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有時角膜穿孔後癒合不完全而形成角膜瘺。在破潰處白斑之中央,出現一小而深黑色的隆起,同時前房消失,眼球變軟。這時眼球立即發生代償作用,增加房水產量以便維持眼球的正常硬度。如果這一隆起被新生的薄膜所封閉,則增加的房水產量必將使眼內壓逐漸升高而引起繼發性青光眼。如果眼壓繼續增高,可引起急性青光眼發作症狀,而使這一層薄膜突破,症狀隨即消失,眼球復又變軟。但是,不久後瘺孔再被新生薄膜所封閉,眼壓復又增高。如此反覆重演,終則由於猛烈細菌的感染,而發生眼內炎、全眼球膿炎或眼內出血,最後眼球萎縮。也有因為眼球長期變軟、角膜變平、晶狀體混濁,甚至發生視網膜脫離而告結束。
角膜炎(Keratitis)分潰瘍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潰瘍,非潰瘍性角膜炎即深層角膜炎兩類。由內因,外因不同因素造成。因角膜外傷,細菌及病毒侵入角膜引起的炎症。患眼有異物感,刺痛甚至燒灼感。球結膜表面混合性充血,伴有怕光、流淚、視力障礙和分泌物增加等症狀。角膜表面浸潤有潰瘍形成。潰瘍性角膜炎又名角膜潰瘍,絕大部分為外來因素所致,即感染性致病因子由外侵入角膜上皮細胞層而發生的炎症。
病因
外因
外因所致的角膜感染大多要具備兩個條件:
1、角膜上皮細胞的損傷、脫落;
2、同時合併感染。只有在這兩個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才容易發生感染性角膜潰瘍。
內因
內因是指來自全身的內因性疾患。角膜沒有血管,所以急性傳染病不易侵及角膜。可是角膜組織卻參予全身的免疫反應,儘管其免疫反應的程度較其他組織的為低,但是正因為它沒有血管,新陳代謝較為遲緩,才使這種免疫反應變化持續經久,角膜在較長時間內處於一種敏感狀態,以致容易發生變態反應性疾患,如泡性角膜炎等。
由鄰近組織蔓延所致
由於胚胎學上的同源關係以及解剖學上的連續性,蔓延到角膜上皮層的疾患多來自結膜,如嚴重的結膜炎多合併淺層角膜炎。
檢查化驗
病史
角膜常伴有植物性、泥土等外傷史,眼部及全身長期套用糖皮質激素及廣譜抗生素史。
臨床表現
典型的臨床表現,主要是眼部的典型體徵。
實驗檢查
根據實驗室檢查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可助於診斷。
鑑別診斷
重症的FK
特別是鐮刀菌性角膜炎,由於發病急驟,常合併有前房積膿及角膜穿孔,經常被誤診為銅綠假單胞菌性角膜潰瘍,主要鑑別是前者具有典型的菌絲苔被病灶,後者潰瘍呈淡綠色,表面濕潤而有光澤(由黏性壞死組織及分泌物構成),邊緣光滑,與正常角膜之間有浸潤水腫區。此外,本病與單純皰疹病毒引起的壞死性角膜炎(necrotickeratitis)和棘阿米巴性角膜炎晚期盤狀基質膿腫的臨床表現非常酷似,可以通過病史及實驗室診斷加以鑑別。
細菌性角膜炎
細菌性角膜炎是因細菌感染而引起的角膜炎症,發病前多有角膜外傷史。臨床分為單純性角膜潰瘍和匐行性角膜潰瘍及綠膿性角膜潰瘍三類。匐行性角膜潰瘍起病急,主要表現為患眼疼痛、流淚、畏光異物感及視力下降;綠膿性角膜潰瘍則以起病急驟、開始即劇烈眼痛,視力減退伴紅腫、畏光、流淚為特點。應注意眼部衛生,養成良好衛生習慣;醫療單位和其他服務性行業要加強消毒管理,防止醫源性和其他途徑的交叉感染。加強勞動保護,防止角膜外傷;處理眼部異物時應嚴格注意無菌操作,洗眼時動作要輕。
病毒性角膜炎
病毒性角膜炎是受病毒致病原感染角膜而引起的炎症。角膜淺層有豐富的三叉神經末梢,故該病常有明顯的刺激症狀,有畏光、流淚、酸痛等。角膜本屬透明,一旦有病,則其透明度發生改變,病人常主訴有視物模糊。該病一般沿三叉神經發病,病變部位侵犯較深,其感覺減退,但因炎症刺激角膜病變的鄰近組織,因此刺激症狀仍較明顯。病毒性角膜炎,病程牧長,愈後且易復發。常可伴有葡萄膜反應,甚至出現虹膜睫狀體炎、前房積膿,或繼發青光眼,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致盲眼病之一。
相關疾病
風輪濕熱
風輪濕熱證又稱黑睛濕熱證,為眼科常見證候之一。相當於西醫的病毒性角膜炎,泡性角膜炎,角膜基質炎,黴菌性角膜潰瘍,前房積膿。
角膜病
角膜病是引起視力減退的重要原因。角膜病使透明的角膜出現灰白色的混濁,也就是人們俗稱的長翳子。這些翳子長在角膜上必將阻擋光線進入眼內,這樣就可使視力模糊、減退,甚至失明。
預防保健
禁止濫用激素類藥物
眼角膜外傷及藥物的濫用是真菌性角膜炎發病的主要相關因素;避免眼角膜外傷,禁止濫用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等激素類藥物,對於長期局部需要套用激素的患者應做好監測,是預防本病的關鍵。
飲食事項
忌熱性助火食物、刺激性食物。如韭菜、芥菜、大蒜、香蔥、生薑、辣椒、水產品、豬頭肉、酒等。
參考資料:http://www.eyex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