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與建構

內容介紹

《解構與建構:後現代主義與中國20世紀90年代小說研究》內容簡介:提起五色石,有誰不想到它是源自中華民族借一位創世女神之巨手,譜寫出的那篇天地大文章?一兩千年前的漢晉古籍記載了這個東方民族的族源神話:當諸多部族馳騁開拓、兼併融合而造成天傾地裂,水災火患不息的危難時刻,站出了一位曾經摶土造人的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淮南子·覽冥訓》),重新恢復和創造天行惟健,地德載物的民族生存發展的空間。在烈火中創造自己色彩的五色石,凝聚了這種天地創生,剛健渾厚的品格,自然也應該內化為以文學-文化學術創新為宗旨的《解構與建構:後現代主義與中國20世紀90年代小說研究》系的精神內涵和色彩形態,探索一條有色彩的創新之路。
經由“天缺須補而可補”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徵,其缺者的大與聖,其補者的仁與智,無不可以引發創造精神和神思妙想的大爆發。何況人們又說女媧製作笙簧,希望在創造性的爆發中融入更多美妙動人的音符?李賀詩:“女媧鍊石補天處,石破天驚逗秋雨。”歌詠的是西域樂器箜篌,朝鮮平民樂曲《箜篌引》,可見精神境界之開放,誠如清人所云:“本詠箜篌耳,忽然說到女媧、神嫗,驚天入月,變眩百怪,不可方物,真是鬼神於文。”(黃周星《唐詩快》)創造性思維既可以正面立意,又可反向著墨,如司空圖《雜言》:“烏飛飛,兔蹶蹶(烏與兔是日月之精),朝來暮去驅時節。女媧只解補青天,不解煎膠粘日月。”當然也可以融合多端,開展綜合創新,如盧仝的古體詩:“神農(應是伏羲)畫八卦,鑿破天心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