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通信與網路[2011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圖書]

計算機通信與網路[2011人民郵電出版社出版圖書]

本書介紹了計算機通信與網路的基本原理和技術。從識網、組網、用網與護網幾個方面,較全面系統地闡述了計算機通信與網路的一系列關鍵技術,包括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與設備、數據傳輸與通信接口、數據鏈路控制、公用數據交換網、區域網路與城域網、網際網路和寬頻IP網、計算機通信服務與網路套用、網路接入技術,以及網路管理和網路安全技術。

基本信息

書 名 計算機通信與網路(國家精品課程配套教材)(工業和信息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立項項目)

叢 書 名 21世紀高等院校信息與通信工程規劃教材——名師名校

標準書號 ISBN 978-7-115-24866-4

編目分類 TP393

作 者 沈金龍 楊庚 主編

責任編輯 蔣亮

開 本 16 開

印 張 23.75

字 數 582 千字

頁 數 372 頁

裝 幀 平裝

版 次 第1版第1次

初版時間 2011年9月

本 印 次 2011年9月

定 價 45.00 元

內容提要

本書內容豐富、新穎,既著重於基本原理的闡述與技術分析,又介紹了計算機通信與網路技術的新進展,突出基本概念,圖文並茂,簡明扼要。本書可作為大專院校“計算機通信與網路”課程的本科教材,也可作為研究生和各級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幹部的參考用書。

作者信息

沈金龍,南京郵電大學教授。南京郵電學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計算機通信與網路教研室教授,碩士生導師。1964年畢業於南京郵電學院有線通信工程系,留校任教。1964年9月~1965年6月同年受學院派送在北京郵電科學研究院參加國家大通路通信會戰工程。1982年9月~1984年10月赴Queen’s University,atKingston, Canada,加拿大,金斯頓,皇后大學電氣工程系作訪問學者,進修計算機通信。

1985年~1993年曾任計算機通信教研室主任、計算機工程系副主任。1997年10月赴俄羅斯聖·彼得堡電信大學學術交流。獲得ccie ,h3c,多種網路工程師證書。現為南京郵電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南京郵電學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教學監察檢查委員。江蘇省教育與科研計算機網路專家組成員。1986年評為全國郵電教育先進工作者,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郵電教育科研工作,培養了大批本、專科學生和許多碩士研究生,先後主講了本科《計算機通信網》、《局域計算機網與分布系統》、《寬頻綜合業務數字網與ATM交換技術》、《電信新業務》,碩士研究生《排隊系統與模擬方法》、《計算機通信與網路》等課程。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通信與網間互連,多媒體計算機通信與網路,交換技術,網路性能分析與研究。主持並完成了加拿大北方電訊公司資助的《基於幀中繼的網路通信平台的研究》,上海市長途電信局《圖書情報資料聯網系統》,《檔案管理聯網系統》,《江蘇省郵電管理局辦公自動化網路內部信息站點系統》等開發項目十多個。

編輯推薦

數據通信是20世紀50年代後期隨著電子計算機的廣泛套用而發展起來的。計算機網路是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相融合的產物。目前,數據通信與計算機網路技術的發展仍然處於突飛猛進中,其最為突出的特點是:基礎平台寬頻化,網路水平智慧型化,套用技術多元化、個性化,為各種業務的開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內容涉及高速區域網路、IP城域網、高速無線區域網路、lPv6、虛擬區域網路、三層四層交換、網路安全等。

