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解氏冤死後,家被籍沒,詩文稿零落。明英宗天順(1457—1464)初,黃諫慕其人,方始輯其遺稿。黃在序中曾縷述輯解縉詩文之難。縉天才駿發,屬文作詩多不留稿,另外由於縉遭遇奇特,生前即享大名,冒名頂替之作亦頗不少。
版本信息
黃諫初編,僅在京師“遍求土大夫家及聞人口誦而錄之”,加自己所藏者,共得古、今詩二百五十五首、文十七篇,編校成集,分為六卷,托人刊刻。此為縉身後第一個詩文集刻本。六卷本行世後又從友人手中及解縉經行之地收錄一些解縉詩文,按地里歲月遠近編為三十卷,名為《解學士先生文集》,刊於天順八年(1464),前有黃諫、蔡朔二序。此本傳世較少,近世藏書家很少寓目,可想在明代流播似亦未廣。明世宗嘉靖(1522—1566)間,羅洪先與縉從孫解桐在三十卷本基礎上(從此本首錄黃、蔡二序,可知羅、解曾見黃氏刻本),搜輯散亡,稍剔其偽,重編縉集,分為十卷,其中詩集部分,先將應制之作另編一卷,排在集首,其他按體編排,依次為四古、五古、五律、五絕、五排、七古、七絕、七律、賦、詞等。此本刊於嘉靖四十一年壬戌(1562),傳世稍多。清聖祖康熙間,縉十世孫解悅重編解集,並加補葺校勘,厘為十六卷,詩五卷,刊於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另有清高宗乾隆(1736—1795)間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