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計算機系列教材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計算機系列教材

《計算機組裝與維護計算機系列教材》是2007年9月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鳳霞、王崢、劉永祥。

內容簡介

本書詳細介紹了最新微型計算機系統的各個組成部件(如主機板、CPU、硬碟、顯示器、顯示卡、光碟機、滑鼠、鍵盤、機箱、電源、音效卡、印表機、掃瞄器等)的組成、工作原理、技術參數、常見型號、選購及硬體組裝,BIOS參數設定、系統軟體(WindowsViSta)的安裝、驅動程式的設定、系統註冊表和常用的維護工具軟體的使用、常見故障的檢測與維修技術等內容。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計算機主機系統的組成

1.1主機箱

1.1.1 機箱的分類

伺服器機箱

對於伺服器而言,機箱也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機箱的主要問題包括:

溫度:如何冷卻機箱內部組件?風扇(通常來自於電源)應該直接吹向或吹過處理器。

擴展能力:

選擇一個具有足夠空間的機箱,以備網路擴充之用。確定具有足夠的空間來增添更多的硬碟和其它外設。檢查一下機箱內部,以確保沒有鋒利的邊緣。將來升級時,這對技術人員的安全和防止線纜意外被切斷都是十分重要的。機箱還應使維護人員能夠輕鬆地接觸到內部組件,以備將來升級或故障排除。

安全性:因為您的伺服器將保存重要的檔案和網路上更昂貴的物品,因此要考慮安全性問題。伺服器機箱應該能夠上鎖,以防止非法拆卸。

認證:選擇具有滿足您所在環境要求證書的機箱和電源,典型的認證有FCC、UL和CE。

對於一般企業的部門級伺服器來說,一般都會選擇4U以上或者塔式伺服器,然而如何為如此性能強大的伺服器選擇一個安定放心的家,卻是一個往往為人忽視的問題。

資深的PCDIY玩家一定不會忽略機箱和電源在整機中的關鍵性,優質的電源是整機穩定運行的前提,而設計精良的機箱,一方面可以提供優良的散熱環境,一方面也可以充分的利用空間甚至禁止電磁干擾。因此,作為常年24小時運行的伺服器系統而言,其運行的穩定性和及時的散熱手段,更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對於伺服器而言,穩定性的要求甚至超過了性能的些許差異,想要選擇一款理想的伺服器,首先應該選擇一款優秀的伺服器機箱。

儀器儀表機箱

根據材料可分為塑膠機箱、合金機箱、複合材料機箱等

1.1.2 機箱的結構

1.1.3 機箱選購時應考慮的因素

1.2 微機開關電源

1.2.1 計算機開關電源的標準

1.2.2 微型機開關電源的組成及基本原理

1.2.3 電源的性能指標

1.2.4電源的技術指標

1.2.5 機箱電源的選購

1.2.6 不間斷供電系統UPS

1.3 主機板

又叫主機板(mainboard)、系統板(systemboard)或母板(motherboard);它安裝在機箱內,是微機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 主機板一般為矩形電路板,上面安裝了組成計算機的主要電路系統,一般有BIOS晶片、I/O控制晶片、鍵盤和面板控制開關接口、指示燈插接件、擴充插槽、主機板及插卡的直流電源供電接外掛程式等元件。

1.3.1 主機板的結構

1.3.2 主機板的組成

晶片

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晶片:即基本輸入∕輸出系統晶片,是一塊方塊狀的存儲器,裡面存有與該主機板搭配的基本輸入輸出系統程式。能夠讓主機板識別

各種硬體,還以設定引導系統的設備,調整CPU外頻等。BIOS晶片是可以寫入的,這方便用戶更新BIOS的版本,以獲取更好的性能及對電腦最新硬體的支持,當然不利的一面便是會讓主機板遭受諸如CIH病毒的襲擊。