目 錄

第1章 引論 1

1.1 計算機通信與網路的發展進程 1

1.1.1 面向終端的計算機在線上系統 1

1.1.2 計算機系統互連成網 3

1.1.3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的標準化 4

1.1.4 網際網路的由來 5

1.2 現代電信網 6

1.2.1 通信系統模型 6

1.2.2 現代電信網的架構 6

1.3 計算機通信與網路技術 11

1.3.1 計算機、通信與網路的含義 11

1.3.2 計算機網路的組成 12

1.3.3 計算機通信與網路的分類 12

1.4 計算機通信與網路的發展動態 13

1.4.1 下一代網路 14

1.4.2 物聯網和泛在網 15

本章小結 15

複習題 16

第2章 網路結構與設備 17

2.1 網路拓撲結構 17

2.1.1 概述 17

2.1.2 網路拓撲結構與特徵 18

2.2 計算機網路體系結構 22

2.2.1 通信協定與分層體系結構 22

2.2.2 ISO/OSI參考模型 23

2.2.3 結構化分層功能 24

2.2.4 OSI參考模型功能簡述 25

2.2.5 OSI-RM分層結構的重要概念 28

2.3 網際網路TCP/IP協定棧 32

2.3.1 TCP/IP分層體系結構 32

2.3.2 TCP/IP模型的工作機理 34

2.4 網路設備 34

2.4.1 概述 34

2.4.2 網間互連設備 35

2.4.3 Cisco 1841集成多業務路由器 36

2.5 計算機通信與網路標準化機構 38

本章小結 42

複習題 42

第3章 數據傳輸與通信接口 44

3.1 傳輸介質及其特性 44

3.1.1 線傳輸介質 44

3.1.2 軟傳輸介質 49

3.2 數字傳輸與模擬傳輸 53

3.2.1 數據通信基礎 53

3.2.2 數字數據的模擬信號調製 55

3.2.3 數字數據的數位訊號編碼 56

3.2.4 模擬數據的數位訊號編碼 57

3.2.5 模擬數據的模擬信號調製 58

3.3 數據傳輸質量參數 58

3.3.1 傳輸損耗 58

3.3.2 信道容量 60

3.3.3 誤碼率和誤組率 61

3.4 多路復用技術 62

3.4.1 時分復用 62

3.4.2 頻分復用 64

3.4.3 碼分多址 64

3.4.4 波分復用 64

3.5 傳輸系統 65

3.5.1 數字傳輸系統 65

3.5.2 模擬傳輸系統 68

3.6 數據通信接口 69

3.6.1 RS-232-E接口規範 70

3.6.2 RJ-45接口規範 73

3.6.3 USB接口規範 74

本章小結 75

複習題 75

第4章 數據鏈路控制 77

4.1 數據鏈路控制的基本概念 77

4.1.1 物理鏈路的基本結構 77

4.1.2 數據鏈路控制的功能 78

4.2 數據鏈路控制技術 79

4.2.1 確認重發技術 79

4.2.2 滑動視窗控制機制 84

4.2.3 連續ARQ協定 86

4.2.4 選擇重傳ARQ協定 88

4.3 差錯控制技術 89

4.3.1 奇偶校驗碼 89

4.3.2 海明碼 90

4.3.3 循環冗餘碼 91

4.3.4 糾/檢錯能力分析 93

4.4 數據鏈路控制協定 94

4.4.1 高級數據鏈路控制協定 95

4.4.2 點到點協定 100

本章小結 103

複習題 103

第5章 公用數據交換網 105

5.1 交換技術基礎 105

5.1.1 交換節點的基本組成 105

5.1.2 交換方式 107

5.2 數據交換原理 107

5.2.1 電路交換原理 107

5.2.2 報文交換原理 109

5.2.3 分組交換原理 110

5.3 公用數據交換網 114

5.3.1 X.25分組交換網 114

5.3.2 幀中繼 118

5.3.3 異步傳送模式(ATM) 124

5.4 移動網 129

5.4.1 GSM網路結構 129

5.4.2 GPRS 135

5.4.3 移動信令協定 138

本章小結 142

複習題 143

第6章 區域網路與城域網 145

6.1 區域網路/城域網參考模型與標準 145

6.1.1 區域網路/城域網參考模型 145

6.1.2 IEEE 802區域網路/城域網標準 148

6.1.3 乙太網系列規範 149

6.2 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150

6.2.1 訪問控制技術 150

6.2.2 爭用技術基礎 151

6.2.3 CSMA/CD 154

6.3 乙太網技術 155

6.3.1 乙太網卡 155

6.3.2 乙太網/802.3標準的幀格式 156

6.3.3 乙太網的信道利用率 156

6.4 交換式乙太網 158

