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感觀特徵
乾棗:果形飽滿、果面具光澤、平坦無皺禧、無蟲傷、病斑、機械損傷、無乾條、無腐爛和霉爛、無果肉褐變、個頭均勻同一批單果重差異不超過果重平均值的±15%,果肉彈性好,手握不粘個。
鮮棗:果形飽滿,果個均勻,表皮平滑,艷麗有光澤,全成熟面,果皮薄,果核小,口感好。
品質指標
託克遜紅棗含糖量≥60(克/100克),蛋白質≥3(克/100克),富含18種胺基酸、維生素和鐵、鉀、鈣、鎂等多種微量元素、具有較全面而均衡的營養。補血益氣、養胃健脾、美容養顏。
產地環境
地貌土壤
託克遜縣的土壤分為山地土壤和綠洲土壤等兩大類,綠洲土壤中朝土最多,土壤有機質含量為2.7%,全氮0.076%,全磷0.064%,速效鉀124ppm,非常適合紅棗生長。
水文
託克遜縣的水資源主要有白楊河水系和阿拉溝水系兩大水系,水源以北部博格達峰和西部高山冰雪融化水為主,用富含各種礦物質元素的無污染、水質好的冰雪融化水,賦予了託克遜冰棗優質品質,全年水資源總量5.96億方,年用水量3.92億方,人均5050立方米,為綠洲灌溉農業發展提供了重要條件。
氣候
氣候類型:.託克遜為暖溫帶典型的大陸性乾旱少雨荒漠氣候,風能和光熱資源得天獨厚,乾旱少雨多風、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對託克遜冰棗提高品質質量和含糖量提供了獨特的條件。
熱量氣溫:託克遜縣熱量資源豐富,年均氣溫14.5攝氏度,年平均氣溫日較差13.6攝氏度,極端最高氣溫48攝氏度,極端最低氣溫-21.8攝氏度,無霜期約219天,年有效積溫6400攝氏度以上,春季升溫早而快,秋季降溫晚而慢。年日照平均長達3233.5小時,年平均日照率、年平均 日照時數及太陽總輻射量均居全國前列最適宜喜光的紅棗生長。
降水量與蒸發量:降水稀少,主要集中在夏季,6、7、8月為多,年降水量6.3毫米,最長連續無降水日數達315天,年平均蒸發量為3744毫米,夏季蒸發量為1381.5占全年總蒸發量46.1%,託克遜縣降水極少、氣候乾燥、蒸發強的特殊氣候對託克遜紅棗生長最適宜。
歷史淵源
託克遜紅棗栽培歷史悠久,1970年,考古學家挖掘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時發現乾棗,考古專家分析確定高昌國時期包括託克遜這些區域內進行種植紅棗生產活動,長期以來託克遜縣穆斯林民眾中一直存在著穆斯林民眾墓上種植紅棗的傳統習慣,據史記載,解放前後,託克遜縣農村家家戶戶的房前屋後都有幾株棗樹,只是沒有形成如今的規模,一直處於零散自由發展狀態。託克遜紅棗的種植起源於解放前,至今已有90多年的栽培歷史。直到1983年開始大田種植。
生產情況
截至2016年10月,託克遜縣紅棗種植面積11.8萬畝,其中8萬畝進入盛果期,紅棗鮮果年產量3.8萬噸,產值達3.8億元。全縣有6.9萬人從事紅棗產業,占全縣農業人口的85%,紅棗種植農戶年人均收入940元,占年純收入的15%,紅棗產業已成為一大特色產業。而在此次紅棗採摘節活動主會場的博斯坦鄉則是該縣種植紅棗最多的一個鄉。截至2016年,博斯坦鄉的紅棗種植面積已達5.4萬畝,結果面積4.95萬畝。
產品榮譽
2013年12月30 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託克遜紅棗”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託克遜冰棗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包括博斯坦鄉、伊拉湖鄉、郭勒布依鄉、夏鄉、等四個鄉共38個村。地理坐標位於:東經88°22′-88°57,北緯42°40′-42°53′之間,平均海拔高度為45米。
質量技術要求
•安全要求
託克遜紅棗符合《有機食品 紅棗》(克B/T18407-2001)標準。
•特定生產方式
產地選擇: 博斯坦鄉、伊拉湖鄉、郭勒布依鄉、夏鄉等,涉及38個村,產地環境符合DB/T3101-2010《有機紅棗產地環境技術條件》。灌溉用水符合克B65/T3093-2010第4.3條《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的規定。環境空氣品質符合克B65/T3093-2010第4.2條《環境空氣品質標準》土壤條件符合GB65/T3093-2010第4.5條《土壤環境質量標準》所規定的標準。
品種範圍:託克遜縣最初種植品種為酸棗和扁核酸,經過不斷品種改良,目前形成規模種植品種為灰棗、冬棗、辣椒棗、駿棗等優良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