南北橋晶片:橫跨AGP插槽左右兩邊的兩塊晶片就是南北橋晶片。南橋多位於PCI插槽的上面;而CPU插槽旁邊,被散熱片蓋住的就是北橋晶片。晶片組以北橋晶片為核心,一般情況,主機板的命名都是以北橋的核心名稱命名的(如P45的主機板就是用的P45的北橋晶片)。北橋晶片主要負責處理CPU、記憶體、顯示卡三者間的“交通”,由於發熱量較大,因而需要散熱片散熱。南橋晶片則負責硬碟等存儲設備和PCI之間的數據流通。南橋和北橋合稱晶片組。晶片組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主機板的功能和性能。需要注意的是,AMD平台中部分晶片組因AMD CPU內置記憶體控制器,可採取單晶片的方式,如nⅥDIAnForce 4便採用無北橋的設計。從AMD的K58開始,主機板內置了記憶體控制器,因此北橋便不必集成記憶體控制器,這樣不但減少了晶片組的製作難度,同樣也減少了製作成本。現在在一些高端主機板上將南北橋晶片封裝到一起,只有一個晶片,這樣大大提高了晶片組的功能。

RAID控制晶片:相當於一塊RAID卡的作用,可支持多個硬碟組成各種RAID模式。目前主機板上集成的RAID控制晶片主要有兩種:HPT372 RAID控制晶片和Promise RAID控制晶片。

擴展槽

所謂的“插拔部分”是指這部分的配件可以用“插”來安裝,用“拔”來反安裝。

記憶體插槽:記憶體插槽是指主機板上所採用的記憶體插槽類型和數量。主機板所支持的記憶體種類和容量都由記憶體插槽決定。記憶體插槽一般位於CPU插座下方。圖中的是DDR SDRAM插槽,這種插槽的線數為184線。

AGP插槽:顏色多為深棕色,位於北橋晶片和PCI插槽之間。AGP插槽有1×、2×、4×和8×之分。AGP4×的插槽中間沒有間隔,AGP2×則有。在PCI Express出現之前,AGP顯示卡較為流行,其傳輸速度最高可達到2133MB/s(AGP8×)。

PCI Express插槽:隨著3D性能要求的不斷提高,AGP已越來越不能滿足視頻處理頻寬的要求,目前主流主機板上顯示卡接口多轉向PCI Exprss。PCI Exprss插槽有1×、2×、4×、8×和16×之分。註:目前主機板支持雙卡:(NⅥDIA SLI/ ATI交叉火力)

PCI插槽:PCI插槽是主機板上用於固定擴展卡並將其連線到系統匯流排上的插槽,多為乳白色,可以插上軟Modem、音效卡、股票接受卡、網卡、檢測卡、多功能卡等設備,這種擴展槽越多,其擴展性就越好。

CNR插槽:多為淡棕色,長度只有PCI插槽的一半,可以接CNR的軟Modem或網卡。這種插槽的前身是AMR插槽。CNR和AMR不同之處在於:CNR增加了對網路的支持性,並且占用的是ISA插槽的位置。共同點是它們都是把軟Modem或是軟音效卡的一部分功能交由CPU來完成。這種插槽的功能可在主機板的BIOS中開啟或禁止。

對外接口

硬碟接口:硬碟接口可分為IDE接口和SATA接口。在型號老些的主機板上,多集成2個IDE口,通常IDE接口都位於PCI插槽下方,從空間上則垂直於記憶體插槽(也有橫著的)。而新型主機板上,IDE接口大多縮減,甚至沒有,代之以SATA接口。

軟碟機接口:連線軟碟機所用,多位於IDE接口旁,比IDE接口略短一些,因為它是34針的,所以數據線也略窄一些。

COM接口(串口):目前大多數主機板都提供了兩個COM接口,分別為COM1和COM2,作用是連線串列滑鼠和外置Modem等設備。COM1接口的I/O地址是03F8h-03FFh,中斷號是IRQ4;COM2接口的I/O地址是02F8h-02FFh,中斷號是IRQ3。由此可見COM2接口比COM1接口的回響具有優先權,現在市面上已很難找到基於該接口的產品。

PS/2接口:PS/2接口的功能比較單一,僅能用於連線鍵盤和滑鼠。一般情況下,滑鼠的接口為綠色、鍵盤的接口為紫色。PS/2接口的傳輸速率比COM接口稍快一些,但這么多年使用之後,雖然現在絕大多數主機板依然配備該接口,但支持該接口的滑鼠和鍵盤越來越少,大部分外設廠商也不再推出基於該接口的外設產品,更多的是推出USB接口的外設產品,不過值得一提的時候,由於該接口使用非常廣泛,因此很多使用者即使在使用USB也更願意通過PS/2-USB轉接器插到PS/2上使用,外加鍵盤滑鼠每一代產品的壽命都非常長,因此接口現在依然使用效率極高,但在不久的將來,被USB接口所完全取代的可能性極高。