6.4.1 區域網路的擴展 158

6.4.2 交換式乙太網 159

6.4.3 虛擬區域網路 162

6.4.4 高速乙太網 165

6.5 電信級城域乙太網 171

6.5.1 電信級城域乙太網的概念 171

6.5.2 電信級城域乙太網的EAN套用 173

6.5.3 電信級乙太網提供EPON OLT的可靠匯聚 174

6.6 無線區域網路 175

6.6.1 無線區域網路標準 175

6.6.2 IEEE 802.11無線區域網路的拓撲結構 178

6.6.3 802.11 MAC幀格式 179

6.6.4 MAC層功能結構 184

本章小結 189

複習題 190

第7章 網際網路和寬頻IP網 191

7.1 網路互連和網際網路 191

7.1.1 網路互連 191

7.1.2 網際網路體系結構分析 192

7.2 IP數據報與編址 194

7.2.1 IP數據報 194

7.2.2 IP編址技術 199

7.3 數據報傳送與差錯處理 210

7.3.1 無連線的數據報傳送 210

7.3.2 差錯與控制報文處理 213

7.3.3 IP位址與物理地址的映射 215

7.4 網際網路的路由選擇協定 218

7.4.1 自治系統與路由選擇協定分類 218

7.4.2 內部網關協定——RIP 220

7.4.3 內部網關協定——OSPF 223

7.4.4 外部網關協定——BGP 229

7.5 IP組播 233

7.5.1 IP組播基本概念 233

7.5.2 IP組播地址和IP協定對組播的處理 234

7.5.3 IP組管理協定 236

7.5.4 組播轉發和路由選擇 237

7.6 移動IP 239

7.6.1 移動IP的概念 239

7.6.2 移動IP的通信過程 240

7.7 寬頻IP網 242

7.7.1 基於IPv6的下一代網際網路 242

7.7.2 基於軟交換的下一代網路 248

7.7.3 IMS 254

本章小結 557

複習題 258

第8章 計算機通信服務與網路套用 261

8.1 計算機通信服務 261

8.1.1 傳輸層的概念 261

8.1.2 用戶數據報協定 265

8.1.3 傳輸控制協定 267

8.2 套用層協定與網路套用模式 275

8.2.1 套用層協定 275

8.2.2 網路套用模式 275

8.3 網路基本服務 278

8.3.1 域名系統 278

8.3.2 遠程登錄 282

8.3.3 檔案傳輸協定 283

8.3.4 引導程式協定與動態主機配置協定 285

8.3.5 電子郵件系統與SMTP 286

8.3.6 全球資訊網與HTTP 293

8.4 實時通信技術及其套用 298

8.4.1 網路電話系統的組成 298

8.4.2 網路電視系統的組成 304

8.5 套接字 309

8.5.1 套接字的概念 309

8.5.2 套接字編程 310

本章小結 311

複習題 312

第9章 網路接入技術 315

9.1 接入網的基本概念 315

9.2 V5.x接口 319

9.2.1 V5.x接口特徵 319

9.2.2 V5.x協定結構 320

9.3 基於線纜的接入技術 322

9.4 基於光纜的接入技術 326

9.5 光纖同軸混合(HFC)接入 328

9.6 無線接入 332

9.7 SDH和WDM承載IP 334

9.7.1 SDH承載 IP 334

9.7.2 WDM承載IP 335

9.8 電話撥號接入 336

本章小結 338

複習題 339

第10章 網路管理和網路安全技術 340

10.1 網路管理的基本概念 340

10.1.1 網路管理的發展及邏輯結構 340

10.1.2 網路管理標準化 342

10.2 網路管理的主要功能 342

10.3 網路管理協定 345

10.3.1 公共管理信息協定(CMIP) 345

10.3.2 簡單網路管理協定(SNMP) 347

10.4 網路安全 352

10.4.1 網路安全的目標 353

10.4.2 安全服務與安全機制 354

10.5 數據加密技術 357

10.5.1 對稱密鑰密碼技術 357

10.5.2 非對稱密鑰密碼技術 359

10.6 用戶身份認證 360

10.6.1 基於共享密鑰的用戶認證協定 360

10.6.2 基於公開密鑰算法的用戶認證協定 361

10.6.3 基於密鑰分發中心的用戶認證協定 361

10.6.4 數字簽名 362

10.6.5 報文摘要 363

10.7 訪問控制 364

10.7.1 訪問控制基本原理 364

10.7.2 防火牆技術 364

10.8 虛擬專用網 365

10.9 高層安全 367

本章小結 369

複習題 369

參考文獻 37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