方面有較深的功力。 主要著作:《塑膠製品機械連線技術》 、《設計與生存》、《電子產品結構材料特性及其選擇方法》、《手機結構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