USB接口:USB接口是現在最為流行的接口,最大可以支持127個外設,並且可以獨立供電,其套用非常廣泛。USB接口可以從主機板上獲得500mA的電流,支持熱拔插,真正做到了即插即用。一個USB接口可同時支持高速和低速USB外設的訪問,由一條四芯電纜連線,其中兩條是正負電源,另外兩條是數據傳輸線。高速外設的傳輸速率為12Mbps,低速外設的傳輸速率為1.5Mbps。此外,USB2.0標準最高傳輸速率可達480Mbps。USB3.0已經開始出現在最新主機板中,將在不久後被推廣。

LPT接口(並口):一般用來連線印表機或掃瞄器。其默認的中斷號是IRQ7,採用25腳的DB-25接頭。並口的工作模式主要有三種:1、SPP標準工作模式。SPP數據是半雙工單向傳輸,傳輸速率較慢,僅為15Kbps,但套用較為廣泛,一般設為默認的工作模式。2、EPP增強型工作模式。EPP採用雙向半雙工數據傳輸,其傳輸速率比SPP高很多,可達2Mbps,目前已有不少外設使用此工作模式。3、ECP擴充型工作模式。ECP採用雙向全雙工數據傳輸,傳輸速率比EPP還要高一些,但支持的設備不多。現在使用LPT接口的印表機與掃瞄器已經基本很少了,多為使用USB接口的印表機與掃瞄器。

MIDI接口:音效卡的MIDI接口和遊戲桿接口是共用的。接口中的兩個針腳用來傳送MIDI信號,可連線各種MIDI設備,例如電子鍵盤等,現在市面上已很難找到基於該接口的產品。

SATA接口:SATA的全稱是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串列高級技術附屬檔案,一種基於行業標準的串列硬體驅動器接口),是由Intel、IBM、Dell、APT、Maxtor和Seagate公司共同提出的硬碟接口規範,在IDF Fall 2001大會上,Seagate宣布了Serial ATA 1.0標準,正式宣告了SATA規範的確立。SATA規範將硬碟的外部傳輸速率理論值提高到了150MB/s,比PATA標準ATA/100高出50%,比ATA/133也要高出約13%,而隨著未來後續版本的發展,SATA接口的速率還可擴展到2X和4X(300MB/s和600MB/s)。從其發展計畫來看,未來的SATA也將通過提升時鐘頻率來提高接口傳輸速率,讓硬碟也能夠超頻。

1.3.3 主機板的性能參數指標...[顯示全部]

內容提要

本書詳細介紹了最新微型計算機系統的各個組成部件(如主機板、CPU、硬碟、顯示器、顯示卡、光碟機、滑鼠、鍵盤、機箱、電源、音效卡、印表機、掃瞄器等)的組成、工作原理、技術參數、常見型號、選購及硬體組裝,BIOS參數設定、系統軟體(WindowsViSta)的安裝、驅動程式的設定、系統註冊表和常用的維護工具軟體的使用、常見故障的檢測與維修技術等內容。本書內容系統、精煉、深入淺出、實用性較強,在實驗內容中還給出了實驗目的、實驗內容、實驗步驟等,突出套用技能的訓練,做到理論與

...[顯示全部]

編輯推薦與評論

本書詳細講授了最新微機的各個部件(包括CPU、主機板、記憶體、硬碟、顯示器等)及外設等配件的組成結構、工作原理、型號、硬體的組裝、CMOS設定、硬碟的初始化、作業系統與套用軟體的安裝和設定;系統地講述了微機常見的軟、硬體故障的處理方法和故障的判斷,以及一些外部設備(包括移動硬碟、優盤、數位相機等)的有關說明和選購、維護策略。全書強調從微機工作原理出發去分析處理微機的組裝、維護及維修。以維護為主,維修為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