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巷

觀巷

觀巷位於浙江杭州,東起中山北路,西至麒麟街,長320米。

簡介

1966年曾名敢闖巷,1981年復稱觀巷。《乾道志》:御廚營,一在報恩坊。《鹹淳志》:報恩光孝觀,在報恩坊(俗呼觀巷),清泰四年(937)錢氏建。舊號開元宮,國朝景德四年(1007),改為景德觀。崇寧二年(1103),改崇寧萬壽觀,建徽宗皇帝本命殿。紹興七年(1137),改報恩廣孝觀,十三年(1143)改賜今額,專以追崇徽宗香火。鹹淳四年重建鐘樓、雲堂、兩廡。

歷程

宋元祐四年(1089),杭州大旱,知州蘇軾捐獻私幣,與官家合辦安樂坊於眾安橋(觀巷)。《西湖遊覽志》載觀巷西宋有惠民西局,貯藥以待病者。《鹹淳志》:太平惠民局凡五局,紹興五年(1135)置,從戶部侍郎王俁之請也。其西局在眾安橋北(觀巷)。這是杭州最早出現的官辦藥局。

德孝將軍廟在觀巷。廟始建於元、明間,祀神為偏將軍、遷衛將軍全琮。全琮(199—249),字子璜,錢唐(今杭州)人。父全柔,孫權為車騎將軍時,以柔為長史,任桂陽太守。一次,柔令琮攜大米千斛到吳出售以充軍用。當時吳地大荒,琮將米全部散發給災民。時中州兵亂,士人避亂江南,全琮竭盡家資給濟與共,因此聞名遐邇。孫權任全琮為奮威校尉,以後屢建奇功。黃武元年(222),全琮任遷衛將軍、右護軍、徐州牧。赤烏九年(246)遷大司馬、左軍師。十二年(249)卒。全琮德於鄉、孝於親,後人建廟祀於觀巷,名德孝廟。

陳基(1314—1370),字敬初,號夷白,臨海(今屬浙江)人。曾居觀巷,自號夷白,著有《夷白齋稿》。

戴熙(1801—1860),字醇士,號鹿床,錢塘人。曾居觀巷。道光十二年(1832)進士,入翰林散館,授編修。十八年(1838)直入南書房,宣宗對其有“行端而文清”的諭評。旋命其為廣東學政,嚴飭士習,遇事躬親,除科場夙弊,並支持林則徐禁菸。二十八年(1848)授兵部右侍郎。因勞疾乞歸,掌教崇文書院五年,輯《共勉錄》一書以鼓勵士人。戴熙工詩書,喜古錢幣,亦治印石,尤精繪事,所畫山水,筆墨雄健,稱神品,名滿天下。晚年書法為人所寶。鹹豐十年(1860)三月太平軍破杭城,戴熙題《絕命詩》:“病軀晚歲遇時艱,八載巡防總汗顏。撒手白雲堆里去,從今不願到人間。”遂自殺而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